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說課稿範文

  四年級語文老師在撰寫說課稿時不必拘泥於固定、呆板的模式。小編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說課稿範文,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說課稿範文1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講述的三種共棲現象,弄清共棲的原因,激發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

  2、引導生利用網路瀏覽有關資料,培養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利用網路瞭解課文講述的三種共棲現象,弄清它們的共棲的原因,進一步瞭解生物其它有趣現象,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歌曲匯入,激發興趣 。

  師:同學們都愛唱歌,《找朋友》這首歌會唱嗎?***第一種:會唱,學生不由的唱起來。同學們唱的真好,歌聲能陶冶人的情操;第二種情形:不會唱。你們沒學過,誰會唱嗎?我小時候老師教過這首歌,開頭是這樣唱的,誰會唱的也跟老師一起哼哼……***我們人類有朋友,嘿!動物和動物之間也有好朋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30*有趣的生物共棲現象。***課件出示課題***

  師:一起讀課文題目。***生讀***

  二、小組合作,完成任務。

  師:下面請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法,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讀***

  師:剛才老師通過觀察發現你們很會讀書,懂得在讀書的時候這裡圈圈,那裡畫畫,真好。請同學們再次讀課文題目。***生讀***

  師:讀完課文題目,你想提什麼問題?

  生可能提:1、什麼是共棲?2、生物共棲有趣在哪裡?……

  師:你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老師螢幕上的話補充完整。課件出示“像*** ***和*** ***這兩種*** ***的物種*** ***地生活在一起的現象叫*** ***”

  師:真是聰明的孩子。下面再請同學們讀讀課文,這回老師的要求不一樣了,你喜歡哪一對生物,你就讀相應的段落,不僅讀流利,而且能把文章讀好。生讀

  師:誰來展示自己的朗讀才華?***有學生站起來後,對全班說:“如果你們認為朗讀的同學讀得好的,就用掌聲表示讚賞;如果讀得不夠好的你們也用掌聲表示鼓勵。***指明3位學生站起來朗讀

  師:我們班同學真不錯,課前沒有預習也能把文章讀得這麼好!

  師:下面我們開展主題為“生物共棲”的生物研究活動,各小組根據課文內容選擇小組感興趣的生物,根據誰和誰共棲、有趣的現象、共棲的原因這三個方面內容***也可以自己設計或在老師的基礎上增加研究內容***開展研究,並把研究結果設計成生動活潑的板書展示出來。

  ***學生小組合作,開展研究後,展示***

  三、現場解說,創新提高。

  師:這些動物的共棲現象可真奇妙啊!對了。我們學校的雛鷹電視臺準備開設一個《動物天地》欄目,想請一位小小解說員,同學們可以根據課文內容,任意選擇一種介紹,先在小組中練練,待會兒請幾個同學上來現場解說。***學生練習後,教師請一兩位學生表演。***

  四、總結拓展

  是的,大自然是無比神奇和美妙的,只要你們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多讀課外書,一定能探索到更到大自然的奧祕。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說課稿範文2

  【教材分析】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的一篇選學課文,是與四下第三單元相對應的一篇選學課文。第三單元安排了兩篇精讀課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達》,安排了兩篇略讀課文《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大自然的啟示》。這個單元教學主題是: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是一篇語言生動形象,文章結構清晰的科普文,不論是從拓展的角度考慮,還是從補充的角度看待,都是很值得學的。根據單元教學主題,結合本篇課文的特點,我在引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把重點放在感受“作者是怎樣寫出動物共棲時的有趣的。”

  【教學目標】

  1.知道什麼是動物共棲現象,瞭解課文講述的三組動物共棲現象,弄清動物共棲的原因。

  2.感受作者是怎樣寫出動物共棲時的有趣的。進一步提高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

  3.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描寫其它動物共棲時的有趣。

  【教學重點】

  1.品味語言,感受作者是怎樣寫出動物共棲時的有趣的。

  2.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描寫其它動物共棲時的有趣。

  【教學難點】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描寫其它動物共棲時的有趣。

  【課前預習】

  1.摘錄你認為值得積累的好詞。

  2.課文介紹了哪些動物的共棲現象?它們共棲的原因是什麼?

  組別

  誰和誰共棲

  共棲的原因

  第一對

  第二對

  第三對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重視預習檢查,順學而導

  ***一***揭題匯入,理解什麼是共棲。

  1.棲在字典裡有①鳥停在樹上。②居住、停留的意思。在這裡“棲”應該選擇第幾種以上?“共棲”又是什麼意思?

  2.如果要大家用課文第一段中的兩個詞語來說明什麼是“共棲”,你覺得是哪兩個詞語?***朝夕與共,和睦相處。***

  3.進一步明確共棲是指兩種不同動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朝夕與共,和睦相處。

  ***二***檢查預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1.課文講了哪些不同動物之間的共棲現象?它們為什麼能共棲在一起?

  2.師生合作填寫下表。

  組別

  誰和誰共棲

  共棲的原因

  第一對

  犀牛和犀牛鳥

  犀牛為犀牛鳥提供食物,犀牛鳥為犀牛捉蟲、放哨。

  第二對

  鱷魚和燕千鳥

  鱷魚為燕千鳥提供食物,燕千鳥為鱷魚剔牙。

  第三對

  百舌鳥和金黃鼠

  金黃鼠為百舌鳥提供洞穴,百舌鳥為金黃鼠唱歌。

  3.藉助這個表格,簡潔地說一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 “共棲”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如果教師不深究一步,學生很可能理解到“共同生活,共同居住”就是共棲。理解到這裡是不夠的。要讓學生明確“共棲是指兩種不同動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朝夕與共,和睦相處。”本篇課文作為與四下第三單元相對應的一篇選學課文。在引導學生學習時,我們要關照到這個單元教學主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因此,我在教學第一環節就安排了檢查預習表格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個表格的設計,不僅起到培養學生提取資訊的能力,而且也讓學生學會了一種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二、關注表達形式,研讀“有趣”。

  ***一***圍繞課題,再次質疑。

  1.通過預習,根據我們剛才的學習,你覺得課題中我們還有什麼問題沒有解決?***有趣在哪裡?課文是怎樣寫出有趣的?***

  ***二***默讀課文,按要求完成自讀要求。

  1.課文二三四自然段中,哪些句子生動地寫出了動物共棲時的有趣情景?請把這些句子劃出來。讀一讀,想一想,作者是怎樣寫出動物共棲時的有趣的。

  2.學生彙報自讀自劃的有關句子。估計學生會劃出以下句子。

  ①豹、獅和大象都不敢惹它,一種黑色的小鳥卻可以在它的身上蹦來跳去,這裡啄啄,那裡啄啄。

  ②犀牛鳥非常機靈,還能為犀牛放哨。周圍一有異常的動靜,它就驚飛起來,叫個不停,向犀牛報警。

  ③當地人經常可以看到鱷魚在岸邊張開大嘴巴,燕千鳥飛進飛出,鱷魚絲毫不會傷害它們。原來,鱷魚的牙縫裡經常塞滿殘渣,牙齒和口腔又痛又癢,燕千鳥是在鱷魚的嘴巴里為它剔牙。因此,燕千鳥也叫“牙籤鳥”。有時燕千鳥不在身邊,鱷魚就會爬到岸上張開大嘴巴。

  ④附近樹上的燕千鳥看見了,立即飛過來為鱷魚剔牙。這樣燕千鳥吃飽了,鱷魚的牙也不痛不癢了。

  ⑤閒暇時,它們玩得很開心,百舌鳥為金黃鼠唱歌,金黃鼠靜靜地聽,高興時還用兩隻後腳著地,跳起舞來。有時,百舌鳥落到金黃鼠的背上,用翅膀驅趕著它前進,金黃鼠猛地向洞裡鑽去,百舌鳥一收翅,就被金黃鼠馱進洞裡去了。

  3.再讀批註。

  請可以選擇其中的一句,也可以把幾個句段對照著讀一讀。一邊讀一邊思考、批註。你覺得這句話中哪些詞寫得特別生動、有趣?有趣在哪裡?作者是怎樣寫出動物共棲時的有趣的。

  4.師生彙報交流。***作為教師要預設到以下幾個方面***

  ①這些句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採用擬人化的手法。②這些句子都抓住了動物共棲時的動作描寫來反映有趣。③在犀牛鳥眼裡犀牛龐大的身軀簡直成了運動場,在犀牛眼裡犀牛鳥多像是忠實的小哨兵;鱷魚的嘴巴簡直成了燕千鳥的美食城;在金黃鼠眼裡,百舌鳥就是歌星,在百舌鳥眼裡金黃鼠就是自己的知音、粉絲。④犀牛和犀牛鳥,鱷魚和燕千鳥都是巨獸對小雀,而金黃鼠和百舌鳥共棲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

  5.在引導交流彙報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說話訓練。比如:

  有時,百舌鳥落到金黃鼠的背上,用翅膀驅趕著它前進,金黃鼠猛地向洞裡鑽去,百舌鳥一收翅,就被金黃鼠馱進洞裡去了。有時, 。

  6.作者為什麼能將它們共棲寫得如此生動有趣?***主要是擬人化和抓住動作描寫。***

  【設計意圖 這是一篇選學課文,教學時如何有別於精讀課文?第一,我沒有對課文中描寫動物共棲時有趣的句子進行逐句分析、品讀,而是把學生彙報的所有句子一次性呈現給學生,學生既可以選擇其中一句進行品讀、批註,也可以集中對比學習。這種處理方式是完全有別於精讀課文的。第二,我非常重視學生的讀讀、批批、注注。集中出示有關描寫動物共棲時的有趣情景的句子,學生在批註過程中能揣摩到運用對比方法學習的好處。另外,這部分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對文章語言表達形式的關注,運用擬人化手法和重視動作描寫是本篇科普文的顯著特點。教學時,通過引導、品讀,學生悟到了其中的規律,這對學生的啟發幫助是巨大的。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質是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從以學懂一篇課文為目標轉變為進行某項語文能力訓練為目標是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葉聖陶在《關於語言文學分科的問題》一文中說:語文教育的一個主要任務是讓學生認識語言現象,掌握語言規律,學會正確地熟練地運用語言這個工具,張志公先生說:語文教學肩負的任務不是單一的,但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語言學習,是語言的理解和運用,是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

  三、關注典型構段方式,在仿寫中鞏固掌握語言規律。

  1.對照板書,引導學生髮現課文二三自然段都是寫巨獸與小雀的共棲現象。***教師板書故意把犀牛、鱷魚寫得大大的,把犀牛鳥、燕千鳥寫得小小的。***

  2. 引導學生髮現二三自然段在構段方式上的共同點。

  請同學們默讀一下二三自然段,看看這兩個自然段都是先寫什麼,再寫什麼的?

  ***先介紹巨獸是如何龐大、凶猛,再介紹它和小雀是如何有趣共棲的***

  3.仿寫練習。***鯊魚與嚮導魚***

  提供材料仿寫材料:

  生活在海洋中的鯊魚性情凶猛。最大的鯊魚身長12米,有好幾噸重。它的牙齒鋒利無比。它不僅捕食魚、蝦,還捕食海獅、海豹、鯨等動物,是“海上魔王”。

  這麼凶猛的霸王,竟然也有共棲的朋友。***出示圖片,師介紹:與它共棲的一種小魚叫嚮導魚。個小,只有30釐米左右長。據說,鯊魚視力不好,嚮導魚能引導鯊魚找到食物,還能給鯊魚清潔面板,鯊魚呢會把吃剩的食物給嚮導魚,遇到危險時,還允許嚮導魚躲到自己的嘴裡。***

  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仿照課文二三自然段的寫法,寫出鯊魚與嚮導魚共棲時的有趣。要注意擬人化寫法和抓住動作描寫。

  4.學生仿寫,教師巡視。

  5. 交流點評。重點指導擬人化寫法和抓住動作描寫。

  【設計意圖 發現語言現象,認識語言現象讓語文課擺脫了“只在內容上尋求結果”的無效現象。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仿寫練習是極好的語文實踐,通過仿寫,學生就能很好地掌握語言規律。崔巒老師在《閱讀教學現狀及改革建議》一文中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方法習得指導。包括作者的表達方法,如,遣詞造句的方法及常用句式;構段的方法;敘述、說明的方法。《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二三自然段先寫巨獸如何凶猛,再介紹它為什麼會和小雀和睦共棲,以及共棲時的有趣情景。這就是課文的構段方法。這麼好的典型語言現象,當然要去學習、掌握。這樣的處理方式,體現了略讀、選學課文的教學目標。】

  四、拓展延伸,帶著思考走出課堂。

  1. 動物世界真是奇妙無比啊,凶猛強大的動物能夠和弱小無比的動物共棲,天上飛的能和地上走的共棲,動物和植物也存在共棲現象。你還了解哪些生物的共棲現象?

  2. 閱讀推薦《動物的互惠互助》***其它版本中描寫動物共棲現象的文章***。看看這些文章又是如何寫出動物共棲的有趣的。

  3.通過動物的共棲,你受到了怎樣的啟發?

  【設計意圖 動物的共棲現象是很多的,課文僅僅是舉了三個例子,讓學生了解其它動物的共棲現象有助於豐富學生的認識。《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所對應的單元教學主題還提到了:瞭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動物共棲又給人類怎樣的啟發呢?教師把這個問題留到課後思考,讓學生帶著思考走出課堂。這樣的安排使得課堂變得更厚重,更有意蘊。】

  五、板書設計。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說課稿範文3

  教學目標:

  1、讀準“蠅、虻、蛆、皺褶”等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清課文結構,瞭解課文講述的三組動物共棲的現象,弄清共棲的原因。

  3、引導關注2到4自然段的表達形式,憑藉文字語言,把三組動物共棲現象說清楚,說明白,說具體。

  教學重難點:

  能把三組動物共棲現象說清楚,說明白,說具體。

  一、出示課題,讀好課題

  1、師:同學們,課前大家都預習過課文,知道今天要學什麼課文嗎?

  ***出示課題,指名讀課題,讀準字音“棲”***

  2、理解“共棲”:

  師講解“棲”字:

  它有兩種讀音,這個字原來的意思是鳥在樹上停息,也泛指居住或停留。表示居住或停留的意思時讀“qī”,表示不安定的時候讀“xī”。

  3、師:那課文中寫了哪幾組動物的共棲現象呢?***指名說師板書***

  找出各自的自然段***出示圖片,讀準動物名稱***

  二、學習課文第1小節

  出示課文第1小節

  1、師:同學們,課文第1自然段就很好地解釋了“共棲”,自己讀讀看,能不能選取其中的一組動物或幾組動物,用上第1自然段的語言來解釋一下什麼叫做“共棲”?***自由說——指名說***

  2、師:更加簡潔地說,句子中有兩個成語就明確地告訴了我們“共棲”的意思***指說:“朝夕與共、和睦相處”***

  3、理解“朝夕與共、和睦相處”

  4、師:不管是在外形上,還是其他方面,這些動物是那麼“水火不相容”,但它們卻這樣不可思議地生活在一起,多麼有趣呀!“朝夕與共”說明——時間長,“和睦相處”說明——關係好。

  三、學習課文第2——4小節

  1、自讀第2——4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2——4自然段,課文中有些字詞比較難讀,可以多讀幾次,把課文字音讀準,句子讀通,同時想一想:這些動物之間是怎樣共棲的?

  2、出示詞語,讀準字音,理解意思

  沼澤地帶 皺褶 殘渣 剔牙

  蠅 虻 產卵生蛆 孵卵育雛

  沼澤地帶:出示圖片認識

  皺褶:出示圖片認識,當意思為“面板上的皺紋”的時候,也可以反過來說“褶皺”。

  殘渣:課文說的是殘留在鱷魚牙縫裡的碎小的東西,這些東西留在牙縫裡可難受了,需要把它們“挑出來”,就是“剔牙”

  蠅、虻、蛆:通過偏旁“蟲”,它們都是蟲類,“蛆”是蒼蠅的幼蟲,蒼蠅和虻專門躲在動物的身上吸食動物的汁液和血液。

  孵卵育雛:課文中說的是誰“孵卵育雛”呢?“雛”就是小鳥,這裡指的是——百舌鳥。

  ***開火車讀——齊讀***

  3、學習第2小節

  ***1***師:誰來說說“犀牛”和“犀牛鳥”是怎樣共棲的?***指名多人說***

  犀牛鳥為犀牛啄食 ,還為它 ;

  犀牛為犀牛鳥 。

  ***2***師:那作者就像同學們剛才說的那樣去寫,行不行?***不夠具體***

  出示原文句子稍作比較。

  ***3***比較句子

  師:動物世界充滿奇趣,老師也按捺不住,寫了這麼一句,看:

  生活在熱帶雨林沼澤地帶的犀牛很龐大。一種黑色的小鳥與它共棲。

  這是老師寫的。

  生活在熱帶雨林沼澤地帶的犀牛,身長約5米,高2米,重1噸以上,巨大的頭上長著銳利無比的角,豹、獅和大象都不敢惹它,一種黑色的小鳥卻可以在它的身上蹦來跳去,這裡啄啄,那裡啄啄。

  ① 請你們認真讀一讀,覺得哪一句好?為什麼?***同桌討論***

  感受犀牛的龐大、凶猛和犀牛鳥的靈活小巧。

  相機點明說明方法***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

  ②作者為什麼要把犀牛的龐大、凶猛寫得那麼具體形象呢?

  ***一大一小,一種凶猛一種弱小,一種笨重一種靈巧,但是它們卻——***朝夕與共,和睦相處***,這樣的情景真是——***有趣***,難怪作者在課題中說——***齊讀課題***

  ***4***大家再認真讀讀第2自然段,想辦法把它說具體了、說有趣了。***指名具體地說一說***

  ***5***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

  師:同學們,這是一篇兒童科普說明文,我們除了要關注課文語言,還應該來關注作者是如何清楚有序地來介紹的。請看第2 自然段,如果要把它分為兩層,該怎麼分?

  ***理清課文是先寫了“共棲畫面”,用“原來”一詞連線,再寫“共棲的原因”***

  ***6***齊讀第2自然段

  4、自行選擇第3或4自然段,說說動物的共棲現象。***自由說一說——指名說***

  5、小結:這篇課文寫法上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先寫動物共棲的畫面,再寫動物共棲的原因,這樣寫最大的好處就是讓我們讀起來非常清楚明白。

  四、遷移運用

  師:同學們,動物世界中的共棲現象種類繁多,有一個同學就仿照課文第2自然段的寫法,寫了兩種動物的共棲現象,我們去看一看。

  1、***出示打亂順序的語句***

  形影不離的鯊魚和嚮導魚

  *** ***奇怪的是,它身邊卻經常跟隨著一群身長不過30釐米的小傢伙——嚮導魚。

  *** ***鯊魚為海中霸王,生性凶猛且專食其他許多魚類。

  *** ***而嚮導魚呢,則撿拾鯊魚吃剩下的殘渣。

  *** ***鯊魚為什麼能容忍嚮導魚生活在其身邊而不食之呢?

  *** ***原來,它們之間是天然的合作伙伴關係。

  *** ***嚮導魚為鯊魚作嚮導,把它引到群魚聚集的海面,讓鯊魚吞食那些無辜的同類。

  2、生嘗試排序並說說理由***從共棲畫面——共棲原因***

  3、課堂總結:其實大自然中像這樣不可思議的動物之間共棲的現象還有很多很多,***出示圖片觀看***有趣吧?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到網上去檢視一下,看看它們的共棲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