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小學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教學計劃

  為了提高學生的素質,新學期,教師如何制定第二學期思品教學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一

  一、工作理念:

  工作著是快樂的、幸福的。工作中,一切從學生角度出發,以人為本,尊重差異,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實現生命化教學。教學中,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基礎,多種方式綜合呈現學習內容;寓品德教育於學習活動中,注重體驗和感悟;發揮整體育人功能,以學生直接參與的多樣化的活動為主要呈現形式,力爭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化,活動生活化;注重活動指導,寓評價於活動中,注重個性評價。

  二、教育教學方面:

  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帶著一顆愛心去工作,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上課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一***、課程特點: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把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和內容標準四個方面的要求相互聯絡、互相貫通、整體呈現在主題單元中,體現綜合性,注重生活性。教學活動內容從課堂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及其兒童生活的其他空間。讓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獲得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實現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二***、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方面的培養:

  ***1***樂於助人,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信、誠實、求上進。

  2、行為與習慣方面的培養:

  ***1***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2***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3、知識與技能方面的培養: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2***、使學生初步瞭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

  4、過程與方法方面的培養:

  ***1***、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三***、教學措施:

  1、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兒童展開活動。

  2、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通過學生適宜接受的生動活潑的遊戲活動形式,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活動的方式,實現自我的,主動的教育過程,將道德認識轉化為學生自覺的道德行為教學活動中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絡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要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四***、教學活動形式:

  討論,資料調查,現場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操作性、實踐性活動,教學遊戲,參觀訪問,欣賞,練習,講故事,講授等形式。

  篇二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以兒童生活的空間線索安排活動主題,形成靈活、有序發展的主題序列。在教育活動目標與內容的分佈上考慮綜合,內在聯絡、均衡、貫穿與螺旋上升和年級的側重點。

  二年級的特點是:學會關心、學會負責、學會探究,熱愛科學,形成良好的習慣和行為。

  教學策略:

  生活體驗式教學策略:

  課前體驗,初步感悟----課中體驗,深化感悟---課後踐行,內化感悟。

  問題探究式教學策略:

  1.課前初探

  2.課中深究

  ***1***彙報展示,合作探究

  ***2***感悟深化,提升認識

  ***3***生成問題,拓展延伸

  3.課後實踐

  課標對本學科本冊的要求:

  ⑴、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問題時,願意自己解決,並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願意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⑵、從兒童的生活出發,從不同角度引導孩子關心和愛護同伴,尊敬和關心老人,同情和幫助殘疾人,體驗助人之樂。

  ⑶、通過教學內容的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將學生引入到發現與研究的快樂之中。通過發現、研究、展示等環節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科學態度、合作意識。

  ⑷、首先通過對祖國的瞭解來體驗祖國“媽媽”的可親、可敬、可愛,然後通過國旗、國歌、國徽的禮儀教育等引導學生把愛國情感落實到行動中,貫徹在日常生活中,再更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人民英雄,崇敬人民英雄,從而深化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祖國媽媽的可愛、偉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與祖國的血脈相連,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⑸、通過教學活動,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兒童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收穫的愉悅,激發兒童努力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

  教學總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教學重難點: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問題時,願意自己解決,並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願意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從兒童的生活出發,從不同角度引導孩子關心和愛護同伴,尊敬和關心老人,同情和幫助殘疾人,體驗助人之樂。

  引導學生學科學、愛科學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祖國媽媽的可愛、偉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與祖國的血脈相連,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通過教學活動,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兒童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收穫的愉悅,激發兒童努力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

  教學措施

  1、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創設寬鬆、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

  2、尊重學生的差異,關注“邊緣兒童”,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發展性的、鼓勵性的評價,幫助他們感受成長的愉悅。

下一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