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低年級孩子的方法分享

  輔導低年級孩子要有專門的方法,很多家長表示不怎麼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輔導低年級孩子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讀題三遍認真理解題目要求

  第一遍:看清每一個字。孩子用手指指著題目文字,家長領讀一句,孩子跟著讀一句。太長的句子可以斷開分兩三次讀。

  這個過程是孩子們看清每一個字的過程,所以可以較慢或者斷開讀。孩子們經常看著字讀,就會慢慢認識這些字,一段時間以後就可以先讓孩子們自己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家長教一下。

  第二遍:完整地讀一遍題目要求,說說題意,勾出關鍵字詞。

  讀完以後家長不要忙著給孩子解釋題意,而是鍛鍊孩子,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要求是什麼意思。

  如果發現孩子沒有理解正確或者理解不全面,再讓孩子讀一遍,儘量讓孩子自己去發現題目給出的要求。

  如果孩子經過幾遍讀題還是不能理解正確,家長可以採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孩子進行分析,常用的提問方式有:

  ①題目要求我們做什麼?***畫圈、連線、塗色、填空、計算……***;

  ②要求怎麼做?***把誰圈起來?把什麼樣的連起來?把什麼塗上顏色?……***。

  例如:“把同樣高的塗上相同的顏色。”提問:做什麼?***塗色***;把誰塗上顏色?***同樣高的***;塗什麼顏色?***相同的顏色***。

  孩子正確理解題意後讓他選出關鍵字詞勾畫出來,幫助自己加深理解和記憶。上面這道題就可以這樣勾畫:把同樣高的塗上相同的顏色。

  第三遍:正確理解之後再讀一遍,加深記憶和理解。然後動筆做題。

  獨立解決自己檢查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1、理解了題意以後,讓孩子自己答題。

  2、答完題後,自己對照題目要求進行檢查。

  檢查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題檢查方法不一定相同,但是都有一個總的原則就是不能只看答案,而是要再看題目要求,對照題目要求檢查過程、最後才是答案。

  如果是填空題,最基本的訣竅是讀一讀看是否通順;是計算題一定要再算一下……。家長可以根據題目的型別指導孩子相應的檢查方法。

  三種改錯的方法

  孩子自己檢查以後再邀請家長檢查,如果發現錯誤,家長根據錯誤情況教給他改錯的方法。

  ▣ 1、A類:粗心的錯誤

  家長髮現錯誤後先不做任何提示,只是提醒他再看題目要求、圖或者文字,然後對過程、答案進行思考。

  孩子如果自己發現並改正了,就讓他在這道題的序號下面寫一個A,表示這類錯誤是由於粗心造成的,完全可以自己改正,同時也提醒自己不要再粗心。

  ▣ 2、B類:方法、知識錯誤

  孩子自己不知道為什麼錯,家長可以給他提示。例如:

  某題:下面哪一行不一樣,在它後面的括號裡畫“√”。

  ***1***1、2、3、4、5******

  ***2***2、4、6、8、10******

  ***3***5、6、7、8、9******

  孩子能夠理解題目要求是選擇不一樣的一行,可是不知道哪一行不一樣。家長可以這樣提示:“第一行的數字在發生什麼變化?每次增加多少?第二行呢?”孩子根據提示去思考,而不是家長直接告訴他答案。

  總之,能讓孩子去思考的,家長決不代替。孩子根據提示作出來以後讓他在這道題的序號下面寫一個B,表示這類問題自己還有一些困難,是自己的薄弱點,需要以後多思考、多練習。

  ▣ 3、C類:無法理解的問題

  有些錯誤家長提示方法以後都不能解決,必須家長講解方法、過程,幫著孩子做出來的,這類問題請在序號下面寫一個C,表示這是孩子的難點,提醒孩子在老師講解類似問題的時候注意聽。

  這些A、B、C符號的標註,其實就是孩子對自己錯誤的原因進行分析,能夠有效地幫助孩子找到發生錯誤的根源,同時也幫助孩子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

  例如:對於A類錯誤,需要仔細讀題,認真檢查;對於錯誤,需要上課時認真聽老師和同學的方法,多思考,多練習。

  家長可以針對B、C類錯誤,再設計類似的題讓孩子練一練,力爭能夠在下一次不再成為薄弱點、難點。

  這個習慣養成以後,孩子在高段的學習中能夠進行自我管理。高段科目多,內容多,時間緊,複習時有針對性,把書、作業拿出來,重點針對B、C類進行復習鞏固,就可以高效地完成知識的查漏補缺,重點突破,這樣節約時間,輕鬆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