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手抄報版面設計

  一種奇特的美統治著數學王國,這種美不像藝術之美與自然之美那麼相類似,但她深深地感染著人們的心靈,激起人們對她的欣賞,與藝術之美是十分相象的。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

  五年級數學手抄報資料:從事數學研究之前他並沒有專門研讀數學

  惠特尼小的時候喜歡製作機械玩具,並沒有數學上的偏愛。據他自己講,唯一與數學家生涯有關的是在9歲時思考能被9整除的數的公式,認為與10有關,而且據此推出被11整除的數的公式。小學、中學期間只學一點點數學。

  1921—1923年惠特尼到瑞士上學,他學一年法文、一年德文,除此之外就學爬山。1924年上耶魯大學學習物理,其間也沒聽過數學,所用的微積分是他自修的,學完也就忘了。1928年取得物理學的學士學位後,又繼續專攻音樂,1929年取得音樂學士學位。

  五年級數學手抄報圖片:

  五年級數學手抄報圖片一

  五年級數學手抄報圖片二

  惠特尼一生熱愛音樂,有高度音樂才華,會彈奏鋼琴,演奏小提琴、中提琴、雙簧管等樂器,曾擔任普林斯頓交響樂團首席小提琴手。還愛好爬山,《全集》中有他14歲時站在險峻的瑞士阿爾卑斯山峰頂端的照片。因對四色問題感興趣,走入數學大門,博士論文是“圖的著色”

  大學畢業後,由於對四色問題感興趣,惠特尼就報考哈佛大學考伯克霍夫***Birkhoff***的博士研究生。但第一次考試沒有通過,這使伯克霍夫極為惱火。不過伯克霍夫還是收留了這位後來決不遜於自己的學生,而且在自己不專攻的領域指導他。不久,惠特尼的論文就一篇接一篇地出來了,在他1932年拿到博士學位時,他寫了近10篇論文,完全是圖論的。

  惠特尼博士論文的題目是“圖的著色”,其中定義及計算“色數”。由於他工作出色,在1931—1933年期間他擔任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的研究員,1933年他在哈佛大學數學系任講師,1946年升為教授。這時,他的研究方向也從圖論轉向拓撲,1935年9月他參加在蘇聯莫斯科舉行的國際拓撲學大會。而這次大會成為拓撲學史的里程碑,用他最後一篇論文的題目來說就是“莫 斯科1935:拓撲學移向美國”文中寫道,會上霍普夫***Hopf***成為他最喜歡的拓撲學家,當時所有大人物都去了,拓撲學的面貌正在改變:四個人不約而同地引進上同調,同倫論也正式出現,在向量場問題上的應用導致纖維叢概念的產生,而這種大改變與惠特尼的工作密不可分,也決定了惠特尼後來10年的工作方向。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惠特尼參與戰時的研究工作,1943—1945年他在科學研究發展局國防研究委員會應用數學組搞研究。戰後,他在美國數學會作1946年度大會講演,題目是“光滑流形的拓撲學”,1948一1950年任美國數學會副主席,1944—1949年任《美國數學雜誌》的編輯,1949—1954年任《數學評論》的編輯。1950年他任在哈佛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程式委員會委員,在大會上作“n維空間中的r維積分”的報告。1952年他被任命為普林斯頓高階研究院教授,1977年退休。這個時期他曾任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數學組第一任主席,1966一1967年任國家研究委員會支援數學科學研究委員會委員。

  1967年起,他的興趣完全轉向數學教育,特別是中小學教育。他親自深入課堂,瞭解學生的思想及感覺,發現數學教學中許多問題。他指出小孩的直覺方式與數學家的方式十分接近。當時的學校教學目標狹窄,語言貧乏,學生碰到問題只會代公式,沒有學會思考。教學是灌輸莫名其妙的概念以及應付標準化的考試,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為此他制訂了教師進修計劃,寫了教師指導教材。他是美國 、英國、比利時、巴西等國的數學教學的顧問。1979—1982年任國際數學教育委員會中心主席。

  由於他的非凡貢獻,他獲得很多榮譽。1945年他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76年被授予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982年獲沃爾夫獎,1985年以其一生成就獲美國數學會斯蒂爾獎。惠特尼一生髮表近80篇論文,三種專著,即《幾何積分論》***1957***、《復解析簇》***1972***和《數學活動》***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