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試卷分析

  試卷分析是教學評估的一項重要工作。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一***

  一、總體情況分析:

  這次語文試卷共八道大題,滿分100分。出題緊緊圍繞教材出題,試卷上百分之九十的試題都來自於課本,使多數學生都能交上滿意的答卷,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學習語文的信心。

  二、學生答題情況。

  1、答卷情況。

  第一大題是我會寫,主要考察學生的基本知識,靈活性較小,學生掌握得較好,對於這些較規範的題目答得得心應手,駕輕就熟,只有極個別學差生錯了一些。

  第二大題我會記。考查學生的記字方法,比較簡單,有個別同學字寫得不規範,多一筆或少一筆,失分了。

  第三大題我會選。錯得較多的是第1小題我能把筆畫相同的字寫在一起。由於平時學生的書寫不規範,導致數筆畫數錯了。

  第四大題我會給字加偏旁,成為新字,再組詞語。5個同學失掉一半的分數,卻僅僅因為沒有弄懂題意就開始做,這樣的教訓應該會讓孩子們有個深刻的印象,從而學會認真地面對吧!

  第五大題我會連。考查的是學生的基礎知識,正確率較高。

  第六大題是我會填,分為4個小題,其中第1小題我能寫出加點字的反義詞。“難過”的反義詞錯得較多。其它3道題考查的是學生積累課內知識,積累語言的情況,從卷面看,學生積累課內知識,積累語言的情況還是較為可喜的。但對於稍微靈活一點的題就不會動腦筋想一想。

  第七大題是讀一讀,填一填。

  本次閱讀題比較簡單,正確率較高。

  第八題我能看圖寫話,寫的是學生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卻因為學生小,對寫作的意識很淡薄,所以結果並不是很滿意。

  三、思考及建議:

  1、在平時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能夠使學生把心裡所想的,準確的表達出來。在加強說話引導學生的同時,逐漸讓學生能夠用筆把它寫下來。

  2、在平時教學中,要注重知識的積累,擴大學生知識面,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好詞句用本子摘抄下來。

  3、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讀書、傾聽、觀察、動手、思考等習慣。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二***

  一、卷面分析

  從題型設計看,體現了新課程新理念,準確考察了學生應掌握的知識點和能力點,更貼近了學生本身的具體實際。

  從學生答卷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字跡工整,書寫規範,卷面整潔,這是較以前一個很大的進步。今後在教學中繼續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具體答題分析:

  1.把拼音和詞語連起來,主要是考察學生對會認字的掌握情況,學生完成得很好。

  2.讀拼音寫詞語。學生答題時,有個別學生把生字寫錯,這就說明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紮實過好生字,特別是差生。

  3.按要求填空、用下面的字擴詞、選合適的量詞主要考察學生的筆順、生字的掌握以及運用情況。個別孩子在字的筆順方面存在問題!

  4.補充句子主要考察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5.補充詩句,主要是考查學生的背誦情況,只有張浩然填錯2個字。

  6.閱讀短文,由於短文篇幅較長,問題零碎,識字量有限,學生們答得五花八門,只有少數的學生答對,今後在閱讀上還需多下功夫。

  7.看圖寫話,孩子們能寫上幾句完整話,但是有個別孩子由於看不懂圖意而導致出現笑話。學生年齡小出錯在所難免,以後應加強練習寫話。

  三、考試反思

  在對本套試卷和學生答題情況進行分析之後,我們認為需要在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下功夫,在教學中有以下幾方面需要重視:

  1.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當務之急。

  從某種意義上學習態度決定學習效果。習慣所起的作用絕對大於一時一地所取得的考試成績,而且習慣和學習成績是聯絡在一起的。當學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必定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紮紮實實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讀書、傾聽、觀察、思考、動手等習慣,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肯定會讓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受益非淺。

  2.積累——語文課不可關閉的視窗

  積累是創新的前提,新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知識的積累:有教豐富的積累,擴大知識面,增加閱讀量。“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在讀“萬卷書”的時候可以積累,許多體式、結構、佳篇,似蜜蜂採蜜,廣收博取。因此,作為教師,應清楚的認識積累和創新的關係,大膽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積累。

  3.在平時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同時要創設口語交際和寫話的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學好語文的自信心,並能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把語文運用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