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發聲

  科學發聲就是指使播音員主持人的聲音充滿活力、色彩鮮明、富有彈性的一種訓練方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

  一、科學發聲的要求

  為了滿足傳情達意的需要,播音員主持人的聲音必須充滿活力、色彩鮮明、富有彈性。播音員主持人發聲的科學標準是:準確規範、清晰流暢、圓潤集中、樸實明朗、剛柔並濟、虛實結合、色彩豐富、變化自如。小主持人應在專業老師的科學指導下,逐步掌握科學發聲的方法。

  二、科學發聲的用氣原理

  構造及原理

  構造:呼吸器官、喉頭和聲帶、口腔和鼻腔、咬字器官、呼吸器官。呼吸控制:我們所撥出的氣息是人體發聲的動力,人聲音的強弱高低長短以及共鳴狀況都與撥出氣流的速度、流量壓力的大小有直接關係。

  呼吸原理:主要是靠胸腔的擴大和縮小吸氣肌肉群在收縮時胸腔擴大,內部氣壓小於體外氣壓。生活狀態下的呼吸:溶人在安靜時的呼吸多數是腹式呼吸,這時人的胸廓沒有明顯的活動,主要是隔膜肌。

  胸式呼吸方法叫淺呼吸***所有藝術語言發聲都忌諱淺呼吸***,腹式呼吸方法叫深呼吸。播音主持應採用胸腹結合呼吸。

  三、科學發聲的呼吸方式

  播音主持發聲是一種有目的發聲,源於日常生活中的口語發聲,但絕不等同於口語的發聲。它的特點是以實為主,虛實結合,聲音講究清晰、樸實、圓潤;聲音變化幅度不太大,但層次豐富,色彩多樣,表情達意準確生動,發聲狀態自如、平實。要達到這一要求,必須學會有控制的胸腹聯合呼吸法。胸腹呼吸法是播音主持藝術最理想的呼吸方法。它的突出特點是氣息下沉,兩肋開啟,小腹微收。氣息下沉——口鼻同時吸氣,把氣吸到肺的底部;兩肋開啟——吸氣時,雙肩自然,胸部放鬆,從容地開啟兩肋,此時感覺腰部發脹,腰帶漸緊;小腹微收——在進氣時,腹部吸氣肌肉向小腹中心位置收縮,腹壁保持不凸不凹的“站定”狀態;在吸氣時,吸氣肌肉群不要像自然的呼吸狀態那樣放鬆下來,而是要有意識地控制,小腹仍然保持收縮狀態以維持兩肋的擴張。通過以上要領我們應明白:吸氣肌肉群不僅在吸氣時起作用,在呼氣時仍繼續工作,與呼吸肌肉群形成對抗力量,以控制撥出氣流的疾徐強弱。

  四、科學發聲的氣息控制

  吸氣的要領

  吸氣時,全身放鬆,肩不要聳起來,口鼻同時進氣,吸氣肌肉群收縮,把氣吸到肺的底部,感覺兩肋得到充分的擴充套件,膈肌下降,腰部鼓起來,腰部漸緊,腹部肌肉向小腹丹田處呈收縮的感覺,腹部保持不凸不凹的狀態,腹壁“站定”,為呼氣控制作準備。

  呼氣的要領

  呼氣時,吸氣肌肉群不要馬上鬆動回彈,小腹仍然保持收縮狀態牽制膈肌和兩肋,隨著呼氣肌肉群回彈式的全面回縮,兩肋才緩緩回縮,膈肌緩慢上升。小腹逐漸放鬆,氣流緩緩地均勻地撥出,呼氣的過程是吸氣肌肉群和呼氣肌肉群相互對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主要作用的是膈肌和小腹,由於膈肌不可隨意調節,所以要用小腹的收縮力量來控制呼氣。

  氣息的控制要領

  氣沉丹田。吸氣時,口鼻同時進氣,以口為主。要有一種氣息吸入丹田的意念,使氣息吸得深。

  腰部鼓起來。吸氣時,膈肌下降,感覺兩肋向左右展開,後腰部鼓脹,腰帶漸緊,胸腔上下、左右徑得到充分擴充套件。

  小腹收緊。當腰部撐脹的同時,腹壁穩健有力地微向內收,腹斜肌向臍下三指處***丹田***收緊。

  基本要求

  呼吸控制的基本要求是使呼氣時吸得多,用得少。簡單地說就是做到穩勁、持久、自如。

  穩勁:漢語普通話中,有很多音節都帶有“爆發”性質,如呼吸控制不好,就會出現字音的“頭重腳輕”現象,播音主持中,一般要求吸氣無聲、平穩吸氣,目的是為了減少聲帶的損耗,並保持悅耳的聲音。因此要求播音員主持人有較穩健的控制能力。

  持久:我們在播音主持或者朗誦時,為了完整煩人表達語意,經常需要一口氣說出較多的字。因此,氣息控制要持久。

  自如:我們在播音主持或者朗誦時,聲音狀態自如,才會表達親切,千萬不能做作、費力、僵硬。否則會造成聲音色彩的單一、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