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二十六課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建議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26課《一面五星紅旗》講述了一位中國留學生維護國旗尊嚴的故事。小編為三年級師生整理了語文課文《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建議,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二十六課《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建議

  1、課前可佈置學生蒐集更多關於國旗的故事和資料,或者是中國留學生在國外生活的資料。也可以讀讀“資料袋”的內容。

  2、本課要求認的字中,要注意“攤”是前鼻韻母,“凝”是後鼻韻母,“豎”是翹舌音。要從字形上來幫助學生區別其他易混的字,如,“攤”,可以換偏旁的方式同“灘”字區別,“豎”和“堅”要注意下半部分的不同,可以通過組詞等方式讓學生鞏固。

  本課要求會寫13個生字,字形複雜的要重點指導,如:

  “窄”“漆”“鼻”“摔”,“窄”字可以聯絡“作”“昨”書寫;“漆”字的右下部分不能寫成“水”;“鼻”字是上中下結構,上中部分的“自”和“田”都要寫得略扁;“摔”字右邊中間部分是“么”,不要寫成“糹”。

  3、本課要抓住兩個點進行教學,一是“我”的愛國情意,一是麵包店老闆前後態度的轉變體現出來的友誼。這兩個點是相互依存的:“我”的愛國情意促成了老闆態度的轉變,而老闆態度的轉變又襯托了“我”的愛國情意。教學時,可以從學生了解的國旗知識和故事入手,也可以先讓學生談談平時參加升旗活動的感受。

  在學生初讀課文、瞭解事件大致經過的基礎上,抓住關鍵問題讓學生思考:

  ⑴在漂流失事後,我的處境是怎麼樣的?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文中尋找,“頭和身子被撞傷了好幾處”,“筏子和揹包都無影無蹤”,“在荒無人煙的大山裡”轉了近三天。這些句子都說明“我”當時的處境非常困難,急需幫助。這樣描寫為後面做了鋪墊——在這樣困難的處境下,“我”的愛國行為更加難能可貴。

  ⑵麵包店老闆先是什麼態度?為什麼後來又改變了?

  這個問題可以結合思考題二來解答。當“我”向麵包店老闆求助時,老闆先是婉言拒絕,“把雙手一攤,表示一臉的無奈”;後來又提出用五星紅旗交換麵包,或許他只是好奇,並不是有意侮辱中國人,但是“我”卻斷然拒絕了老闆的要求,因為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象徵國家尊嚴的國旗是不能用來交易的。“我”寧願餓死也不願用國旗換麵包,這一舉動打動了老闆,他深深地理解了這位中國留學生的行為,從而給了“我”更多的幫助。這也說明了只有具有民族氣節的人,才會贏得外國友人的尊重。文末的泡泡是引導學生評價麵包店老闆的救助行為,感謝別人的幫助,這也是“國際理解教育”中重要的一環。

  ⑶課文是怎樣表現“我”的愛國情感的?

  本課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是,幾乎不直接寫“我”說了什麼話,也沒有直接描寫“我”的心理活動。在與麵包店老闆交流的過程中,都是通過“我”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來表達內心情感,如“猶豫”“展開”“凝視”“搖搖頭”“向外走去”等詞語和短語。俗話說,“行動勝過千言萬語”,這些動作實際上更有力地表現了“我”的愛國熱情,這樣寫顯得深沉而含蓄,符合課文的整體氛圍。對這一寫作技巧老師可以向學生略做講解,並引導學生在習作中運用。另外,課文中對其他生詞的理解也可以採用這一方式,即尋找一個角度串起一系列詞語,讓學生在一個具體的語境中理解。

  4、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重點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例如:

  “這面做工精緻的五星紅旗,經過河水的沖洗,依然是那麼鮮豔。”“紅旗依然鮮豔”是“我”的主觀感受。聯絡上文講“我”遇到的危險和下文講“我”遇到的困頓境地,說明五星紅旗依然保持著她的莊嚴,表達了“我”對國旗熱愛的一片赤子之心。再如,“我愣了一下,然後久久地凝視著手中的五星紅旗。”這一句話旁邊有一個泡泡:“這時‘我’可能會想什麼呢?”可以讓學生聯絡起來思考。當面包店老闆向我提出用國旗換麵包時,“我”這時可能會想到很多,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我”根本不會答應麵包店老闆的要求。學生可以結合全課“我”對國旗深沉而真摯的感情來體會:“我”在漂流出發前帶上國旗,表明自己是中國人,也希望國旗能陪伴自己渡過困難;在漂流遇到危險時,“我”先想到的是把國旗系在脖子上,表明我對國旗的尊重和愛護;當面包店老闆向我提出用國旗換麵包時,“我”斷然拒絕了麵包店老闆的要求。

  5、朗讀指導:

  本課表現的情緒有起伏,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到課文的情境中,感受人物情感的變化,進而讀出這些變化。例如,第三自然段表現了“我”的困難處境,要讀得低沉一些;第十自然段寫“我”拒絕了老闆的要求,要讀得稍快,讀出堅決的語氣。由於課文較長,教師只需抓住幾個情感強烈的點來指導,不必面面俱到。

  6、課文的資料袋介紹了國旗的一些基本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交流展示一下自己蒐集的資料。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二十六課《一面五星紅旗》教學札記

  “愛國情感”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是個虛幻、空洞的詞。如何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中的愛國之情,體會世界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便成了教學要解決的核心問題。而愛國情感不是感性的說教,它務必在教學中有個實實在在的載體,那就是語言實踐。

  沒有紮實的語言實踐,熱愛祖國的說教自然成了“空中樓閣”。

  而語言實踐就是要帶領學生研讀文字,反覆品味,深切體會,讀出文中情,讀出文中味,讀出融入孩子自己的情感的文字味來。課剛開始,通過看運動員獲獎,升國旗的錄象和自己在這莊嚴肅穆的升旗儀式中,望著徐徐升起的五星紅旗,你會想到些什麼?通過心靈對話:學生初步明白五星紅旗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尊重和愛護它。

  在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研讀重點詞句,感悟愛國情,體驗愛國情。如在指導學生感悟“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著鮮豔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重點句子時,呈現典型的三個層次:讀出理解──說出感受──再讀體驗情感。首先學生自由讀重點段落,勾畫出表示”我“動作的詞句,自讀、自悟、自得;再讓學生默讀體會,說說自己對句中哪些詞有特別的感受?交流中,我相機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吃力、趔趔趄趄”,從中品出了留學生身上沉甸甸的愛國情意,為維護國家的尊嚴,決不向飢餓低頭;接著,再給予學生閱讀的空間,讓學生帶著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感情讀重點語句,讀出自己的內心真實的情感體驗來,切實地體驗到留學生身上濃厚的愛國情思。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點語句中每個字詞裡所蘊含的“愛國情”;也得到“意”, “我”的愛國情與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愛國情融為了一體,使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得到淨化與昇華。

  在調控課堂教學發展中,語言機智似乎也有待錘鍊,不僅抓不住學生問題的實質進行有效的課堂生成,而且問題瑣碎,如“哪裡體現他很餓?”“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沒有人給他吃東西?”“他來到麵包店吃到麵包了嗎?”……這一個個毫無思考價值的“以教定學”問題扼制了學生的發展。

↓↓↓ 下頁更多"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二十六課《一面五星紅旗》教學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