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變奏曲課後練習答案

  做好課後的練習題是檢測我們初中語文學習成果的關鍵,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初三語文,供同學們參考。

  星星變奏曲課文原文:

  如果大地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光明

  誰還需要星星,誰還會

  在夜裡凝望

  尋找遙遠的安慰

  誰不願意

  每天

  都是一首詩

  每一個字都是一顆星

  像蜜蜂在心頭顫動

  誰不願意,有一個柔軟的晚上

  柔軟得像一片湖

  螢火蟲和星星在睡蓮叢中游動

  誰不喜歡春天,鳥落滿枝頭

  像星星落滿天空

  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

  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

  如果大地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光明

  誰還需要星星,誰還會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燒

  尋求星星點點的希望

  誰願意

  一年又一年

  總寫苦難的詩

  每一首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蓋在心頭

  誰願意,看著夜晚凍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風吹落一顆又一顆瘦小的星

  誰不喜歡飄動的旗子,喜歡火

  湧出金黃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時候——升起

  去照亮太陽照不到的地方

  :

  一、參考下面一則材料,朗讀這首詩,細細品味:詩中的星星象徵著什麼?詩人反覆詠歎星星,表達了內心怎樣的渴望?

  剛接到作品時我開始有一些猶疑,因為作者是男性,字裡行間都透著陽剛氣。……讀了兩遍還是找到了一些適合女性表達的東西,抒情,細膩,有濃濃的感情色彩,漸漸地深入到詩的裡面,會感到其中寓意的深邃,於是,漸漸地喜歡了……我想我不僅是一個塑造聲音的誦者,一個演員,更是一個角色,一個傳達思想的哲人或導師……我站在舞臺上,我想不能有演的意識,只想著聲音怎麼樣,表演怎麼樣,而是發自內心的,像一個思想家那樣,通過我的朗誦向觀眾闡述一個哲理,一份感情……讓觀眾跟隨你走進詩人的心境。 ***播音員丁建華談朗讀《星星變奏曲》的感受。***

  此題意在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詩中的情景、意蘊和詩人的思想情感,把握全詩的主旨。

  星星象徵著光明,象徵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詩人反覆詠歎星星,表達了他對光明的渴望。

  二、反覆朗讀“誰不願意……”至“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體會詩中描寫的情境,探究下列問題。

  1、詩人用“柔軟得像一片湖”來形容夜晚,這給你怎樣的感受?

  2、“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想與類比,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3、“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朧朧”這兩句詩在語意上存在著怎樣的關係?詩人為什麼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

  此題意在讓學生通過揣摩語言,學習細緻地品味詩句的豐富內涵和詩中的意境。

  1、“柔軟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寧、平靜、柔和、溫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給人以溫柔如夢的美好感覺。

  2、“鳥落滿枝頭”,點綴在繁密的樹林間,周圍的環境一定是無人攪擾,十分寧靜的;“星星落滿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現在晴朗的夜間,雖然星星視覺上令人感到密集,但並不熱鬧,反而襯托出心情的寧靜、閒適、自在。這兩種情境在形態上有相似之處,都只有在心境寧靜時才能觀察體會得到,因此勾起詩人的聯想與類比。而春天“鳥落滿枝頭”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滿天的情形,更顯生機,更富有直觀的動感和美感。“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的聯想與類比,更生動地表現了“光明”的美好。

  3、“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與“一團團白丁香朧朧”這兩句詩,分別從聽覺上和視覺上描寫聲音的隱約、白丁香的朧,將人們帶入一種令人陶醉的朧迷離的美好意境,表現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詩人用“閃閃爍爍”來形容聲音,採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因為聲音一會兒入耳,一會兒消失,一會兒清晰一會兒模糊的感覺與視覺上“閃閃爍爍”的感覺是相通的。這是以形容視覺的詞語來表現聽覺,以視覺感來突出對聲音的時斷時續、隱隱約約的真切感覺。

  三、試仿照這首詩的“如果……如果……”或“誰不願意……誰不願意……”的句式寫幾句詩,表達一種企盼。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注意詩歌的語言形式與內容表達的聯絡,並在鑑賞的基礎上仿用詩中的基本句式,學習使用不同的句式表達同樣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