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冊歷史知識與能力訓練答案

  初一的同學們在學習歷史知識時,同學們都會有練習到有關的能力訓練題目,那麼同學們知道題目的答案了嗎?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一

  第1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知識要點

  一百七十萬 雲南 工具 會不會製造和使用工具 周口店龍骨山 七十萬 二十萬 猿類 天然 群居 三萬 打製 人工 血緣 氏族

  基礎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 A***課本p. 2***

  2. B***A、C、D項都是神話傳說***

  3. B***課本p. 2***

  4. A***課本p. 2***,元謀人生活的時代還屬於舊石器時代,③④兩項都是磨製石器,屬於新石器時代的現象。

  5. B***課本p. 3、p. 4***

  6. D***北京人過的是群居生活***

  7. A***項鍊是裝飾品,說明山頂洞人懂得愛美***

  8. A***圖B是元謀人的牙齒;圖C是磨製石器,但山頂洞人主要使用的是打製石器;圖D是打製石器,但不能顯示山頂洞人掌握磨光鑽孔技術***

  9. C***課本p. 5***

  10. B***課本p. 5***

  11. A***這枚針主要用於把獸皮縫製為衣服。這枚骨針比較小,用於射殺野獸可能性不大,實用性強,做裝飾品可能性也不大***

  12. C***北京人的食物還不包括米飯***

  13. A***山頂洞人也使用打製石器***

  14. B***使用打製石器是舊石器時代的特徵***

  二、非選擇題

  15. 問題一:人工鑽木取火。證據:考古資料證明,山頂洞人已經會人工取火。

  問題二:用火烤熟食物,可以提高人的體質;用火驅趕野獸,維護自身安全;用火照明取暖,可以提高生活質量。火的使用,提高人們適應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人類進化演變過程中的重大進步。

  16. 問題一:山頂洞人遺址。問題二:製作這樣的器具,需要一定的磨製和鑽孔技術,說明山頂洞人生活時期,人們已學會縫製衣服,懂得美。這是生產力的重大進步。 拓展與探究

  思考一:舊石器時代;北京人。

  思考二:群居在洞穴中;用打製石器和木器勞動,獲取食物等等***合理的想象均可***。

  第2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

  知識要點

  七千 長江 浙江 磨製 耒耜 水稻 幹欄式 定居 五六千 黃河 陝西 磨製 粟半地穴式 定居 水稻 粟 磨製 陶 定居

  基礎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 A***課本p. 7,現有的考古資料證明,中國是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2. C***課本p. 7***

  3. D***課本p. 7***

  4. D***課本p. 7、p. 8***

  5. B***課本p. 7***

  6. D***A、C項所說情況出現在半坡遺址出土的文物;B項所說情況出現在大汶口遺址出土的文物***

  7. C***要過定居生活,必須有人工建造的房子***

  8. C***課本p. 8***

  9. C***紡輪只能是用陶土製成雛形,然後燒製。石頭堅硬,當時不可能有技術在石頭中間鑽孔***

  10. C***課本p. 8***

  11. C***彩陶是半坡遺址出土的***

  12. C***河姆渡原始居民種水稻,半坡遺址原始居民種小麥***

  13. D***大汶口文化遺址墓葬區出土的文物典型的反映了貧富分化,其他三處遺址都沒有這種現象***

  14. A***山頂洞人也會人工取火***

  15. D***骨制箭頭、漁叉和漁鉤用於打獵捕魚***

  二、非選擇題

  16. 問題一:陶器上的這些動物圖案,說明這些動物與原始居民生活息息相關,他們過著原始漁獵生活。

  問題二:在當時條件下,人們製作陶器的水平高超,反映了手工業的進步;陶器上的紋飾反映了他們繪畫藝術水平的提高。

  17. 問題一:“北京人”、山頂洞人居住在自然形成的山洞中,半坡人、河姆渡人居住的是人工建築,這是人類改造自然的重大進步。

  問題二:原始農業的發展。

  問題三:由於兩地自然環境不同。半坡遺址處於北方黃河流域,河姆渡遺址處於長江流域。啟示:人類建築要與自然環境相協調。

  拓展與探究

  思考一:研究古人類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直接證據。廣東境內的古人類化石主要有封開垌中巖人牙齒化石、馬壩人頭骨化石等。

  思考二:不能刪除“已知”二字。因為,隨著科學家的進一步探索,人們可能發現現在未知的、年代更早的古人類化石。

  二

  第3課 華夏之祖

  知識要點

  四五千 炎帝 黃帝 涿鹿 華夏 宮室 衣裳 挖井 舟車 養蠶繅絲 文字 人文初祖 炎黃子孫 堯 舜 禹 部落聯盟首領 禪讓制 約公元前2070 禹 原始 奴隸

  基礎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 A***課本p. 12***

  2. D***課本p. 12***

  3. B***課本p. 13***

  4. A***課本p. 13***

  5. C***傳說中,倉頡發明了文字***

  6. D***“炎黃子孫”體現的是對炎帝和黃帝的尊敬***

  7. C***課本p. 14***

  8. A***材料指向黃帝***

  9. D***材料指的事件是大禹治水***

  10. C***關鍵詞是“天下為公”***

  11. C***A項,黃帝部落打敗炎帝部落,但炎黃部落結成聯盟,共同形成華夏族。B是倉頡;D是伶倫***

  12. D***禪讓制是各部落首領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

  13. A***課本p. 14***

  二、非選擇題

  14. 問題一:禪讓制***部落聯盟會議民主推選首領制度***;沒有;大禹傳子啟後,夏朝建

  立,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問題二:材料表明,為了爭奪部落聯盟首領之位,各部落首領之間互相鬥爭。跟課本說法不一致。說明:歷史上存在的許多“傳說”,並不一定是真實的歷史,必須多方面考證。

  15. 問題一:材料一屬於歷史傳說;材料二屬於文字記錄;材料三屬於實物資料。 問題二:材料三代表的實物資料。

  拓展與探究

  思考一:遠古時期,生產力水平低,人們對世界的認識不足,對許多現象不理解,存在著敬畏心理,於是,人們把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植物、動物和自然現象作為自己的祖先等崇拜的物件,並將其符號化,這就是圖騰。

  思考二:通過民族大融合,以華夏族為主體,其他各民族不斷融合,形成了中華民族。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第4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知識要點

  陽城 早期國家 啟 世襲 禪讓 家天下 城堡 宮殿 軍隊 刑法 監獄 奴隸主階級 平民和奴隸 湯 商 伊尹 盤庚 殷 殷朝 紂 炮烙 周文王 姜尚 牧野 鎬 西周 鞏固統治 土地 平民 奴隸 親屬 功臣 諸侯 周天子 貢品 疆土 邊遠地區 統治 國人暴動 公元前771

  基礎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 B***禪讓制是傳說時代、分封制是西周、郡縣制是秦朝***

  2. C***武王伐紂,商朝滅亡***

  3. B***課本p. 20***

  4. C***課本p. 21***

  5. B***伊尹助湯***

  6. C***課本p. 21***

  7. A***課本p. 21***

  8. A***夏桀、商紂分別是夏、商的最後一位王***

  9. C***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

  10. C***西周實行分封制***

  11. D***課本p. 24***

  12. A***夏的第一代國王是禹***

  13. C***三個朝代的覆滅,都是因為暴政***

  14. B***西周通過分封諸侯,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15. D***燕趙齊魯晉楚,都是分封的諸侯國名稱***

  二、非選擇題

  16. 問題一:這些預言都是錯誤的。夏桀與商紂王的統治都因為暴政被推翻。

  問題二:暴政會失去民心,喪失政權。

  17. 問題一:指周王。依據所分封等級的高低得到不同的分賜。

  問題二:周王會降低受封人的爵位,削減受封人的封地,甚至剝奪受封的一切特權。 問題三:西周的分封制。

  拓展與探究

  思考一:標誌性成果《夏商周年表》正式公佈,確立了夏商周的起止年代。

  思考二:沒有得到最終結論。因為,夏商周的斷代問題,沒有確切文獻記錄,現在的研究成果是根據已有資料得出的。隨著新史料發現,這一結論有可能被修訂。

  三

  第5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知識要點

  原始社會 夏 商 西周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成都平原 青銅立人像 大 多 精美 瓷器 夏、商、西周 五穀 青銅 商 奴隸 人身自由 貢品***人牲*** 殉葬品***人殉***

  基礎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 C***河姆渡文化時期屬於新石器時代***

  2. D***課本p. 26***

  3. C***課本p. 26***

  4. D***課本p. 26***

  5. B***課本p. 27***

  6. A***課本p. 27***

  7. B***課本p. 27***

  8. B***鐵器是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

  9. D***課本p. 27***

  10. C***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種,商朝時已經有了***

  11. D***夏商周時期等級森嚴,沒有民主政治***

  12. B***奴隸沒有土地所有權***

  13. B***商朝時期尚未出現鐵器***

  14. C***課本p. 27***

  二、非選擇題

  15. 問題一:商周時期青銅器種類多;工藝精美。

  問題二:上圖書館查詢相關書籍;去博物館參觀;實地考察已發現的商周時期的銅礦遺址;等等。

  問題三:只有貴族才能使用青銅器。理由:製造青銅器的費用昂貴;青銅器的使用,還代表了森嚴的社會等級秩序。

  16. 問題一:奴隸社會。

  問題二:奴隸們的悲慘處境,最終會激起奴隸們反抗鬥爭;奴隸們的鬥爭,一定程度上促使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甚至改朝換代,從而推動社會進步;燦爛的夏商周文明是奴隸們辛勤創造的。

  拓展與探究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歷史問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從社會發展水平看,商周時期的青銅文明繁榮,人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政治、經濟、文化成果。從奴隸處境看,奴隸們處境悲慘,社會黑暗。

  第6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知識要點

  770年 洛 東周 春秋 戰國 管仲 內政 軍制 尊王攘夷 城濮 韓 趙 魏 齊 楚 秦 燕 趙 魏 韓 長平 秦國

  基礎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 D***課本p. 30***

  2. C***課本p. 30***

  3. A***課本p. 30***

  4. B***課本p. 30***

  5. A***秦王嬴政是戰國時期人物***

  6. B***中央集權制是秦朝建立的***

  7. C***爭霸過程中,有些諸侯國被消滅,逐步統一***

  8. B***A是春秋時期;C是東晉時期;D是三國時期***

  9. C***課本p. 33***

  10. A***課本p. 33***

  11. D***課本p. 34***

  12. B***破釜沉舟是秦末農民戰爭時期的事情***

  13. D***A項,戰爭的直接作用是破壞社會經濟發展,而不是促進社會生產發展;C項是消極影響;B項,諸侯之間的戰爭更加降低了周王的權威,諸侯國之間更加不團結,所以,B項說

  法不準確***

  14. D***課本p. 34***

  二、非選擇題

  15. 問題一:圖2 齊桓公 宋襄公 秦穆公 楚莊王 晉文公 圖1 齊 秦 楚 燕

  問題二:齊桓公。原因:任用管仲改革,發展生產,改革軍制;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正確策略。

  問題三:城濮之戰、長平之戰、馬陵之戰、桂陵之戰。

  16. 問題一:公元前770年。東周開始***春秋時期開始***。

  問題二:周王受到少數民族侵擾;周王地位衰落,諸侯國之間發展更加不平衡,強國吞併弱國,強大諸侯國稱霸。

  問題三:諸侯爭霸,給社會帶來災難,人們生活動盪,社會生產遭到破壞;但大國兼併小國,蘊藏著國家統一的趨勢。

  拓展與探究

  這種說法不正確,片面誇大了個人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秦趙長平之戰,趙國的戰敗,以至於趙國滅亡,是秦國實力超過趙國的必然結果。當然,趙括個人的錯誤,在長平之戰趙國的失敗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趙括個人的錯誤,不能成為秦趙兩國戰爭勝敗的關鍵。

  四

  第7課 大變革的時代

  知識要點

  鐵 牛耕 牛耕 李冰 都江堰 天府之國 秦 商鞅 公元前356 商鞅 土地私有 自由買賣 耕戰 軍功大小 舊貴族 縣制 經濟 軍隊戰鬥力 封建 地主 農民 封建

  基礎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 C***課本p. 36***

  2. D***打製石器——磨製石器——青銅器——鐵器***

  3. D***課本p. 37***

  4. B***課本p. 37***

  5. A***課本p. 38***

  6. A***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作為地主階級受益最大***

  7. B***只有變法,才能維護自己諸侯國的生存***

  8. B***課本p. 39***

  9. C***歷史發展有其規律,符合規律則成功,不符合則失敗***

  10. D***課本p. 34、36、37、38***

  11. B***課本p. 39***

  12. D***課本p. 37、38***

  13. A***關鍵詞:四川平原***

  14. C***因為舊貴族特權因沒有軍功而被廢除,因此舊貴族會產生怨恨情緒***

  二、非選擇題

  15. 問題一:商鞅。他主持的改革直接促使秦國強大;推動中國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法家學說。

  問題二:嬴政。秦滅其他六國,統一全中國。

  問題三:經過商鞅變法,秦國成為諸侯國中最強大的諸侯國,為秦滅其他六國,統一全中國奠定基礎。

  16. 問題一:大禹和李冰;都江堰

  問題二:中國鐵製農具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

  問題三:鐵製農具、牛耕的使用和水利興修。

  拓展與探究

  思考一:獎勵耕戰,農業生產不積極、沒有軍功的人不授爵位,廢除了貴族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任免官吏,剝奪了貴族世襲把持地方的特權。

  思考二:商鞅因變法而死,說明秦國當時保守勢力依然強大;任何改革不可能一帆風順。

  第8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一***

  知識要點

  甲骨文 商 青銅器 銘文 大篆 日食 月食 哈雷彗星 夏曆 夏 二十四 扁鵲 望 聞 問 切 戰國 楚辭 離騷 鐘鼓之樂 湖北隨州 整套編鐘

  基礎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 A***課本p. 41***

  2. C***課本p. 41***

  3. C***課本p. 41***

  4. B***課本p. 41***

  5. C***課本p. 41***

  6. D***漢字的演化過程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延續性***

  7. B***課本p. 42***

  8. D***A選項農曆也叫“夏曆”;B選項戰國應為商朝;C選項夏朝距今約四千多年前***

  9. C***課本p. 44***

  10. A***課本p. 44***

  11. A***成熟文字的出現,對於研究歷史有很重要的意義***

  12. C***刻畫符號不是成熟的文字,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不是我國文字***

  13. A***甲骨文是商朝出現的比較成熟的文字***

  14. C***材料講的是戰國時期人們測定出的一年24節氣***

  15. B***關鍵詞是“楚國”、“離騷”***

  二、非選擇題

  16. 問題一:圖1,龜甲和獸骨;甲骨文。圖2,青銅器;銘文。圖3,竹簡;小篆。圖4,紙;楷書。

  問題二:商;圖1。

  問題三:毛公鼎。

  17. 問題一:扁鵲,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能用針刺、按摩和四診法治療疾病。 屈原,戰國時期楚國文學家、政治家。創造了新體詩歌——楚辭,代表作《離騷》。 問題二:分別為天文、曆法、醫學和文學領域成就。

  問題三:扁鵲創造的四診法,流傳至今;與屈原相關的,就是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