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數學簡單的手抄報圖片

  有人認為,只有詩人需要幻想,這是沒有理由的,這是愚蠢的偏見!甚至在數學上也需要幻想的,甚至沒有它就不可能發明微積分。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

  關於數學簡單的手抄報資料:全能數學家——彭加勒

  一位數學史權威評價彭加勒時說,他是“對於數學和它的應用具有全面知識的最後一個人”。20世紀以來,數學進入了多學科、高難度的現代階段,要想達到每個領域的最高成就已經不可能,但彭加勒確實是他那個時代的數學全才。

  一般數學劃分為算術、代數、幾何和分析四個領域,彭加勒對各個領域的研究成果,都是第一流的。他成功地解決了像太陽、地球、月亮間相互運動這一類的三體問題,他是現代物理的兩大支柱——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思想先驅;他研究科學哲學提出的“約定著重分析了人類理性認識的基本法則,日益受到當代哲學家的重視。在他從事科學研究的34年裡,發表論文500篇,著作30多部,獲得過法國、英國、俄國、瑞典、匈牙利等國家的獎賞。被聘為30多個國家的科學院院士。

  :

  一

  二

  1912年6月26日,彭加勒病逝前20天作了最後一次講演,他說:“人生就是持續鬥爭。”彭加勒的一生就是鬥爭的一生。他因為小時候得過病,語言不夠流暢,寫字畫圖都有困難,還留下了喉頭麻痺和身體虛弱的後遣症。不少人把他當作笨人。他成為數學家後,一位心理學家通過測驗仍然認定他是“笨人”。

  彭加勒取得成就的關鍵是注意力高度集中。他一生最大的嗜好就是讀書,讀書速度快,記憶準確持久。因為視力不好,書寫困難,他上課不記筆記,全神貫注於聽講、思索、理解,長期的磨練,使他具備了運用大腦完成複雜運算,構思長篇論文的能力。1871年,17歲的彭加勒報考高等工業學校,輕鬆地解決了主考官特意為他設計的難題,儘管他的幾何作圖得了零分,學校也破格錄取。1879年,25歲的彭加勒獲數學博士學位,32歲任數學和物理學教授,以後在科學園裡辛勤耕耘了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