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圖書簡單的動漫插圖作品

  兒童插圖畫是供零到十二三歲的孩子閱讀的配合文字內容設計的圖畫,隨著兒童文化產業的多元化發展,人們對兒童讀物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和兒童圖書插圖的發展歷程及創作欣賞。

  









  兒童圖書插圖的發展歷程與現狀分析

  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兒童插畫就已經初具雛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連環畫,那個年代的孩子幾乎人手幾本連環畫。如《三國演義》這套連環畫的銷量更是突破一億冊,一再重複印刷都供不應求,這個時期的兒童插畫全部以黑白線描的表現形式。中期色彩的運用使得畫面效果開始豐富起來,內容也開始從傳統民間故事發展到神話傳說、科幻等方面。後期計算機的出現標誌了資訊時代的到來,兒童讀物的傳播途徑的開始多樣化,兒童插畫也開始從內容到形式有了質的飛越。

  兒童圖書插圖畫創作欣賞物件的研究

  兒童插圖畫創作的閱讀物件是兒童,兒童的智力、思維都和成人有著質的差別,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兒童插圖畫也應有它自己的特殊性。所以兒童插圖畫創作必須研究和考慮兒童的視覺心理、生理的發展規律和兒童對圖畫的接受特點,以動態的、具體的、造型特徵明顯的、有趣的形象來吸引兒童,使它真正成為兒童喜歡的作品。

  首先,就顏色感知特點談,兒童的色彩感知有階段性的發展特點。3歲左右的兒童只能正確地辨別色彩鮮豔的紅、黃、藍三原色和綠色,4歲起逐步學會了區分各種顏色的明度和飽和度,而6、7歲的兒童已能區分黑、白、紅、藍、綠、黃、棕、灰、粉紅、紫和橙黃等。由於兒童對色彩感知順序的限制,要求我們多使用他們較為敏感的色彩,這就是兒童插圖畫要求色彩明豔的原因。兒童對固有色的確認晚於對形狀的確認,對固有色不敏感,在創作兒童插圖畫時,色彩的選擇餘地和想象空間就非常大。

  其次,就方位空間感知覺特點談,他們的發展順序為先上下、次前後、再左右。在低幼兒童視知覺中,空間是水平和垂直的二維空間。所以兒童插圖畫表現的空間範圍不能太大,空間關係不宜太雜,大都應採用二維空間的形式來代替三維空間。以平面化的形式展開畫面,這也是兒童極容易理解的構圖形式。

  再者,就觀察注意力發展特點談,特別是低幼的兒童感知注意屬於無意注意為主,無意性和情緒性很明顯,常常容易離開觀察目標,使注意力溜到次要的、與觀察要求不相干的方面。同時由於兒童的視覺和思維處於低階階段,他們一般只注意事物形象的主要部分。因此,要求兒童插圖畫創作時,簡化造型的形象,誇張其特徵;簡化背景層次和內容,突出主情節。

  最後,就思維的發展特點談,兒童的思維發展階段性特點明顯。低幼兒童的思維主要依賴於事物的具體形象、表象以及由此而展開的聯想,而抽象思維發展較遲。在閱讀插圖的過程中,低幼兒童他們能夠指認圖畫中的物體,但理解圖畫間的人物、事物的內在關係較難,所提的問題多侷限在“這是什麼”,隨著其思維的發展、知識經驗的積累,逐漸想到“怎麼了”,最後才會提出“為什麼”。因此在兒童插圖畫形象創作時,更要注意突出人物的外部特徵的表達,表情更誇張,動作幅度更大,使形象具直感性。

  兒童插圖畫是為兒童設計的,它的形式、形象、色彩等都要從兒童的閱讀需要來考慮。在零到十二三歲這一階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是有差異的,插圖畫作者在構思創作時,應明確閱讀物件,根據物件的感知和認識等的特點展開創作。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