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上冊期末試卷分析

  試卷分析是教學評估的一項重要工作。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一、總體評價本次五年級數學期末考試試題結合課改所倡導的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準確反映課改的實施情況,力求體現人文性、基礎性、全面性和趣味性的命題原則。

  二、試題分析:

  第一大題:填一填。第1、2、9題考查的是學生對小數乘、除法的掌握情況,平時訓練比較到位,正確率比較高;第3題是用字母表示數,比較常見,只有個別學生出錯;第4、6題考查的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中位數,比較基礎;第5、10題是多邊形面積的內容,學生對已知三角形的面積和底,求高的練習訓練比較多,只有少數個別同學由於粗心大意忘了乘上2外,其他學生都能正確的解決;第7題是觀察物體,這一題設計比較好,不僅考查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觀念,還考查了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第8題聯絡學生學號,引導學生從身邊尋找數學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二大題:辨一辨。涉及的知識點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小數的乘除法、數的分類、等式的基本性質和數學文化知識,這一大題除5小題學生無很高的把握外,其它題目絕大多數學生能夠作出準確判斷,也能順利得分。

  第三大題:選一選。第1、2小題比較基礎;第3小題是一道圖形面積的選擇題,此題平時訓練到位,95%以上同學都能選對;第4小題是一個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採取“進一法”解決;第5小題略有坡度,儘管正確率不夠高,但這一道題的設計體現了10%的題為坡度題的制卷思想。

  第四大題:計算題。學生在學校經過近五年的嚴格訓練,所以得全分的學生佔了80%以上,即使少數學生失分,也是粗心大意造成的。特別是解方程,學生都能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答,並且計算方法完全正確。

  第五大題:圖形題。第1小題是觀察物體題目,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都能正確連線;第2和3小題是對學生計算多邊形的面積能力的考查,要想做對,學生一方面必須牢記各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熟練地進行計算,另一方面必須會對組合圖形仔細觀察進行合理拆分。

  第六大題:解決問題。這些題均比較典型,也很有代表性。學生不僅能正確計算小數乘、除法綜合計算應用題,還能根據等量關係熟練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也會利用可能性判定一個遊戲規則的公平與否,並完整地敘述理由。唯一不理想的是最後一題學生雖能動手做,但做得不完整,這一點是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值得注意的。

  三、幾點反思: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大家都認同的教學教育理念。在今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做到:

  1、立足教材,紮根生活。認真鑽研教材,從生活數學做起,努力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自信心和興趣。是我們的教學之本,在教學中,我們既要以教材為本,紮紮實實地把數學基礎知識夯實,又要緊密聯絡生活,讓學生多瞭解生活中的數學,用數學解決生活的問題。

  2、重視過程,培養能力。結果重要,但過程更重要。能力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發展的。在平時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應儘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針對學習弱勢群體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低進高出,用數學的美麗吸引他們。尤其是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展示,讓他們自己來分析問題,設計解決的策略,提高教學的效度。多做多練,重視聯絡生活實際,拓展思維,靈活的把知識轉化成技能。

  3、加強基礎,強化習慣。重視數學基礎,加強數學基本功訓練是學好數學的法寶。如:口算、速算、計算中的巧算,常用數值的強記等。另外就是要經常性地對學生進行查漏補缺,科學編制一些簡易又能強化學習結果的材料,給學生解題設定一些障礙,讓學生通過思考、探究,解決這些問題不定時地進行檢測、評估、矯正。同時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如; 估算、驗算、認真審題、檢驗方法等。

  4、“雙基”引路,探究創新。結合學生實際進行訓練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著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培養自覺發現新知、發現規律的能力。這樣既能使學生對知識有深層次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會探索的科學方法。讓學生在積極的動腦、動手、動口等全面探究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既拓寬了知識的廣度,又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關注生活,培養實踐能力。加強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的聯絡,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數學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多做一些與生活有關聯的題目,把學生的學習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會,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

  一、試題分析

  本次測試試卷涉及的知識面較廣,立足課本、關注過程、重視方法、體現應用、開放滲透、題量適當、難度適宜,讓全體學生在考試中發展各種數學潛能。

  二、答題情況

  1、第一大題:填空題。此題共有10個小題,考察內容覆蓋面廣且具有典型性,全面考查了學生對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基本技能的形成情況及對數學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從學生答卷來看失分非常嚴重。特別有下列試題如:3.15*0.28的積有******位小數,學生審題不清造成失分。單位換算,6千克90克=******千克,也是學生錯誤比較多的題目,究其原因,應該是對分數基本性質理解不明造成失分的。

  2、第二大題:判斷題。 第5小題學生出錯的不少,原因是學生不能理解題意。

  3、第四大題:計算題。本試題是計算題,共分為三部分:直接寫得數、解方程、脫式計算***能簡算的要簡算***。試題設計由易到難,層次分明,無偏題怪題,主要測查學生對四則運算掌握情況。學生對相應的運算規律不能靈活地進行運用,能簡算的不簡算,造成失分。

  4、第五大題:綜合應用。 此題是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並與現實生活聯絡起來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部分學生沒有認真審題,空間觀察能力較弱造成失分。

  5.第六大題:解決問題 其中第四小題關於“上海市自來水公司收費辦法這道題出錯多”,原因是解題步數多,個別學生理解能力差弱造成的失分。

  三、存在問題

  1、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夠牢靠,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分析的能力較弱。

  2、平時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不夠,有的學生屬於確實不會做,而有部分學生屬於沒有認真審題,讀題草率,做題時想當然。不良的解題習慣是我們做教師的平時疏於規範,缺乏培養。如,卷面上有不少單純的計算錯誤、抄錯資料、漏小數點等低階錯誤。

  3、部分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手段單一,遇到有難度的題目不能多角度多側面地去思考而無法完成導致失分;運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能力、動手能力不夠。

  4、我們大部分學生還是寧願做,不願說,導致所學的知識似懂非懂,一知半解。

  四、改進措施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建立數學解題習慣的一套模式。

  例如:讀兩遍題目——思考解題——校對資料——計算檢驗,並加強訓練。讓他們學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

  2、以高效課堂為契機注重教材的鑽研,合理使用教材。

  3、突出知識結構,紮實打好基礎知識。基礎知識要練透、練深,同時更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4、計算題是數學學習的“基石”,對計算題常抓不懈。

  5、分層教學,給後進生一線希望,給優等生一個挑戰。 在今後的教學中,注重基礎,培優補差並舉。做好以下工作:堅持“補心”與補課相結合,與學生多溝通,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方法指導;嚴格要求學生,從最基礎的知識抓起;根據學生差異,進行分層教學;努力使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