家長如何與班主任溝通

  班級建設與管理離不開家長的支援和幫助,班主任工作更離不開與家長的交流與溝通,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班主任應講究一點溝通的藝術,只有掌握了這門藝術,與家長的交流才會更融洽,班級建設工作才會更順利。下面小編整理了家長跟班主任的溝通技巧,供你閱讀參考。

  家長跟班主任的溝通技巧01

  一、熱愛學生,滿懷愛心,相互尊重信任,贏得家長的信任 一位教育家曾說:“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兒童。”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體現,更是贏得家長尊敬和信任的前提。教師熱愛自己的職業,熱愛自己的學生,對學生負責,關心,愛護,時刻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及時地表揚和發現問題,都能贏得家長對老師的信賴。當家長看到班主任的熱情和關懷,看到自己孩子有一點點進步,看到孩子快樂地成長,家長是欣喜的,這樣,家長就願意和班主任接近,願意和班主任交心以致成為孩子班主任的朋友,共同教育好學生。

  二、講求藝術,因人而異,巧妙對待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修養不同,那麼各個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天壤之別,有的家長期盼老師的電話,有的家長不屑一顧,甚至有時會遇到一些粗魯的家長,這就要我們接待不同型別的家長時須講究溝通的藝術。其中,班主任最感頭痛的是面對“後進生”的家長。面對孩子可憐的分數,無話可說;面對家長失望的嘆息,無言以對。因此,對於後進生的家長,我們要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對於“後進生”,我們不能用成績這一個標準來否定學生,要儘量發掘其閃光點,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希望。對孩子的缺點,不能不說,不要一次說得太多,不能言過其實,更不能用“這孩子很笨”這樣的話。在說到學生的優點時要熱情、有力度,而在說學生缺點時,語氣要舒緩婉轉,這樣就會讓家長感到對他的孩子充滿信心。只有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會更主動地與老師交流,配合老師的工作。

  三、做學生人生理想目標的引導者,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 全國十佳班主任、特級教師萬平說:“以自己的努力,使我的每一個學生都獲得益處,以致於對她的一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可見我們每一位教師,不僅是學生成長的教導員,也是學生人生路上的引航員。班主任要了解班級每個學生,看到每個學生不同的長處,即使最差的差生也要去發掘他的閃光點,相信每個學生都是不同崗位的人才,要善於挖掘學生的潛能,把關愛灑到班級的每個學生身心上,不能只喜愛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優生,輕視或歧視那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差生。要培養班級的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良好的思維方式,通過教育培養,使班級的每個學生都能樹立自己遠大的人生理想目標,為實現自己樹立的的理想目標而努力學習。當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班主任教育引導下有理想,有目標,就會對學校的教育滿意,對老師的教育放心,家長才會在今後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配合老師,支援學校的教育工作。

  四、以誠相待,和家長以心換心 家長來訪或家長來校交換意見,我們要立即轉換角色,把家長當成自己的朋友,要笑臉相迎,千萬不要板起面孔去教育家長或指示家長怎樣怎樣,否則是很難解決問題的。家長來訪時,我堅持起身歡迎,端椅遞茶,家長走時要起身相送。而且要儘量使用文明用語,如“請坐”、“請喝茶”等等。這樣就會使家長明白你是一個很有道德修養的班主任,為彼此間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了讓家長知道你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事前要充分了解學生,包括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優點和缺點、家庭基本情況以及你為這個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擬一個簡單的提綱。這樣在與家長交流時,就能讓他產生老師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的感覺以及班主任工作細緻、認真負責的好印象。這樣從情感上就更容易溝通。讓家長表達他的意見很重要,要謙虛誠懇,專心傾聽,會讓家長感到自己很受重視,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傳授教育方法,替家長解難 家長不是在具備了家教的素養後才成為家長的,也不能等孩子長大定型後、家才長悟出家教的得失再對孩子進行“回爐”教育,每個學生都是在不同的家庭環境裡成長,家長的文化水平、個人修養存在差異,教育觀念方法必然不同,這樣就會影響到子女的教育。班主任應把自己平時積累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自己在新時期下接受的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傳授給家長,讓家長掌握教育的自身規律,運用科學的家教方法教育孩子。比如現在我們天天高喊的素質教育,家長怎樣對自己的孩子進行素質教育?班主任要明確地告訴家長:“培養孩子有一個良好的思維方式,養成優良的品行”,這是家長對孩子最重要的素質教育。 總之,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藝術越高,孩子的第一教育責任人家長的作用就發揮得越好,老師就會贏得家長的信任、理解、滿意、放心,家長就會全力配合支援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這樣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長跟班主任的溝通技巧02

  第一,改變傳統教子觀念。家長要改變傳統觀念,加強社會責任感,樹立為國教子的思想,克服把孩子當成自己私有財產的心理,認識到孩子是未來事業的接班人,他們的成長關係到國家的興旺、民族的發展,按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規格去做,這樣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放得開、收得攏。

  第二,鼓勵參加集體活動。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讓他***她***多與同齡的同學一起活動,用群的功能彌補獨的缺陷。通過集體活動過程中的衝突,使孩子反省自己,知道不能恣意妄為,必須同時為別人考慮。因此,如果孩子***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喜歡和同學們一起活動,教師和家長不應予以抵制,而應讓他們玩個痛快。倘若過度保護孩子,擔心他們會吃虧或被人欺負,孩子日後將難以適應社會。如果孩子不喜歡和同學玩,教師和家長就有必要作適當的引導,鼓勵孩子大膽地走出教室、走出家門,避免他們形成孤僻的性格。

  第三,避免自我中心意識。家長要擺正獨生子女與成人的關係。孩子一出生,家長就要注意不把他置於家庭的特殊地位,避免孩子形成自我中心的意識。平時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不應使其產生特殊感,讓孩子明白他雖然是家中的獨子,但是沒有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的權利,和家庭成員一樣平等。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從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裡吃飯,要使孩子懂得讓大人先坐;吃東西時,要讓孩子養成分份的習慣;看電視時,不要讓孩子一人獨佔座位;家裡來了小朋友,應教育孩子把玩具給大家一起玩。

  第四,堅持協調一致。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對孩子的要求都應該堅持不懈,堅持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如果孩子感到教育的堅決性、合理性,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要協調一致,最好不要發生矛盾。實在存在分歧時,應在孩子不在場的情況下表露出來,並進一步商討,統一認識。

  第五,捨得孩子吃苦。在實際生活中,要讓孩子吃一點苦,消除他們身上的嬌氣。比如在孩子的物質生活方面,不要提供太好的條件,吃要保證營養,但不要太多、太精;穿要整潔、大方、舒服,不要豪華、豔麗;玩要益智、耐用,不要總是買新玩具或學習用品,讓孩子養成勤儉樸素的好習慣。提醒家長應督促孩子多做一些家務,特別是自己的事。另外,可以開展適當的挫折教育,增強孩子的耐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