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口算方法_小學數學口算訓練技巧

  口算也稱心算,它是一種不借助計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維、記憶,直接算出得數的計算方式。至於口算有哪些方法呢?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小學數學口算方法

  1.直觀表象助口算。

  從運算形式看,小學低年級的口算是從直觀感知過渡到表象的運算。如教學建立9+2的表象:先出示裝有9個皮球的盒子,另外再準備2個皮球,讓學生想一想,“應該怎樣擺才能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幾個皮球?”很快有學生說:“我從盒子外面的2個皮球中拿1個皮球放進盒子裡,盒子裡就有10個皮球,外面還有一個,一共11個。”我表揚了這個同學說得好,並說明這種方法叫做“湊十法”,即看到9就想到9和幾湊成10。這樣,表象建立了,口算的準確性也就有基礎了。

  2.理清算理助口算。

  基本口算的教學,不在於單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於使學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因此,應重視抓好算理教學,例如教學8+5=13時,要從實際操作入手,讓學生理解:8比10少2,求8與5之和,

  應把8+5分成2和3 8 + 5

  8與2組成10 2 3

  10加3得13。 10

  並畫出口算8+5=13的思維過程圖。在學生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礎上,簡縮思維過程,抽

  象出進位加法的法則:“看大數,分小數,湊成10,再加幾。”最後,再引導學生想一想“5+8”怎樣算。這樣,學生理解了算理,亦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

  3.說理訓練助口算。

  抓好說理訓練,能使學生有效地掌握基本口算,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例如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上課一開始先出示“13-8=?”,問學生“13-8等於幾呢?”“等於5。”又問:“是怎樣想出來的?”“做減法,想加法。”再鼓勵學生:“能不能想出另外的口算方法呢?”在學生說出幾種口算方法後,歸納出不同的退位減法,並要求學生就不同的方法加強說理訓練,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念好“教”字經

  “教”就是教給學生口算方法和規律。

  當學生都能熟練基本口算之後,就應轉入拔高訓練,即教給學生口算方法和規律:

  ***一***用“湊十法”口算。

  根據式題的特徵,應用定律和性質使運算資料“湊整”:

  1.加數“湊整”。

  如14+5+6=?啟發學生:幾個數相加,如果有幾個數相加能湊成整十的數,可以調換加數的位置,把幾個數相加。

  2.運用減法性質“湊整”。

  如50-13-7,啟發學生說出思考過程,說出幾種口算方法並通過比較,讓學生總結出:從一個數裡連續減去幾個數,如果減數的和能湊成整十的數,可以把減數先加後再減。這種口算比較簡便。

  3.連乘中因數“湊整”。

  如25×1?4×4,25與4的積是100,可直介面算出結果是140。

  ***二***運用“分解法”口算。

  就是把題目中的某數“拆開”分別與另一個數運算,如2?5×32,原式變成2?5×4×8=10×8=80。

  ***三***運用一些速算技巧進行口算。

  1.首同尾合10的兩個兩位數相乘的乘法速算。

  即用其中一個十位上的數加1再乘以另一個數的十位數,所得積作兩個數相乘積的百位、千位,再用兩個數個位上數的積作兩個數相乘的積的個位、十位。如:14×16=224***4×6=24作個位、十位、***1+1***×1=2作百位***。

  2.頭差1尾合10的兩個兩位數相乘的乘法速算。即用較大的因數的十位數的平方,減去它的個位數的平方。如:48×52=2500-4=2496。

  3.採用“基準數”速算。

  如623+595+602+600+588可選擇600為基數,先把每個數與基準數的差累計起來,再加上基數與項數的積。

  4.掌握一些運算規律。

  例如,兩個分母互質數且分子都為1的分數相減,可以把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把分母的差作分子;兩個分母互質數且分子相同,可以把分母相乘的積作為分母,分母相減的差再乘以分子作分子,等等。

  ***四***熟記常用資料。

  如:1.1~20各自然數的平方數;2.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簡分數的小數值,也就是這些分數與小數的互化;3.圓周率近似值3?14與一位數各自的積。

  念好“練”字經

  “練”是指口算要經常訓練。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過經常性的訓練才能實現,且訓練要多樣化。

  1.分散集中結合練。

  例如,在“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基本口算訓練中,先集中練“進”、“退”位的口算,然後分散練9加幾、8加幾……;11減幾、12減幾……,最後集中起來訓練,引導學生整理出:“20以內進位加法表”和“20以內退位減法表。”

  這樣,通過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反覆性訓練,使學生達到脫口而出的程度。

  2.每堂課上安排練。

  每節數學課教師視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適當的時間,安排3~5分鐘的口算練習,這樣長期進行,持之以恆,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多種形式變換練。

  例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遊戲、“對抗賽”、“接力賽”等等。

  小學數學口算訓練技巧

  1、重視培養學生說算理。要提高小學生的口算能力,首先要重視培養小學生會說算理,學生能說就能想,這樣有利於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進而提高口算能力。如教學“9+6”的進位加法可以讓學生講出各種思考過程,9+1=10,10+5=15;4+6=10,10+5=15;10+6=16,16-1=15這樣,學生說口算思路的過程也就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就能促進他們更好的理解算理,口算能力也必然得到培養。

  2、加強口算的基本訓練。俗話說:“熟能生巧”,要提高口算能力,必須抓好口算的基本訓練,做的多了,反應就快,正確率就高,反之,反應慢,準確率就低。口算訓練中,要注意化繁為簡,突出難點,對於基本的口算如:乘法口決,20以內加減法要反覆訓練,達到熟練,而20以內的進位加、退位減的口算是重點訓練內容。

  3、按一定速度要求訓練。口算能力表現在正確、迅速上,正確是第一位,但速度也很重要,一定的速度能反映出口算能力的高低,同時也能間接地反映一個人思維是否敏捷、靈活。口算訓練要有速度要求,但要在口算正確的前提下,訓練學生口算的速度,兩者要統一,事實上,一個算得快的學生,正確率一般也比較高,反之亦然,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情況,採取不同方式逐步提出速度要求,例如組織口算競賽,瞬時提高等方式。口算能力還表現在持之以恆地訓練。口算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到的,需要在教學中長期懈地、有計劃的進行,這就要求教師持之以恆地進行口算訓練,例如:我們中韓小學一年級每天中午訓練口算,當然前20名學生速度比較快,得到金星銀星的同學出去玩兒了,我又會讓剩下的20名學生比一比,誰是第一名,又出來十名,讓最後剩下的10名再比一比誰是第一,這樣,我就發現學生口算速度提高了,當然要結合所學內容,有目的的選擇口算題目,這樣即能訓練學生當天的各種能力,又可以訓練口算能力,從而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總之,在教學時,凡需要計算的,儘量與口算訓練相結合,能口算的堅持讓學生口算,長期堅持不懈,必能提高口算能力,形成口算習慣。

  4、適當介紹一些口算方法。好的演算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催化劑,培養小學生口算能力,除了小學教材中已講過的一些口算方法外,適當介紹一些其他口算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也可以增加學生學習口算的興趣,提高學習口算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