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中考文言文閱讀習題附答案

  在宿州中考語文備考過程中,培養語文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是提高考試成績的要點,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大家備考練習。

  宿州中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兒***ní***寬,千乘人也。治《尚書》,事歐陽生。以郡國選詣博士,受業孔安國。貧無資用,嘗為弟子都養。時行賃作,帶經而鋤,休息輒讀誦,其精如此。以射策為掌故,功次,補廷尉文學卒吏。

  寬為人溫良有廉知自將善屬文然懦於武口弗能發明也。時張湯為廷尉,廷尉府盡用文史法律之吏,而寬以儒生在其間,見謂不習事,不署曹,除為從史,之北地視畜數年。還至府,上畜簿,會廷尉時有疑奏,已再見卻矣,掾吏莫知所為。寬為言其意,掾吏因使寬為奏。奏成,讀之皆服,以白廷尉湯。湯大驚,召寬與語,乃奇其材,以為掾。上寬所作奏,即時得可。異日,湯見上。問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誰為之者?”湯言兒寬。上曰:“吾固聞之久矣。”湯由是鄉學,以寬為奏讞掾,甚重之。及湯為御史大夫,以寬為掾,舉侍御史。見上,語經學,上說之,從問《尚書》一篇。擢為中大夫,遷左內史。

  寬既治民,勸農業,緩刑罰,理獄訟,卑體下士,務在於得人心;擇用仁厚士,推情與下,不求名聲,吏民大信愛之。寬表奏開六輔渠,定水令以廣溉田。收租稅,時裁闊狹,與民相假貸,以故租多不入。後有軍發,左內史以負租課殿,當免。民聞當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車,小家擔負,輸租鏹屬不絕,課更以最。上由此愈奇寬。

  及議政欲仿古巡狩封禪之事,諸儒對者五十餘人,未能有所定。上以問寬,寬對曰:“陛下躬發聖德,宗祀天地,薦禮百神,精神所鄉,徵兆必報,天地並應,符瑞昭明。其封泰山,禪樑父,帝王之盛節也。今將舉大事,優遊數年,使群臣得人自盡,終莫能成。唯天子順成天慶,垂萬世之基。”上然之,拜寬為御史大夫,從東封泰山。

  寬為御史大夫,以稱意任職,故久無有所匡諫於上,居位九歲,以官卒。

  宿州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寬為人溫良/以廉知自將/善屬文/然懦於武/口弗能發明也

  B.寬為人溫良以廉/知自將/善屬文/然懦於武口/弗能發明也

  C.寬為人溫良/以廉知自/將善屬文/然懦於武/口弗能發明也

  D.寬為人溫良/以廉知自將/善屬文/然懦於武口/弗能發明也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國古代要求學生“通五經貫六藝”,“六藝”即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其中的“書”是指《尚書》。

  B.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古代常在“遷”字之前或之後加一字予以區分,如“右遷”“遷謫”。

  C.古時朝廷對官吏有嚴格的考課制度,考核政績最差的稱“課殿”,最好的稱“課最”,考核結果是任免官吏的重要依據。

  D.“封禪”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種極其隆重的祭祀天地的大典。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中國帝王便有資格到泰山答謝。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兒寬勤奮博學。因家境貧困,兒寬不得不出去做工,但他勞動時帶著書,休息的時候就誦讀。做侍御史時,與皇上談論經學和《尚書》。

  B.兒寬不善言辭,但善長寫文章。他寫的奏摺,眾人皆服,皇上也非常欣賞,認為非一般官吏所及,於是封他為奏讞掾,很是看重他。

  C.兒寬體恤百姓,深得百姓愛戴。他放寬刑罰,整理案件,鼓勵百姓從事農業生產,並向朝廷奏請開鑿六輔渠,廣開良田,為民造福。

  D.兒寬盡忠職守,深得皇上信任。他認為皇上發揚聖德,天降符瑞,理應順從大意,

  仿效古制行封禪之禮,皇上命他跟隨東行,封祭泰山。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還至府,上畜簿,會廷尉時有疑奏,已再見卻矣,掾吏莫知所為。***5分***

  ***2***民聞當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車,小家擔負,輸租鏹屬不絕,課更以最。***5分***

  宿州中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4.A

  5.A【解析】“六藝”有兩種說法。一是選項中“禮、樂、射、御、書、數”,其中的“書”是指書寫文字的識字教育;一是指“《詩》《書》《禮》《易》《樂》《春秋》”,其中的《書》是指《尚書》。選項中提到的“五經”是指五部儒家經典,即《詩》《書》《禮》《易》《春秋》。

  6.B【解析】是張湯任命兒寬為奏讞掾,不是皇上的任命。

  7.***1******兒寬***回到廷尉府,***1分***上交畜牧登記冊,***1分***正巧碰上廷尉府當時有疑難奏摺,***1分***已被***皇上***退回兩次了,***1分***沒有哪個掾史知道該怎麼辦***1分***。

  ***2***百姓聽說***兒寬***要被免官,都擔心失去他,***1分***富裕的大戶用牛車裝載,***1分***貧民小戶或挑或背,***1分***前來交納租稅的人絡繹不絕,***1分******兒寬的***考核改為課最***或“排在最前頭”******1分***。

  宿州中考文言文閱讀譯文

  兒***ní***寬,是千乘人。研讀《尚書》,師事歐陽大師。因郡國選送博士,又師事孔安國,接受學業。家貧無錢,曾為同門弟子們做飯。有時出去做短工,帶著儒經鋤草,一休息就誦讀,他專心學習到這種境界。兒寬靠參加射策擔任掌故,按功績依次補任廷尉府文學卒史。

  兒寬為人溫和善良,用廉潔智謀保護自己,擅長寫文章,但勇猛威武不足,不善言辭。當時張湯擔任廷尉,廷尉府全用懂得文史、法律的官吏,兒寬以儒生身份夾在裡面,被認為不熟悉事務,沒有被委任職務,後被任命為從史,到北地***為廷尉府***管了幾年畜牧。兒寬回到廷尉府,上交畜牧登記冊,正巧碰上廷尉府當時有疑難奏摺,已被皇上退回兩次了,沒有哪個掾史知道該怎麼辦。兒寬向他們說了其中的用意,掾史因此讓他起草奏摺,奏摺寫成,讀過奏摺的人都很信服,就把這事告知廷尉張湯。張湯大驚,召來兒寬與他交談,於是認為他是奇才,讓他當了掾史。張湯呈上兒寬寫的奏摺,馬上就得到皇上的認可。有一日,張湯見皇上。皇上問道:“上次的奏摺,不是一般文吏比得上的,誰寫的呢?”張湯說是兒寬。皇上說:“我聽說他的名字本來已經很久了。”張湯從此後重視學問,以兒寬為奏讞掾,很看重兒寬。等到張湯當了御史大夫,任命兒寬為掾史,又推舉他為侍御史。兒寬見到皇上,談論經學。皇上很喜歡,向他請教《尚書》中的一篇。兒寬被提拔為中大夫,又升為左內史。

  兒寬治理百姓,鼓勵他們從事農業生產,放寬刑罰,整頓訴訟案件,禮賢下士,努力獲取人心;選用仁厚的士人,體恤民情,不求虛名,官吏百姓很依賴愛戴他。兒寬上表奏請開鑿六輔渠,制定用水法令,擴大田地灌溉面積。徵收租稅時,經常區分***百姓的***貧富,借貸***糧食***給貧民,所以租稅多收不上來。後來徵發部隊***需軍糧***,他因欠交租稅,考核排在最後,應當免官。百姓聽說兒寬要被免官,都擔心失去他,富裕的大戶用牛車裝載,貧民小戶或挑或背,前來交納租稅的人絡繹不絕,考核改為排在最前頭。皇上因此更加認為兒寬是奇才。

  後來***皇上與大家***商議打算仿效古聖王巡狩封禪之事,參加對策的五十多位儒生,沒有能夠定下來。皇上詢問兒寬,兒寬回答說:“陛下發揚聖德,祭禮天地百神,精誠所向,天地並呈符瑞。封泰山,禪樑父,是帝王最盛大的典禮。現在要舉行大事,猶豫幾年,假使讓群臣每人都發表意見,最終什麼事也做不成。請陛下順從天意,垂萬世基業。”皇上認為他說得對,任命兒寬為御史大夫,跟隨皇上東行,封祭泰山。

  兒寬擔任御史大夫,因為他很稱職,令皇上滿意,所以很長時間沒有人向皇上進諫,擔任御史大夫九年,在任職期間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