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表內除法教學設計

  除法重難點之一是讓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除法運算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模型,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二年級表內除法教學設計

>

  二年級數學表內除法教學反思

  1、 注重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以及算理。

  通過分一分、擺一擺、圈一圈等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數學活動,在活動中獲得“平均分”的直觀認識。同時通過不同分物方式的對比活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平均分是存在兩種不同的情況的:一種是先確定份數再分,及“等分”;二種是先確定每份數是多少再分,即“包含”。分的方法不同,對應的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義也是不同的,但是都是用除法解決。“包含”的問題其實也就是一年級學習的減去相同數的問題,加強知識間的縱向聯絡,通過對比,從而讓學生髮現 “除法是減法的簡便運算”。因此,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獲得充分的直觀認識,是幫助學生理解除法的“柺杖”。教師教學時,要立足於除法概念本質的建立,學生也只有在理解了算理以後,才能根據實際情況去選擇正確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2、 注重實現“多元表徵”的統一。

  在教學活動中,我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注重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積累充分的直觀經驗。通過擺一擺、分一分、拼一拼、圈一圈、填一填以及列除法算式等多種方式,讓學生逐步從直觀到抽象,從簡單到複雜,從個別到一般,使學生深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理解除法算式的含義,在教學問題解決時,學生也比較容易理解用除法解決相關問題的算理依據在哪裡。

  3、 重視學生分析數量關係的能力,深化學生對除法算理的理解。

  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經驗,在學習除法單元的問題解決時,學生能快速列出除法算式,但是隻要出現在其他單元的除法問題,有的學生就會感到無所適從,不知道要用什麼方法解決問題了。因此有的孩子就會加減乘除亂寫一通,還有的孩子根據數字的大小來猜測使用什麼方法解決。其實,說到底問題就在於學生分析數量間的關係時運算模型識別不敏銳,而該能力的培養關鍵在於四則運算意義的建構初期。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算理的描述,對孩子多追問“為什麼?”。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從除法的意義教學開始,注重讓學生完整表述各部分表示的意義。在進行問題解決教學中,重點突出對數量關係的分析,加深學生對數量關係的領悟,並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數量關係,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通過不斷地進行追問以及“多元表徵”的統一,讓學生不止要做到“知其然”,還要做到“知其所以然”。

  4、 在問題解決教學中逐步向學生滲透數學模型思想。

  5、 以直觀圖示為橋樑,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前期學生的動手操作,學生已經能夠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因此在問題解決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畫圖,準確理解題意,將抽象的文字用直觀的圖示表示出來,便於學生看清楚數學資訊與數學問題之間的關係,從而幫助學生選擇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