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書心得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主要講述了遙遠大陸的神祕傳說,主人公阿南的追尋之旅代表著現代人在心路上求索的普遍經歷。下面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在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的時候有很多種情緒此起彼伏,有驚喜,有領悟,也有迷惑不解。

  驚喜的是發現自己以前的很多想法都和作者一樣。原先這種想法是普遍存在的,不是自己的腦袋出了問題。

  記得小時候就有過這樣的想法:如果存在一個世界,所有的力量都是由意志力控制的就好了。只要你的意志力比別人更加強大,你就是戰無不勝的,自然也是心想事成的了。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當時我覺得自己的意志力比同齡的小孩要堅定,只要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必須會堅持下去。這有好的一面——從不半途而廢;也有壞的一面——倔強,不知變通。

  真正開始嘗試“心想事成”是在我上初中的時候。那時我的姨姥姥入了基督教,去她家玩的時候就常常藉機薰陶我們這些孩子們,帶我們去教堂,教我們唱聖歌。那個時候不懂什麼是信仰,更多的是好奇。只明白如果你有什麼願望能夠向神祈禱。於是我就開始在期末考試的時候偷偷的向神祈禱能得到好成績。結果自然是有的時候靈驗,有的時候不靈驗。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年的盛夏深夜,狂風夾著暴雨,姥姥突然心臟病發作,狀況十分危急。爸爸把姥姥從樓上背到車裡,打算送她去醫院。我一向在後面扶著她,當時慌忙之間根本顧不上換衣服拿雨具。坐在車裡,我的睡裙都溼透了。看著奄奄一息的姥姥,我當時個性的無助。很自然地,我開始祈禱,全神貫注的祈禱,我在心裡默默的說:神阿,只要姥姥能好起來,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之後姥姥就真的被搶救過來了,但是我不明白我為此付出了什麼代價。從那以後我就確定這世界上是真的有神存在的,他也能聽到我們的聲音。

  但是到目前為止,我並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雖然我相信神的存在,但是我並不能確定他是基督還是佛祖。有的時候我就在想也許他們說的都是同一個神,只但是理解的方式不一樣罷了。

  自那件事情之後,我發覺只要把注意力全力地集中在一點上,想著自己要實現的願望。它就很可能被實現。

  但是之後我漸漸地停止了這樣去做。因為當發願的時候我就會個性緊張,個性在意這個結果,反而沒法把這個事情做好。最鬱悶的時候轉成越在意一件事情就越事與願違。我怕這樣會轉成強迫症,於是就有意識的不讓自己發願。

  我是一個很愛幻想的人,一不留神就會神遊太虛。上學的時候同學都以為我愛沉思,其實我是在發呆。對於任何一件事情我很容易的就會開始幻想後面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而且十分的具體。這些幻想似乎是無意識的,不知不覺就開始了。但讓我不解的是事實卻往往和我幻想的不一樣,甚至相反。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我的這些幻想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嗎?

  在“心想事成”的嘗試過程中,我還漸漸發現一個規律:當你有兩個願望想要實現時,如果你選取實現你認為最重要的而放棄另一個,往往這個對你來說最重要的願望會某種程度的實現。今年年初,我在等清華MBA筆試的成績,並且在緊張的準備面試,就在這個時候父親查出了癌症,當時情緒十分的沉重。很想父親的病趕緊好,也很想考上MBA。最後我默默的發願:如果父親的病能好起來,我願意放棄這次MBA。到此刻為止,父親的放療和化療都結束了,醫生說各項指標都很不錯,以後定期複查就能夠了。雖然此刻說治好了還為時尚早,但畢竟闖過了一大關。而我因為筆試成績差了2分沒能參加面試,今年清華的分個性高,比北大高出十幾分,因為往年他們兩所校園分數都差不多。如果我報的北大的話,也許就考上了。所以我寧願相信是我的願望成真了。

  說到MBA我又想起書中提到的另一個資料:找到你真正想實現的願望。就像書中所說的,很多人追求的未必是自己想要的。但是怎樣才能明白什麼是自己想要的呢?我還沒有找到答案。就拿MBA來說,當初考是覺得這個方面很有發展,但是當我真正接觸這方面的知識和這方面的人的時候,我卻發現自己的很多觀點跟他們格格不入。記得當時一個輔導班的女老師,在這個圈裡小有名氣。她說她就是喜歡強者,她認為搞藝術的都是弱者。從她的語氣上能感覺出來她很看不起弱者。對於她的這些觀點我很不能理解。雖然我也承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但是我一向認為人類最終極的目標就應是追求心靈上的昇華。作為心靈層面的一種反映,藝術一向是我所喜歡和追求的。這使我開始思考MBA是不是我想要的。從小我就很喜歡畫畫,周圍的人都認為我有必須的天賦。但是當時由於家裡條件不好沒能系統的學習。上大學的時候也是思考到好找工作而學了理科。我一向想從事和藝術、設計、文化相關的工作,但是身邊的人都說這樣不太現實。作者說鼓勵身邊的人“做夢”,這也算是給我的一種鼓勵吧^_^

  很佩服像作者這樣丟棄浮華而潛心靈性修為的人。我也期盼著自己有這樣的覺悟。以前讀過一篇文章這樣說,女人的面容30歲之前是父母給的,30歲之後就是自己修來的。我很期望我能有容納天地的心胸和平和的笑臉,但我明白我此刻還遠遠沒有做到。自從接觸瑜伽之後我就覺得這就應是一條引領我到達我所期盼的目的地的路,只可惜由於種種原因我都沒能堅持不懈地習練。

  對於“心想事成”我並沒有很大的野心,想如何的功成名就。我只想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走在這條路上我天天都是開心的,天天都覺得有期望。

  篇二

  我成長,我快樂——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有感

  生命現象是一個很奇特深奧的現象,有時閱讀報章雜誌,常常讀到一些感嘆生命的篇章。例如:在幾千米的高空上,都能夠發現蝴蝶;在幾乎接近沸點的溫泉裡,也有生命在活動;深深的大洋底層,有水生動物在繁殖;南冰洋零度下的冰水裡,也有不少的水族等等。由此可知,我們的生命是很奇妙的。因此,我們要珍愛生命,學會快樂成長。

  我以前看過這樣一則小故事:在喜馬拉雅山谷裡有許多蝴蝶撲打著翅膀向高空衝去。一次又一次,儘管屢次失敗,它們仍然奮鬥不懈,雪地上最後覆蓋著超多蝴蝶的黃翅膀……這些蝴蝶用極不平常的行動譜寫著生命的壯歌。和這類事情異曲同工的數不勝數,它們在生活中的那種不畏困苦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但是,生命又是脆弱的,不可複製。所以我們要保護好自己,同時讓自己快樂的生活,讓生命有價值。

  暑期,我閱讀了中國心理諮詢師張芬創作的《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它給我的啟發很大。

  書是從一個遙遠的故事開始的。我真為書中的主人公而高興,他一路上透過不斷努力,尋找心想事成的祕訣,並靠著小王子等人的提示與幫忙,克服種種困難,成功到達心想事成的彼岸。從中我明白了真正心想事成的境地,是在處理了自己的人生模式,明白自己真心向往的是什麼,而且對阻撓的信念,連線上你的源頭之後,自然而然發生的狀態。

  看完這本書,我為自己選了一個遠大的夢想,然後照著心想事成的步驟,一步一步地向著目標邁進。當然,我還是會記住:生命是如此巨大的一條河流,我們要做的是在生命之河中愉快徜徉,順流而行,而不是辛苦地用各種手段要求河流以我們想要的方式流動。

  夢想是人的翅膀,有了它,人才能飛翔;夢想是最溫暖的光芒,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候,他也能把前方的路照亮。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夢想,我們的夢想是否貼合實際,是否是我們真心想要的,這一點很關鍵。當然,在生活中,在心想事成的過程中,是不能沒有快樂的,就像大地上不能沒有陽光。快樂在哪裡?快樂在讀書明理的過程中,快樂在追求事業的旅途中,快樂在拋卻物慾後的淡泊恬靜中,快樂在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從容境界中,快樂在奉公守法本分做人的平凡人格中……總的說,快樂就在生命的成長中。

  在成長的過程中,在心想事成的過程中,我們總要有許多支撐,少年的理想,青春期的戀情,事業和友情,許許多多。然而這一切都有隨時失去的可能。人生中總有幾段黑暗的隧洞要我們獨自穿行,這些路上沒有樂隊和鮮花,這時,我們需要學會為自己伴奏,高歌向前。

  我成長,我快樂!我們要真心悅納生命,呵護生命的成長。

  篇三

  前幾天,我閱讀了張德芬的《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故事講述了遙遠大陸的神祕傳說:神祕國擁有一個祕密,所以人民的生活都很完美。公主招親宣佈:只要有人能夠找到那個祕密,公主就跟他結婚。阿南一心想娶公主,他懂得遇到事情要沉著冷靜,所以能夠在旅途中克服重重困難,也從中學會了心想事成的祕密,並收穫了真愛。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我覺得,很多人都沒有想清楚,那是否是自己真的想要的,所以當他們達成了自己的目標時,發現失去了很多,而變得不快樂。其實追求自己想要的沒有錯,但追求任何一個目標時,要明白自己為什麼想要,要想到任何事情都會有一些得失,要明白什麼是自己不能失去的。只有這樣,才不會在一開始出發的時候,就錯了方向。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期望有一盞阿拉丁的神燈,心裡想著什麼,吹一下神燈,結果就會如願以償。這是多麼美妙的好事情阿!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一盞神燈,那就是我們的信念,是內心真正迫切渴望實現的願望。我們有了堅定不移的信念,內心才會生出源源不斷的力量,指引著我們的方向,我們要相信自己必須能成功,這樣我們才有勇氣克服各種困難,最終能夠心想事成,得到內心真正想要的。

  誠如書中所言“心想事成”確實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潛力。但為什麼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並不能事事都“心想事成”呢?最主要是我們沒有聽到來自心靈深處的吶喊,心靈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但他們又是如此脆弱,外界的太多想法遏制了他們的吶喊。我們從一生下來,耳邊充斥的就是父母教我們為人處事的道理,再大一點,是老師的諄諄教導。我們到底是否有停下來,好好想想,我們沒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老師的話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潛意識裡,成了那所謂的信念。影響了我們的一生。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我國古代的陋習——纏足。纏足始於隋,也源自民間傳說。相傳隋煬帝東遊江都時,徵選百名美女為其拉縴。一個名叫吳月娘的女子被選中。她痛恨煬帝暴虐,便讓做鐵匠的父親打製了一把長三寸、寬一寸的蓮瓣小刀,並用長布把刀裹在腳底下,同時也儘量把腳裹小。然後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蓮花,走路時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蓮花。隋煬帝見後龍心大悅,召她近身,想玩賞她的小腳。吳月娘慢慢地解開裹腳布,突然抽出蓮瓣刀向隋煬帝刺去。隋煬帝連忙閃過,但手臂已被刺傷。吳月娘見行刺不成,便投河自盡了。事後,隋煬帝下旨:日後選美,無論女子如何秀麗,“裹足女子一律不選”。但民間女子為紀念月娘,便紛紛裹起腳來。至此,女子裹腳之風日盛。

  白天一雙腳痛得寸步難行,到了晚上一雙腳放在被子裡不但痛,而且蒸熱燠悶,有時簡直像炭火燒著一樣痛苦,睡覺時只能把腳放在被子外,半夜起來捱著腳痛哭是常有的事。如此陋習,在當時竟如此風行,這恰恰就是我們忽視了心靈的吶喊,我們聽不到那悲涼的哭聲,聽不到女子在被裹時的痛呼。

  我們要正視自己的心靈,傾聽心靈深處的呼喊,讓自己時刻都能“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