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主要內容

  《愛的教育》是艾德蒙多·德·亞米契斯最著名的作品。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愛的教育,希望對你有用。

  《愛的教育》主要內容

  《愛的教育》***原文是Cuore,翻譯為心***原名《一名義大利小學生的日記》,是通過埃·德·亞米契斯的兒子的日記改編的。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以一個四年級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講述了從四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內外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全書共100篇文章,包括髮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還包括親人為他寫的許多勸誡性的、具有啟發意義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9則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過塑造一個個看似渺小,實則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讀者心中蕩起一陣陣情感的波瀾,使愛的美德永駐讀者心中。整部小說以一個小學生的眼光審視著身邊的美與醜、善與惡,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自1886年該書誕生到1904年的短短20年裡,就印刷了300多版。100年來,始終暢銷不衰,目前已有一百多種文字的譯本,並且多次被改編成動畫片、電影、連環畫、影響遍佈全世界,成為一部最富愛心及教育性的讀物,是世界公認的文學名著,並且是一部人生成長中的“必讀書”。

  不僅如此,本書實際上還涉及到9-13歲的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可以使孩子瞭解到如何為人處事,如何成為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正直的人,一個敢於承擔責任和義務的人――不僅是對家庭,還包括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

  相信通過閱讀此書,孩子會受到人類全部美好品德的潛移默化的薰陶和影響!

  《愛的教育》賞析

  《愛的教育》是艾德蒙多·德·亞米契斯最著名的作品。它與著名義大利作家亞歷山德羅·曼佐尼的《約婚夫婦》齊名,被譽為現代義大利人必讀的十本小說之一;同時,在義大利人的心中,它也是十九世紀義大利最偉大的十本小說之一。

  這是一部以教育為目的的兒童文學作品。它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歌頌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的高尚情懷;它鼓勵人們消除階級觀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實現各階級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愛的教育》都一直是整個義大利的青少年們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愛的教育》這本義大利文的著作它原來的標題是“cuore”,如果直譯的話,應該是“心”的意思。用“心”,也就是用“真誠的心和平等的概念”來對待你身邊的每一個人,是該書的教育主旨,也是這本書最侷限、甚至可以說最“失敗”的一個地方。作為一個專業的新聞工作者,作者對自己生活的那個時代有著深刻的認識,他明知道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裡,人與人最大的交流障礙在於他們分屬於不同的階級,而這一點不是簡單的對“心”的召喚能解決的,但是,他卻沒有勇氣把自己心靈深處最真實的想法講出來,而只能採取逃避和迂迴的辦法來號召所有的青少年都做一個有“心”的孩子。這一點,作者自己也早就認識到了,所以,在《愛的教育》獲得成功之後,他在一些媒體上對自己的所謂“理智上”和“感情上”的矛盾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評。

  隨著時代的變遷,《愛的教育》對於義大利青少年成長的意義已經不像它剛出版時那麼重大,近幾年來,在義大利本國的媒體上不斷有文章抨擊這本書存在的現實意義。有人批評它“田園式的、牧歌般的”情懷與烏托邦社會一樣缺乏現實意義;有人抨擊說那些每月故事中的英雄少年距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太遙遠,是後文藝復興時期的中小資產階級不切實際的幻想;還有人說書中恩里科的班主任佩爾博尼老師採用的教育模式有煽情的嫌疑,已經不合時宜,對待當代的青少年我們需要把他們當做朋友,坦誠地與他們進行交流,等等等等。

  但是,無論世事怎樣變遷,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愛的教育》這本書在義大利的統一大業中產生的偉大的歷史意義。大家都知道語言的統一是一個國家實現政治上的統一的必要條件。在很長的時間裡,“義大利”這個名詞一直都只是一個地理概念而不是一個政治概念。如果說現代義大利語的開山鼻祖亞歷山德羅·曼佐尼用他的經典著作《約婚夫婦》使現代義大利語實現了初步的統一,為義大利政治上的統一打下了一個基礎,那麼在《約婚夫婦》面市五十年之際到新生的義大利統一政權產生後的二十五年裡,我們說是德·亞米契斯《愛的教育》進一步鞏固了亞歷山德羅·曼佐尼的成就,為義大利的統一大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德·亞米契斯敘述故事時採用的樸素、平實的語言使《愛的教育》成為了一部喜聞樂見的作品,使處在社會底層的廣大勞動人民都能參與閱讀。它對文字統一、文化推廣的作用幾乎可以和二戰後進入人們生活的新型媒體——電視相媲美。另外,政治上的侷限也並沒有阻礙《愛的教育》在廣大民眾中獲得偉大的成功,它提倡的奉獻精神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甚至還對當時整個義大利社會的發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就在今天,《愛的教育》也仍然是義大利的青少年們學習寫作、表達時的“模範文章”。二〇〇一年六月十五日的義大利晚郵報的文化版上就有這麼一篇文章,介紹義大利詩人帕斯科利給一個孩子的一封信。詩人在信中說:“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堪稱青少年學習寫作的典範。”

  在談完了《愛的教育》的寫作背景以及它的歷史和現實意義之後,我們也不能忘記談一下它對中國以及中國讀者的意義。

  自從著名教育學家夏丏尊老先生對照該書的英文和日文譯本把這本書翻譯成中文以後,《愛的教育》在中國也風靡了幾十年了。它之所以長期受到中國廣大青少年及其家長們的青睞和它的中文譯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中國人的眼中,廣大青少年是幼苗、是花朵,大家都希望他們能沐浴著愛的春風茁壯成長,在陽光下盛開。

  另外,這本以校園生活為主題,描寫同窗情誼,歌頌友誼地久天長的書同時也讓成人感動。試想,誰又沒有過恩里科一樣的童年,誰又不想擁有一個像加羅內一樣的同學或者朋友呢?

  《愛的教育》讓孩子們讀到了自己的生活,讓成人想起往昔;閱讀的人就像是沿著漫長的時光隧道,進行了一次心的旅程——或者說愛的旅程。

  《愛的教育》讀後感

  《愛的教育》告訴我,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好各種文化知識,還要學習比這更重要的東西—對祖國,對家鄉,對同胞,對弱者,對父母,對師長,對同學,對周圍所有人都要給予愛和尊重。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讓我動情,每一段字裡行間都洋溢著兒童們的純真與情趣。

  《愛的教育》的精彩之處和在於,每一篇小故事都有一個或幾個主人公,把每個故事拆出去也並不影響它的完整性,這尤其是照顧了讀者,特別是我們學生的閱讀心理和特點,使我們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某個道理,使書中的人物更形象,性格特點更易於展現,其中讓我印象深刻地是有一篇“可愛的老師”的日記,作者細心地勾勒出每位老師的形象,“性格柔和”的“修女”老師對孩子們“發大聲和動怒是絕對沒有的”,但孩子們對老師的訓誡還是肅然起敬,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的王老師,還有另一位老師,則截然不同,她“用教鞭擊桌用拍手來使他們鎮靜”,但並沒有給孩子們帶來恐懼,反而讓孩子們依附著她的快樂,一幅幅畫面,表明了孩子們對老師真摯的感情,更證明了老師對孩子們的關心和崇高的,無微不至的,這位老師倒像極了我的陳老師,還有一篇“家長”的日記讓我印象深刻,它敘述著“學生的父母”他們是與學校教育息息相關的一群特殊的人,他們容貌不同,職業各異,但卻都有著一顆“為孩子著想”之心,他們默默地接送孩子,關心著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他們把對自己孩子的愛,遷移到孩子的同學和夥伴身上,他們因為同為父母,而變成“平等的友人”讀著這樣的描寫,記敘“學生的父母”的日記,我的心也會隨溫暖起來,會被其中濃濃的親情所感動,作為學生,我們更應該進一步理解,領會天下父母心,把感動和感恩扛在自己的肩上。

  同學們,讀了這本《愛的教育》我們懂得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成績知商雖然重要,但品德更重要,這本書可以說是素質教育的最佳讀本,它可以讓我們明確地感受到什麼是我們應該學習,什麼是我們不應該去做的,如此,我們才能更健康,更完善地體會出素質教育的魅力。

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