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夜鶯的歌聲說課稿範文

  《夜鶯的歌聲》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教材選編的一篇精讀課文,老師如何設計此課的說課稿呢?小編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夜鶯的歌聲》說課稿範文,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夜鶯的歌聲》說課稿範文1

  說教材:

  《夜鶯的歌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八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被游擊隊員稱作“小夜鶯”的孩子,巧妙同敵人周旋,用口哨伴鳥鳴,為游擊隊傳遞資訊,打擊敵人的故事,分表現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文章以夜鶯的歌聲為線索進行敘述,以空行為標誌,寫了四部分內容:先寫“小鶯”以歌聲引誘敵人上鉤,再寫“小夜鶯”在為敵人帶路途中以歌聲為游擊隊員傳遞敵情,最後寫戰鬥結束後“小夜鶯”在村邊小路旁繼續吹奏著婉轉的歌聲。

  說教學目標:

  《夜鶯的歌聲》這篇課文被安排在第七單元,本單元的課文均取材於革命戰爭年代,革命先輩的英雄業績、高貴品質,都會使人們深受教育和感染。而該單元的重點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領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到先輩革命精神的感染和薰陶。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本課特點,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

  2、讀懂課文,從“小夜鶯”的精神品 中受到薰陶感染。

  技能目標:

  3、初步領會首尾照應的寫法。

  說重難點:

  重點:

  從故事內容中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

  難點:

  理解文章首尾照應的寫法。

  說教具準備:多煤體課件

  說教法學法:

  本堂課我採用自主開放式教學法,在課堂上由半扶到完全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開放討論中體會文章內涵,鼓勵學生在自主交流中說出自己不同的觀點。

  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運用方法分析文章。形成寬鬆、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說教學流程:

  以“發展與創新”教育理論為指導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方式來進行學習。授之以漁,讓學生邊學邊用,學以致用,最終達到自己用方法去學。特制定如下教學流程:

  匯入:第七單元的課文,有的讚頌了紅軍隊伍中軍需處長的高貴品質,有的記敘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一段經歷,有的描寫了紅軍飛奪瀘定橋的壯舉。他們的光輝業績,崇高品格,使我們深受教育,深受啟發。通過前三篇的學習,我們要學會閱讀的方法: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及作者的寫作順序。學會自學方法. 初讀,學字詞;再讀,知結構;細讀,明中心;精讀,表情感。

  ***葉聖陶曾經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運用。《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

  今天我們就來運用這些方法學習第四篇課文,首先我們來聽一段很好聽的聲音,大家仔細聽一聽,是誰在唱歌?***介紹夜鶯***

  是的,在寂靜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樹林裡,這歌聲是那樣的清脆悅耳,是那樣的婉轉悠揚。如小溪流水,似鼓樂丁冬,給人以美的享受。但夜鶯婉轉的啼鳴,在蘇聯衛國戰爭中卻有著深刻的含義。現在我們一起去欣賞《夜鶯的歌聲》。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課堂上過分要求學生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去聽枯燥乏味的語言材料,只能引起他們的思維疲勞和厭煩心理。因此,創設美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

  通過預習,誰說說夜鶯指的是誰?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

  ***略讀課文的教學要緊扣“半獨立地理解”進行教學所謂“半獨立地理解”,就是教學時既不是老師包辦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語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語言文字。要使學生的“半獨立地理解”能有成效,首先就要把預習引進課堂。預習這個環節很重要,沒有預習,就談不上“半獨立地理解”。***

  介紹背景:這是一篇外國作品,主要講的是蘇聯衛國戰爭中的一個故事,蘇聯的衛國戰爭就是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在已經佔領了歐洲許多國家之後,突然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以斯大林為首的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開始了衛國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了新的階段,後來蘇聯軍隊經過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會戰,殲滅了德軍主力,根本扭轉了戰局,轉入反攻。1944年,蘇聯發起總反攻,全部收復淪陷的土地,1945年5月,蘇軍攻克柏林,迫使德國無條件投降。在奮起保衛祖國的戰爭中,蘇聯的敵後游擊隊非常活躍,積極配合紅軍奮勇作戰,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本文記敘的就是這無數事例中的生動一例。

  一.初讀,學字詞

  接下來就請同學們運用自學方法來學習課文,首先請自由讀課文,解決字詞問題。

  ***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要求:用多種閱讀方法獲取重要資訊,尤其要進行略讀能力的訓練,讀懂文章的大意。略讀課上,要更注重在精讀課文中學習到的讀書方法在略讀課文中的運用。***

  二.再讀,知結構;

  跳讀課文,思考:

  1、 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按什麼順序記敘的?

  2、 課文的開頭和結尾是什麼關係?這樣的開頭和結尾,你讀懂了什麼?

  ***略讀課上,要更注重略讀方法的運用,如掃讀、跳讀、快速瀏覽等。用這兩個問題突破了難點。***

  三.細讀,明中心;

  小組讀,思考:

  小夜鶯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提示:1、小孩回答法國兵的話是什麼意思?說明什麼?

  2帶路時小孩有哪些言行?體會到什麼?

  3、游擊隊員怎麼知道敵人情況的?說明什麼?

  ***請抓住語句體會***

  ***採用討論方法,是閱讀課文教學讓學生“半獨立地理解”課文的一個有效方法。現代教學論認為:集體自學優於個人自學,集體討論優於個人獨立思考。強調學生“半獨立地”理解課文,必須輔之以討論式的教學方法。***

  四.精讀,表情感。

  1、大家想一想,面對凶惡的敵人,孩子為什麼能夠應變自如,毫無懼色?

  2、同桌互相讀,思考:為什麼題目要叫《夜鶯的歌聲》?

  3、 此時,你想對他說些什麼?

  ***略讀課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應該用於自讀與交流。***

  五、拓展,運用方法。

  其實,在蘇聯的衛國戰爭中,像小夜鶯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老師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篇同樣名為《夜鶯的歌聲》的文章。大家仔細讀一讀,運用我們剛剛學到的方法,想想文中的小男孩是個怎樣的孩子?讀完後你想說些什麼?

  ***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 加強課內外聯絡,溝通課內外閱讀,適度拓展和延伸。略讀課文的教學應該成為聯絡課內外閱讀的橋樑,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試運用精讀課習得的方法獨立閱讀,實現向課外完全獨立閱讀的過渡。同時,要根據單元主題及課文的特點,適當向課外拓展、延伸。***

  六、總結,佈置作業。

  是啊!每個人都熱愛自己的祖國,不光在蘇聯,在世界每個地方,都有愛國的小英雄的存在,大家請看:文中的小童同樣是一個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人,那麼同學們,大家還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呢?

  作業:請大家下課後蒐集更多的這樣的故事。積累下來。

  聯絡自己,寫一篇讀後感。

  ***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讓學生蒐集故事可以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寫讀後感可以聯絡生活實際,實現課堂與生活的完美結合。***

  板書設計:

  1、 抓住文章要表達的情感,一目瞭然。

  2、 更容易理解課文重點。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夜鶯的歌聲》說課稿範文2

  我說課的內容是長春版語文六年級上冊《夜鶯的歌聲》,這篇課文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被稱為“夜鶯”的小男孩把德國官兵引入游擊隊的伏擊圈,使德國法西斯強盜被殲滅的故事。一個機智、活潑、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躍然紙上。文章以夜鶯的歌聲為主線,構思巧妙,段落分明,語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悅耳的歌聲仍不絕於耳。

  由於這是一篇敘事性文章,條理清楚,學生容易把握,所以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我就考慮開展探究性閱讀,並且通過抓住重點句子,充分朗讀來培養學生的悟性,顯現學生的創造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從而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針對課文特點,教師可設計以下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抓住主線,理清脈絡

  教師首先回顧課文內容,概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在此基礎上快速瀏覽全文,抓住主線要求學生找出課文中主要事件,從而理清課文脈絡。

  二、以讀促悟,重點探究

  在課文中找到思考題的答案:

  ⑴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分幾部分寫的?你是怎麼分的?課文的重點部分寫什麼?

  ⑵找出小孩回答德國兵的話,想想是什麼意思?說明了什麼?

  ⑶在給敵人帶路時,小孩有哪些言行?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⑷游擊隊員是怎麼知道敵人情況的?說明了什麼?

  ⑸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都寫了夜鶯的歌聲,說說開頭和結尾有什麼聯絡?

  三、總結全文

  我設計兩道小題來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總之,本課以“夜鶯的歌聲”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讀、議、悟為主要手段,並穿插說的練習,對學生進行了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反思與體會

  一、以讀促悟,深究感悟

  “讀”是閱讀教學的根本.好灑不品不知其味,好書不讀不知其妙,好的朗讀可以穿越語言文字,還文字以形象,化文境為心境.使學生通過朗讀,深入文字,走近角色,親歷小英雄與敵人的不同形象,自然受到愛國情感薰陶.在教學實踐中我立爭把讀的訓練落到實處,在讀中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感悟,體驗,獲取最豐富的營養.我想讀完後,學生這樣的感受不能不說是對文字一種新的詮釋.這樣入情入境地讀是必要的.

  二、以讀引思,遷移運用

  文章以濃重的筆墨譜寫小夜鶯引誘敵人進入游擊隊的伏擊圈,寫了小夜鶯的很多的語言和動作,但是對小夜鶯的心理活動的描寫卻很少,因此我就設計了很多小夜鶯的心裡想法讓學生去想象發揮。比如在第一句裡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他停下來,會想些什麼呢?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他好象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了?他真的完全忘了嗎?***沒有***所以課文中一個詞用的特別好***好象***好象忘了,其實他不但沒有忘,而且在思考著……留給學生補白。學生們都說得很好,很有自己的見解。但是我並沒有發現舉手的總是這麼幾個人。也就是大部分人對問題的答案還是不知道的。特別是中等生,他們沒有了發揮的餘地。究其原因是因為自己的節奏太快了,沒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只有個別基礎特別好的學生在緊緊地跟著我的思路走,其他學生或多或少都落下來了。因此,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有點死氣沉沉。

  三、迴歸主旨,深化感情

  總之,本課以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為重點,以夜鶯的歌聲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讀、說、悟,思為主要手段,對學生進行了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深刻的思想薰陶。但是整堂課下來,學生感悟到的和體會到的不夠深。可能這篇課文讓四年級的孩子去體會和感受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再次我的引導和提問方式可能不能接近學生的實際,思考的過程也太短,因此出現了發言少,甚至沒人發言的情況,對我的課堂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這些都需要好好去反思和改進的。但是,歸結結底,最重要的還是要提高課堂上的應變能力,這需要在平時的課堂中慢慢去體會和磨練出來的,我會努力做得更好。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夜鶯的歌聲》說課稿範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

  《夜鶯的歌聲》是人教版新課標第八冊語文教材第四組中選編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戰爭與和平。

  2、選編意圖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受到熱愛祖國,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學習、運用聯絡上下文等方法體會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是本課教學的重

  3、教材內容

  課文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被游擊隊員稱作小夜鶯的孩子,巧妙同敵人周旋,用口哨學鳥鳴,為游擊隊傳遞資訊,協助游擊隊殲滅德國法西斯強盜的故事。課文充分表現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課文以夜鶯的歌聲為線索進行記敘,以空行為標誌,寫了四部分內容:先寫“小夜鶯”以歌聲引誘敵人上勾,再寫“小夜鶯”在為敵人帶路途中以歌聲為游擊隊員傳遞敵情,然後寫游擊隊消滅了敵人,最後寫戰鬥結束後“小夜鶯”在村邊小路旁繼續吹奏著宛轉的歌聲。“小夜鶯”的歌聲自始至終貫穿著整篇課文,危險中充滿勇敢鎮定,緊急中充滿智慧機警,一個勇敢機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脫脫地出現在讀者面前。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很陌生,地理知識與課文銜接不上。學生雖然具備一些初步的識字能力和閱讀水平。但自主感悟的能力較差,體會語言的表達技巧和體會文章和意境是學生的一個薄弱環節。因此,在上本課之前應通過視訊、文字資料瞭解一些有關二戰的知識,另外,體會文章的語言也是教學本課的關鍵。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

  2、讀懂課文,從“小夜鶯”的精神品質中受到薰陶感染。

  技能目標:

  3、初步領會首尾照應的寫法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從故事內容中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

  難點:

  理解文章首尾照應的寫法。

  五、教法和學法

  本課我採用的教學手段主要有朗讀法、討論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引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1、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2、創設情境,角色表演

  3、開放課堂,課外延伸

  六、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匯入新課。

  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3—5分鐘***

  引導學生回憶《王二小》、《小英雄雨來》的故事,使學生產生某種認識。

  放映夜鶯、杜鵑圖片和叫聲。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在這裡以學生較為熟悉的故事匯入,學生會對學習本課更有興趣。

  第二環節------自主學習體驗***5分鐘***

  a、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b、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分幾部分寫的?你是怎麼分的?課文的重點部分寫什麼?

  第三環節------學生合作討論交流***10分鐘***

  自主朗讀課文,完成問題:

  1、大家想一想,面對凶惡的敵人,孩子為什麼能夠應變自如,毫無懼色?

  2、同桌互相讀,思考:為什麼題目要叫《夜鶯的歌聲》?

  3、此時,你想對他說些什麼?

  4、游擊隊員是怎麼知道敵人情況的?說明了什麼?

  5、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都寫了夜鶯的歌聲,說說開頭和結尾有什麼聯絡?

  第四環節------反饋學習成果,相互辯論誘導。 ***10分鐘***

  這一環節是對前面討論的答案的展示,因為問題較多,可以讓每一組選擇一個問題來展示,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樣,我讓每個組的同學把答案寫在紙上,派代表到前面展示,然後,同學們再評價他們的答案是否正確。

  第五環節------ 拓展創新,開放課堂,課外延伸 ***10分鐘***

  1.讀了這篇課文後,小夜鶯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或者你喜歡、佩服小夜鶯什麼?

  2.你知道在中國的抗日戰爭中有這樣的機智勇敢愛國的小英雄嗎?然後引導學生說出小英雄雨來、王二小、張嘎、海娃、潘冬子等,然後用多媒體播放《二小放牛郎》的歌曲,乘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第六環節----------作業設計

  1、課後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聽

  2、在書上或者網上查詢一些小英雄的故事,在班上開展小英雄故事會

  七、板書設計:

  夜鶯的歌聲

  吸引敵人

  麻痺敵人

  傳遞情報

  ︱

  小男孩—機智勇敢、熱愛祖國

  八、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被游擊隊員稱作小夜鶯的孩子,巧妙同敵人周旋,為游擊隊傳遞資訊,協助游擊隊殲滅德國法西斯的故事。充分表現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戰爭與學生距離比較遙遠,為了使學生體會深刻。我圍繞“讀”字展開教學,安排了自己品讀,品讀對話,品讀歌聲的句子。通過反覆讀,使學生感受到“小夜鶯”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特別是在分角色朗讀這個環節,學生非常投入,感受也特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