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要如何教育孩子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美好期望。父母只有採取了正確的教育方式,才能幫助子女更好成才。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環境薰陶:父母有必要為子女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子女在良好的薰陶之下快樂成長。家庭是除學校以外孩子最主要的成長環境,因此父母要保持和諧的家庭氛圍,保持有序的生活秩序,讓孩子在被愛所包圍的家庭中快樂成長,有助於孩子學會愛和責任。

  2、適當的鼓勵:現在的孩子不少具有逆反心理,直接講大道理可能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父母可以多引導和鼓勵,同時也要經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孩子做了正確的事或者在學習上取得了好成績,應當給予適當的鼓勵,以精神鼓勵為主,也可以滿足孩子少量的物質需求。通過肯定和好評,可以加強孩子的進取心和榮譽感,爭取更大的進步。

  3、父母的表率作用:父母在生活中應當言傳身教,通過自己的行為把事情的各個方面展現給孩子,讓孩子學習和選擇正確的處事方式。通常父母的行為會引起孩子不自覺的模仿和學習。因此父母的作風、興趣、愛好、習慣等都會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有的父母甚至成為孩子終生效仿的榜樣。

  4、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可以在家裡放置一個書櫃,放上一些書籍,引領子女閱讀書報雜誌,從中吸取有益的精神營養。利用週末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探討書中有趣的人和事,以此來幫助孩子增長知識,開擴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5、帶領孩子進行適當的戶外鍛鍊: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父母除了要關注孩子思想上的培養外,也不能放鬆對孩子身體素質的提升。可以多和孩子進行戶外鍛鍊,如打球,跑步,利用週末時間去野外徒步登山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既可以提升家人身體素質,還可以增進家人之間的親密關係。

  6、培養孩子與人交流的能力:有時間多帶孩子出門,與人交流。有不少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讓他們出去買報紙,這當然不是為了讓他們去賺錢,而是培養孩子與人交流的能力,增強孩子的自信。

  怎樣從小教育孩子謙虛禮讓

  第一、要教育孩子擺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讓他懂得他只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員,不能對他嬌縱,無限制地滿足他的願望,更不能給予他特殊的權利,使他高高在上。

  第二、要求孩子心中有他人,不要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只顧自己。

  第三、必要時讓孩子有—些吃虧讓步的經歷,以鍛鍊孩子的剋制能力。

  第四、多給孩子與同伴交往的機會,使之從中得到鍛鍊。讓孩子在發生矛盾的後果中體會到只有團結友愛、寬容謙讓,才能享受共同玩耍的快樂。

  第五、家庭成員間要友愛寬容,讓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溫馨、和諧、友愛寬容的家庭環境中,使其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謙讓的好

  品質。

  第六、等孩子稍大之後,應該教給孩子什麼時候需要競爭,什麼日寸候需要謙讓。

  沒有原則的謙讓,是一種懦弱的表現。在競爭面前的謙讓是一種逃避,在危險面前的謙讓是一種退縮,在榮譽面前的謙讓是對勝利的不尊重,一味地強調謙讓行為而不辨別謙讓的原因是一種不明智的行為:如果在實施謙讓時是自願的、讓出來的東西是自己可以做主的,同時不會讓自己感到傷害和難受,那就讓;如果讓出的“東西”不是自己的,“讓”的行為也不是自願的,且讓出後心裡不舒服,那就不要讓。

  謙讓,有的時候就代表著與人分享。如今不少孩子容易因過多的寵愛而變得自私、狹隘,喜歡獨吞獨霸。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性格缺陷會日益明顯,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孩子長大後無法與人正常交往,無法適應社會的生存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