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粗心要如何教育

  生活中常見許多爸媽抱怨孩子做事情總是很粗心,容易犯錯誤。那麼孩子粗心怎麼教育呢?下面就不妨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孩子粗心的教育方法,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孩子粗心的教育方法

  粗心,是孩子常見的毛病。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於孩子沒有耐心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另一方面,可能源自父母過於嘮叨或過度包辦孩子的事情,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因此,要改變孩子“丟三落四”的毛病,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對孩子的粗心持正確的認識

  很多家長和老師習慣以成績來判斷孩子的好壞,聰明與否,導致許多平時注意力正在發展的孩子都被貼上“粗心”或“笨孩子”的標籤。這不僅增加了孩子的負面自我認識,還容易讓孩子對自己丟三落四的行為找理由,甚至自暴自棄。此外,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去關注“認真”,及時肯定孩子“認真”的行為,當孩子“粗心”時,以平和的心態引導孩子怎麼做才是“認真”。

  2、分析粗心的原因,做出改變計劃

  對於家長認為孩子的粗心行為,家長應該儘量讓孩子表達自己的看法,等孩子實在想不出再提供意見。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孩子,如果在討論過程中孩子的情緒變得十分煩躁,家長萬不可強迫他們,待孩子情緒平穩了再做善意的引導,最後共同探討應對的方法。

  3、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個人空間

  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專屬的,相對安靜而不易受打擾的個人空間。家長也可有自己的個人空間,並與孩子約定,在對方做事情的時候,儘量不要打擾對方。家長以身作則,更有利於孩子養成認真做事的好習慣。

  4、培養孩子的耐心

  特別是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由於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除非興趣使然,否則很難對一件事情產生耐心。因此,家長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入手來培養孩子的耐心,如可以通過引導孩子講述繪畫的故事情節,讓孩子把沒有完成的畫畫完等等。此外,家長還可通過與孩子共同進行有點難度的任務或遊戲,如做航模、組裝傢俱、換盆栽等,在增進親子關係中培養耐心。

  孩子的點滴都牽動著家長的心,而家長的每次改變也都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讓我們跟孩子一起拋掉“粗心”的標籤,養成“認真”與“耐心”的品質,讓孩子擁有更好的人生。

  孩子粗心的原因

  1、注意力不集中

  粗心與注意力有密切的關係。注意力差的孩子,在視知覺把收到的資訊傳遞到大腦進行分析時,資訊會受到干擾,就容易出現錯誤、遺漏或遺失,從而導致粗心問題的出現。從生理層面分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0-6歲的早期教育。研究表明,大多數在走路前沒有充分爬過的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學習中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身體的協調性差,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動,妨礙了他們從外部世界獲取有用的資訊,許多感官資訊未能傳遞到大腦,從而出現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現象。

  2、視知覺能力發展失衡

  視知覺不是視覺,視覺是指眼睛看到的資訊,而視知覺是把眼睛看到的資訊傳遞到大腦,對看到的資訊進行加工的能力。

  為什麼有的孩子把69寫成96?為什麼有的孩子總把十位數與個位數相加,對位不齊?為什麼有的孩子答案計算正確,抄寫時卻抄錯了?這都與孩子的視知覺能力有關係。

  視知覺能力指眼睛能否作定點、動點的跟蹤***視覺集中***,能否清晰的辨認出兩個相似的字***視覺辨認***,能否迅速記住剛剛所看到的數字***視覺記憶***,在下筆時手眼是否協調***視動協調***。每一個孩子的視知覺能力是不一樣的。如果一個孩子的視知覺能力達不到同齡水平,就容易出現粗心的現象。

  3、知識點掌握不好造成認知不清

  比如一些孩子對學習新知識不夠重視,重點難點渾然不知,西瓜芝麻分不清,眉毛鬍子一把抓,知識點的掌握上凌亂無序,方法點的理解上一知半解,不能講一個個的知識點,連線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說起來懂了,具體卻又講不明白,如果課後不及時鞏固複習,學到的零散知識很快就會忘記。因此作業考試中必然出現差錯和漏洞。另外,在數學學習中,有的孩子由於對事物感知能力差,再加上數學學科的抽象性、邏輯性都很強,這些孩子不能清晰準確掌握數學概念法則。如果對待這些差錯和漏洞的態度是麻木不仁、放任自流、敷衍了事,差錯就會越來越多,漏洞就會越來越大。這樣的知識狀況就會對以後新知識的學習造成障礙,結果可想而知。

  常見孩子教育問題

  1、孩子愛看電視怎麼辦

  與孩子溝通看電視的好處和壞處,和孩子協商每週看幾次電視,每次看多長時間,協商完畢家長幫助嚴格執行,形成良好的習慣。有時特殊情況也可通融,靈活處理。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少看電視,那父母應幫助孩子有更多的活動獲得生活、玩的樂趣。

  2、孩子不愛去幼兒園怎麼辦

  孩子不愛去幼兒園甚至哭鬧是很正常的表現,無論怎樣,都要堅持送孩子去幼兒園,這是孩子接觸集體活動、接觸社會的必由之路。不能讓孩子感覺有可能不去,也不要藉助獎勵、懲罰等手段。要讓孩子知道去幼兒園是很正常,不可改變的一件事。父母可以同孩子談談父母小時候也是在幼兒園長大的,談談幼兒園有意思的事情。總之,堅持一段時間,孩子總會適應。

  3、孩子不愛學習,不愛寫作業怎麼辦

  父母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吧,恐怕沒有孩子喜歡學習喜歡寫作業勝過玩耍,關鍵是能否做到自控。

  父母應和孩子一起制定回家後的時間安排,比如作業時間,休息娛樂時間,吃飯時間,睡覺時間。和他講明,因為作業是必須做的,就像父母必須工作也一樣,早晚得做,因此要求是回到家第一時間要寫作業,而且要專心快速正確,這個沒有商量的餘地。作業完成後,就可以自由支配時間,休息,或玩一會兒。良好的習慣需要家長耐心堅持,但不建議用粗暴的方法來實施,以免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長期慢慢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