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概論閱讀答案

  “眾裡 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下得到了對於生活和生命,對於自然世界和精神 世界之最深邃的本質的一種整體的、綜合的洞悉。但這種狀態實際上是在多次反覆的理性思維的基礎 上產生的,沒有理性思維的鋪墊,這種靈感或悟性就不可能出現。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歡迎參考閱讀!

  《中國文化概論》文章閱讀:

  《周易》藉助於具體的形象符號,啟發人們把握事物的抽象意義,崇尚一種觀物取象、立象盡意 的思維方式。《周易•繫辭傳》:“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則無《易》。藉助卦象,並通過象的規範化的流動、聯結、轉換,具象 地、直觀地反映所思考的客觀物件的運動、聯絡,並藉助六十四卦系統模型,推斷天地人物之間的變 化,這種思想方式滲透到中醫和中國古代科技之中。道家莊子主張“得魚而忘筌”,“得意而忘言”***《莊 子•外物》***,魏晉玄學家王弼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明象》***的命題,表明了中國 思維穿透語言,領略語言背後之象,進而穿透形象而領略其背後之意蘊的特點。

  中國儒釋道三家都主張直覺地把握宇宙人生之根據和全體。儒家的道德直覺、道家的藝術直覺、 佛家的宗教直覺,都把主客體當下冥合的高峰體驗推到極致。中國哲學認為,對於宇宙本體,不能依 靠語言、概念、邏輯推理、認知方法,而只能靠直覺、頓悟加以把握。

  道家認為,心靈的虛寂狀態最容易引發直覺思維。因此,人們要儘可能地擺脫慾望、煩惱的困擾, 保持心境的平和、寧靜。而要使直覺思維真實呈現,則離不開默思冥想的“玄覽”。老子主張“滌除 玄覽”。“滌除”即否定、排開雜念,“玄覽”即深入靜觀。這是在高度精神修養的前提下才具備的一 種思維狀態。莊子主張“心齋”、“坐忘”。“心齋”即保持心境的虛靜純一,以便直接與道契合。

  “坐 忘”即心靈空寂到極點,忘卻了自然、社會,甚至忘卻了自己的肉身和智慧,物我兩忘,渾然冥同大化之境。 儒家孔子的“默而識之”,孟子的“不慮而知”、“不學而能”的良知良能,荀子的“虛壹而靜”、“大清明”,張載的“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朱熹的“豁然貫通焉”,“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吾 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陸九淵的“吾心”與“宇宙”的冥契,王陽明的“致良知”,雖不排斥觀外 象直接作用於感官認知,但都是揚棄知覺思慮,直接用身心體驗宇宙終極的實在,達到對道德本體之 契合的一種境界或方法。

  佛家更是強調一種精神性的自得和內心的體驗,徹見心性之本源。禪宗的參究方法是不立文字, 教外別傳,直心而行,無念為宗,觸類是道,即事而真。不執著外物,種種言行純任心性之自然。禪 宗的頓悟成佛,排除語言文字、邏輯思維工具,主體直接契入客體***人生的本性或宇宙的實相***,與客體融合為一。這種思維活動的過程與結果是隻可意會而不能言傳的,有賴於每個人自己體悟,別人只 能暗示、啟發,而不能替代。

  超越邏輯,祛除言詮,止息思維,掃除概念,排斥分析、推理諸理性思維活動,精神內斂,默然 返照,當下消解了主客、能所、內外、物我的界限,渾然與天道合一。這是一種思維狀態,即“眾裡 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下得到了對於生活和生命,對於自然世界和精神 世界之最深邃的本質的一種整體的、綜合的洞悉。但這種狀態實際上是在多次反覆的理性思維的基礎 上產生的,沒有理性思維的鋪墊,這種靈感或悟性就不可能出現。

  ***選自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

  《中國文化概論》閱讀題: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周易》的思維方式是由具象到抽象,其具體的形象符號,有助於人們把握事物的抽象意義。 B.《周易》體現的中國思維,完全摒棄了語言,崇尚一種觀物取象、立象盡意的思維方式。

  C.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則無《周易》,《周易》的思想方式影響了中醫和中國古代科技。 D.莊子“得魚而忘筌”和王弼“得象在忘言”的觀點,強調的是穿透形象進而領略其背後之意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 分***

  A.中國哲學認為,要把握宇宙本體,完全得靠直覺和頓悟,依靠語言、概念、邏輯推理、認知方法 就是無用的。

  B.禪宗參悟修行的過程,直心而行,純任心性之自然,這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頓悟而成佛, 他人不能替代。

  C.儒學大家張載、陸九淵都主張拋棄知覺思慮,而用身心體驗宇宙終極的實在,達到身心與道德本 體的契合。

  D.道家代表人物老子主張“滌除玄覽”,莊子主張“心齋”“坐忘”,他們提倡排除雜念,保持心靈的 虛寂。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詩句與文中“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思維狀態 最相近的一項是*** ******3 分***

  A.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李賀《致酒行》*** B.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夏元鼎《絕句》*** C.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D.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中國文化概論》閱讀題答案:

  1.B***“完全摒棄了語言”有誤。過於絕對*** ***3分***

  2.C***原文為“揚棄知覺思慮”。混淆概念。“揚棄”的意思是拋棄壞的而發揚好的*** ***3分***

  3.B***原詩要表達的意思是在反覆理性思維基礎上產生頓悟。***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