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畫家和牧童說課稿

  二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畫家和牧童》講的是唐代一個牧童指出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小編為二年級語文老師整理了《畫家和牧童》說課稿,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1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因此,語文實踐應是這一目標得以實現的土壤。於是,“在真實的閱讀中學做真人”是我在《畫家和牧童》這一教學實踐中展示的教學思想。

  一、析教材 說學情 定目標

  《畫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課文以生動的敘述深深的吸引學生去朗讀、去品味,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挑戰權威的優秀品質。

  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了近兩年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識字方法,識字是重點,但不是教學的難點。怎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受到高尚情操的薰陶,成為我本課教學的難點。

  二、基於以上分析,我擬定了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讀16個生字,學會“呆、批評”等字的書寫。在閱讀中積累和運用優美詞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能力目標:

  促朗讀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的不斷生成。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悟“只有在交往中學會謙虛,在合作中敢於說真話的品質”才是真正的合作學習。

  下面,我就粗略地說一說我的設計思路:

  ***一***課題書寫,揭示課題

  文章的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也是開啟孩子心扉的視窗,必須得寫好它,讀好它。教師書寫課題時也要求學生書空,並指導書寫“牧”字***“牧”字右邊的反文要注意,撇高高在上,橫起筆要低,要短,這一撇要有彎度,捺要出腳。***,然後指導讀題。適時引出畫家叫戴嵩,是唐代著名畫家***卡片出示,指導讀詞***。

  過渡:進入環節二

  ***二***初讀課文,掃除生字障礙,整體感知

  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了近兩年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識字方法,識字是重點,但不是教學的難點。首讀課文,我讓學生利用生字拼音讀通課文,為強化和鞏固認讀生字,隨後我將課件出示16個認讀生字,指生認讀。學生興致高,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但是,僅僅單個識字是不夠的,識字教學必須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讓他們懂得這些字在句中的應用。因而,我將課件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為精讀課文掃除障礙,這個環節也將為品讀課文埋下伏筆。***①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②這聲音好像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③戴高聽了,感到非常慚愧。***課件出示“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先突破兩個重點詞“濃墨塗抹”和“輕筆細描”,請學生結合課件出示的“鬥牛圖”,是很直觀和容易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在理解了這兩個詞之後,再抓住“一會兒……一會兒……”完整、連貫地體會這句話,學生頭腦中的畫面應該會更鮮活。適時指導“抹”的書寫。課件出示其他兩句指導“呆”的書寫及組詞,指導比喻句;理解“慚愧”的意思。指導朗讀。

  過渡:進入環節三

  ***三***精讀課文,讀對話,品人物

  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一條重要途徑是指導精讀。

  文章的精讀往往需要大量的取捨,找好切***,品讀重點語段分析文中人物。我的具體做法是:通過過渡語“同學們,課文就是這樣一句話一句話組成的,讓我們認認真真地再把課文讀一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再次讀文為品讀對話做好充分準備。接下來,我把第二自然用課件出示,作為精讀課文的突破口。設計問題:面對著戴嵩的《鬥牛圖》,大家怎樣評論的呢?***板書稱讚***從而引入對“圍觀人、商人、教書先生”對戴嵩《鬥牛圖》稱讚的朗讀指導。在朗讀指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紛紛誇讚”,知道“誇讚、稱讚、讚揚”是同義詞。延伸出“如果你也在場,你能誇誇戴高嗎?

  巧妙的過渡往往顯得教學流程的流水無痕。我讓學生給“稱讚“找反義詞,即“批評”***板書、指導書寫“批評”***。問題生成:牧童對戴嵩的《鬥牛圖》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批評了戴嵩。咱們一起看看他是怎麼批評的呢?課件出示“畫錯啦,畫錯啦!”文段。指導朗讀,讀出牧童的勇敢、直率和不懼權威的品質。戴嵩面對牧童的批評又是怎樣做的呢?結合課文插圖指導朗讀戴嵩的話,把握好“和藹”的語氣、微笑的表情、拱手的動作和謙虛的態度。再找出牧童批評戴嵩的理由是什麼。***課件出示戴嵩和牧童之間的對話***創設情境進行層次性朗讀和分角色朗讀指導,只有如臨其境的情境,學生的體會才不會抽象模糊。帶著真切感受去讀書,情感自然會飛揚,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小結過渡:我們認了字,讀了詞,課文也讀得越來越好了。下面我們開始寫字吧!進入環節四

  ***四***生字書寫教學

  二年級的孩子在書寫生字上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易寫部分點到為止,易錯部分重點強調。指導書寫“兄、擠”字。“兄”字上面的“口”要上寬下窄,“兄”的最後一筆要圓潤舒展。“擠”字要左窄右,但高低一樣才合理。強調書寫姿勢:眼睛距離書本一尺,胸口距離桌子一拳,筆尖距離指尖一寸。

  教師總結。

  三、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可以說是一堂課的點睛之筆,也是一堂課精華的濃縮。根據教學的重難點,我設計了一下板書。這樣的板書,簡單大方、明瞭。

  2

  這是一篇充滿濃郁現代氣息的傳說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一個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事。課文以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充滿童真真趣的語言滲透了謙虛、從善如流和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人本理念。教學中我充分發揮教材的潛在優勢和學生中的人文資源,注重學生的真實體驗,將課堂交於學生,賦予他們暢所欲言、主動思考的空間,並注重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充分感受戴嵩的謙虛和牧童的勇敢,逐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下面,我就粗略地說一說我的設計思路。

  一開課,我就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感悟畫家和牧童身上的優秀品質。

  然後讓學生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語句說明戴嵩畫畫的本領很大?這一塊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滲透了兩個句式的訓練,"一……就……","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練習說話。與此同時,我抓住課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作為訓練重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言,使學生能夠深刻的理解課文,感悟人物品質。如將學生帶入"紛紛誇讚"的情境,分角色朗讀,使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與文字交流直接對話。再如當戴嵩聽到牧童提出異議時與他對話時的態度和語氣,練習分角色朗讀,從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戴嵩的品質。同時我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如"想象一下除了商人和教書先生,還會有什麼樣的人,怎樣稱讚戴嵩的畫呢?","當牧童擠進來大喊'畫錯了!'時,剛才紛紛誇讚的人們心理會想些什麼呢?"。這些創造性的說話訓練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趣。又如課文學到最後,學生已感悟出兩個人物的品質。我在這時設計了"你有什麼話想對虛心的畫家或勇敢的小牧童說嗎?"這一創造性說話訓練的環節,馬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情緒又一次被調動了起來。

  最後我特別注重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如在完成《畫家和牧童》的各項教學目標後,積極進行教學拓展,把文中提到的《鬥牛圖》給同學們進行展示,並將唐代畫家戴嵩的人物知識和其他的作品進行了簡略的講解,使學生的學習情趣在這裡進行了昇華。擴大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

  3

  《畫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課文以生動的敘述深深的吸引學生去朗讀、去品味,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真是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閱讀重的自主性、積極性。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進行“理解、積累、轉化、運用”語言的實踐過程,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儘可能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學中,我決定不給學生講空泛的道理,而是採用以讀代講的方法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任務去學習課文、朗讀語句,從而收到思想上的教育。

  下面,我就粗略地說一說我的設計思路。

  在上課前,我把課題板在黑板上,“畫家”寫的稍大,“牧童”寫的較小,接著情學生說一說我為什麼要這樣寫課題,同學們可以各抒己見,答案不唯一,這樣做的目的是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同時也為學生理解畫家和牧童身上的優秀品質埋下伏筆。

  接下來,在學生通讀課文,瞭解大意之後,我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戴嵩是個什麼樣的人?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著名”“謙虛”。

  然後讓學生再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語句說明戴嵩是個著名的人,哪些語句說明戴嵩是個謙虛的人?這一塊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滲透了兩個句式的訓練,“一……就……”,“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練習說話。與此同時,我抓住課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作為訓練重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言,是學生能夠深刻的理解課文,感悟人物品質。

  最後,我又出示了一些與人物品質有關的名人名言,與學生共同分享。同時,也讓學生在課餘時間蒐集一下與此有關的名言或警句,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有機的結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