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醉金迷的成語故事

  金迷紙醉”比喻使人沉迷的繁華富麗的環境,也形容豪華奢靡的享樂生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唐朝昭宗的時候,當時有一個醫生叫孟斧,因為他的醫術比較高明,經常被請到宮中幫皇帝、妃子和王公貴族們治病。因為經常在皇宮出出進進,他對皇宮的一切很熟悉,包括宮裡的建築、擺設的器具,還有皇宮裡華麗奢侈的生活,這些都讓他暗地裡羨慕不已。

  可惜好景不長,後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打長安,孟斧也嚇得急忙逃出長安,躲到四川,並在那裡定居了下來。時間長了,他忍不住寂寞,開始想念皇宮中的生活。他想了個辦法,他根據自己對皇宮的記憶,模仿著皇宮的樣子,開始裝飾自己的家。他把家中佈置得跟皇宮一樣華麗,其中有一間光線比較好的房間,他更是特意把房間裡大大小小的東西,都用一層層的金紙包起來。每當陽光從窗戶裡照進來,滿屋子的器具金光閃閃,晃得人連眼睛都快睜不開。孟斧的一個朋友到他的家中做客,對他家的獨特裝修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去以後對人說:“我在這個屋子裡只休息一會兒,就已經覺得金迷紙醉了。”

  “金迷紙醉”現在多用作“紙醉金迷”,原意是讓閃光的金紙把人弄得迷迷糊糊,像喝醉了酒一般。後比喻使人沉迷的繁華富麗的環境,也形容豪華奢靡的享樂生活。

  注 音:zhǐ zuì jīn mí

  出 處:宋·陶觳《清異錄》

  釋義:原意是讓閃光的金紙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華環境。

  近義詞:窮奢極欲、花天酒地、燈紅酒綠、聲色犬馬

  反義詞:省吃儉用、艱苦樸素、開源節流

  示例:我來到日本不久,聽的不多,見的不廣,但在五光十色、~的紛亂生活中,有些事物給我的刺激特別深。◎楊朔《櫻花雨》

  相關人物介紹:

  唐昭宗李曄***867年-904年***,初名李傑,即位後改名李敏,後又改名李曄。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之弟,唐朝第十九位皇帝***除去武則天和殤帝以外***,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歲。葬於和陵,死後諡號為聖穆景文孝皇帝。

  李曄***867年-904年***,即唐昭宗,既位後改名為敏,後又改為曄,為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之弟。他是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公元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卒年38歲,諡曰聖穆景文孝皇帝,葬和陵。

  歷史上的唐昭宗李曄可以說是一個極具悲劇性的皇帝,昭宗嗣位時二十一歲,是個聰明而又有才華的年輕人,他充分了解阻礙恢復唐朝力量和權威的形勢,併發誓自己要復興王朝。但是唐朝已經積弱難返,迴天無力。這種境況恰恰是昭宗的哥哥唐僖宗造成的。

  唐昭宗李曄同唐僖宗李儇皆是懿宗的兒子,僖宗行五,昭宗行七。根據史書上記載:僖宗的天份還是很高的,騎射,劍槊,算術,音樂等,無不精通。但是十二歲即位,正是貪玩的年紀,於是把政事和官吏的任免都委託給宦官田令孜處理,著他自行處之,不必彙報。宦官弄權,政令不明,又加上天災人禍,終於在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爆發了王仙芝,黃巢大起義。

  在王仙芝死後,黃巢率領起義軍在全國流動作戰。最後攻進了長安,唐僖宗步玄宗的後塵避蜀。僖宗逃到成都後,在成都向各路節度使封官許願,又藉助沙陀兵來平叛。加上農民軍朱溫等人的叛變,黃巢兵敗,退出長安,後在山東自殺。起義被平定後,以往在形式上聽命於中央的節度使們,也無視朝廷了。

  經過近四年的四川流亡生活以後,僖宗在中和五年***公元885年***陰曆三月回到京師。經歷了戰爭和洗劫的歲月的長安已經完全荒廢了:"荊棘滿城,狐兔縱橫。" 而僖宗在長安也沒安心的住多久,就又開始了逃亡避難,這一次是因為邠寧節度使朱玫擁立肅宗的曾孫襄王李熅為帝,僖宗四處輾轉,最後於光啟三年***公元887***由當時的神策軍將領宋文通護衛著逃到了鳳翔,鳳翔節度使李昌符領兵攔截,和護駕的先頭部隊發生激烈衝突,宋文通帶兵猛攻,殲滅了李昌符全部。宋文通因為立了首功,被唐僖宗封為節度使,而且賜名李茂貞,僖宗還親自為他定字為正臣。從此,李茂貞便憑藉這些常人所沒有的榮譽和雄厚的實力割據一方。

  這一年的其餘時間僖宗仍在鳳翔,光啟四年正月回到長安。然而,他在鳳翔已經得了重病,陰曆三月便死去,只活了二十七歲。僖宗在位十五年,這十五年中很難說他曾進行過統治。他在位的歲月是軍事、政治、社會和制度各方面的重重危機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的時代,有人把王朝的迅速崩潰歸罪於僖宗的孩子氣的任性,或歸罪於他對施政的漫不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