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數學手抄報的圖片

  數學在解決一些生活上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數學是一門可以解決問題的學科。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關於數學手抄報的資料和相關內容,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關於數學手抄報圖片欣賞

關於數學的手抄報圖片1

關於數學的手抄報圖片2

關於數學的手抄報圖片3

關於數學的手抄報圖片4

關於數學的手抄報圖片5

  關於數學手抄報的資料1:數學精神的存在形態

  關於數學手抄報的資料1 主觀形態和客觀形態

  數學精神按存在形態可以分為主觀精神和客觀精神。主觀精神指存在於人腦中,作為人腦機能和屬性的感覺、知覺、表象、思維方法、思維規則、邏輯範疇以及情感、意志、興趣等等。客觀精神是主觀精神的外化和物化,數學的客觀精神形成了數學精神文化,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主觀精神的內容依附或儲存在一定的物質材料上而物化為客觀精神,如存在於論文、論著、教材、書籍中的數學理論、數學知識以及數學思想方法等等;二是呈現為主觀精神的思維方式和心理狀態等依附在一定的物質材料上而外化為客觀精神,如集中反映人類的數學思維方式和意向性心理的數學意識、數學觀念、數學傳統等等。

  科學形態與人文形態

  人類精神通常可以分為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兩大類。科學精神即指認識自然、適應自然以及變更自然活動中的理想追求、行為規範和價值準則的集中表徵;人文精神是指對人世探求和處理的一切活動中的理想追求、行為規範和價值準則的集中表徵。正如錢學森所說,科學與人文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數學中的科學精神有:應用化精神,擴張化-一般化精神,組織化-系統化精神,統一建設精神,嚴密化精神,思想經濟化精神。還有思考自由精神,數學化精神等等。數學中的人文精神有:自我激勵、自我完善的精神,求實探索、致力發現的精神,唯物辯證、創新進取的精神,無私奉獻、團結協作的精神等等。

  兩者之間,沒有截然分明的界線,差異在於人所關注的物件不同而形成的兩種不同的形態:當人類認識自然物件或數學物件時,科學精神就發生了;當人類意識自身時,人文精神就發生了。而當人在反省自己時,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便融入了理智、心靈和情感交織在一起的深層背景之中,變得難以區分。數學精神是科學形態的數學精神和人文形態的數學精神相互滲透、有機融合的統一體。如果說科學形態的數學精神對思維活動取得成果具有深刻影響,那麼人文形態的數學精神則對思維活動起著激發、監控和指導作用。

  個體形態和群體形態

  從數學精神活動及其成果的主體或載體的角度看,數學精神又可以分成個體精神和群體精神。所謂個體***數學家或數學工作者或學生***精神是指作為個體的精神主體而存在的精神現象。包括個體的思維活動、認知活動、決策活動、無意識的心理活動,還包括思想體系、知識體系、氣質心態等客觀精神通過學習、教育等過程後而內化為個體的認知結構、思維方式、價值取向、行為規範、理想追求等等。所謂群體精神是指不依賴於個體精神而存在、為人們以自覺或不自覺的方式普遍接受的精神現象,包括由數學的思想體系和知識體系所反映出來的自覺的理性精神和由數學家、數學工作者、數學學習者所普遍認可的行為規範、價值取向、數學傳統等。

  個體精神和群體精神緊密相連,可以互相轉化。任何個體精神總從屬於一定的群體精神,並在其薰陶和影響下逐步形成。同樣,群體精神也離不開個體精神,總是存在於個體精神之中,一旦某個人或某個學派的個體精神為群體所接受,並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繁榮,它就成了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關於數學手抄報的資料2

  “數學王子”高斯的故事

  7歲那年,小高斯上小學了。教師名字叫布特納,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數學家”。這位來自城市的青年教師,總認為鄉下的孩子都是笨蛋,自己的才華無法施展。三年級的一次數學課上,布特納對孩子們又發了一通脾氣,然後,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長長的算式: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

  “哇!這是多少個數相加呀?怎麼算呀?”學生們害怕極了,越是緊張越是想不出怎麼計算。

  布特納很得意。他知道,像這樣後一個數都比前一個數大198的100個數相加,這些調皮的學生即使整個上午都乖乖地計算,也不會算出結果。

  不料,不一會兒,小高斯卻拿著寫有答案的小石板過來了,說:“老師,我算完了。”布特納連頭都沒抬,生氣地說:“去去,不要胡鬧。誰想胡亂寫一個數交差,可得小心!”說完,揮動了一下他那鐵錘似的拳頭。

  可是小高斯卻堅持不走,說:“老師,我沒有胡鬧。”並把小石板輕輕地放在講臺上。布特納看了一眼,驚訝得說不出話來,沒想到,這個10歲的孩子居然這麼快就算出了正確的答案。

  原來,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樣一個數一個數地加,而是細心地觀察,動腦筋,找規律。他發現一頭一尾兩個數依次相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96,求50個182196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

  小高斯的難以置信的數學天賦,使布特納既佩服,又內疚。從此,他再也不輕視窮人的孩子了。他給小高斯買來了許多數學書,並讓他的年輕的助手巴蒂爾幫助小高斯學數學。

  蘇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山村裡。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量,後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徵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給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興奮劑。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現在溫州一中***即當時省立十中***還珍藏著蘇步青一本幾何練***,用毛筆書寫,工工整整。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準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甘心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