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巴黎聖母院心得體會大全

  讀一本好書,能讓我們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還可以鞏固平時所學到的各種知識,提高我們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乃至對於學習和生活,都有非常大的幫助。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在寒假中,我讀了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浪漫主義小說《巴黎聖母院》,它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中葉的法國的故事:艾絲美拉達是一位純潔熱情的吉普賽少女,在巴黎靠賣藝生。不幸的是,巴黎聖母院教堂副主教弗洛羅看上了她,並開始瘋狂地愛上了她。道貌岸然的弗洛羅先是指使卡西莫多去劫持女郎,又因為嫉妒刺傷弗比斯嫁禍給艾絲美拉達,最後得不到愛情的他便置艾絲美拉達於死地。可憐的艾絲美拉達就這樣死去了。後來,聖母院敲鐘人卡西莫多因失去了自己的心上人艾絲美拉達而絕望,憤怒地殺死了弗洛羅,追隨她而去。

  這本書讓我瞭解了15世紀法國上流社會的虛偽和下流社會勞動人民的善良、互助與捨己為人。除了艾絲美拉達,卡西莫多也是一個在書中情感豐富的角色:作為敲鐘人的他,雖然面目猙獰,但是卻為人和善、富有正義感。他對艾絲美拉達充滿了愛慕,這種愛慕並不是普通的愛,而是由感激、尊重和同情組成的,一種高潔到值得人讚頌的愛。卡西莫多也是雨果在書中“善良”的象徵,在人們的意志中,善良註定要壓倒任何邪惡,卡西莫多便這樣誕生,為人們送去雨果“面容不美麗也可以善良”的思想。

  雨果塑造了卡西莫多和艾絲美拉達這兩位“善”與“美”的代表,他們揭露了那個時代法國下層人民的美麗高潔品質,批判了上流人民的腐敗與做作。讓我們一起翻開書,去體驗歷史的滄桑風雨吧。

  二

  渺遠的鐘聲悠遠,深長,腦海中卻總揮之不去加西莫多那憂傷的眼眸和愛斯梅哈爾達那淒涼的身影。

  悲涼的故事勾勒出了一個悲哀的時代,那個時代沒有喜劇者,只是無窮的悲劇,無限的淒涼,在故事中,每個人都有鮮明的色彩,在那樣一個時代,卻註定了故事的結局。

  愛斯梅哈爾拉達剛滿16歲,她美貌絕倫、純真善良,能歌善舞。她整個人的靈魂都是美好的。她有一隻聰明絕頂的小山羊,小山羊那活潑可愛的形象時時在我眼前浮現。原本她應有美好的未來,但最後她卻以16歲的熱情在這個世界消失了。每當想到這個人我都覺得很惋惜。我感嘆命運對她的不公與不敬。同時我也看到了她堅強、忍辱負重的良好性格。

  卡西莫多的外貌其醜無比。“四面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巴,茅草似的棕色眉毛所堵塞的細小左眼,完全被一個大瘤所遮蓋的右眼,那上下兩排殘缺不全,宛如城堡垛子似的亂

  入遭的牙齒”,把這一切綜合起來看,我覺得他真是一位恐怖的野蠻人,我認為這世上不會有這麼殘缺的人吧。但人不可貌相。卡西莫多卻有著一顆美麗、純潔、善良的心靈。他喜愛斯梅哈爾達。對艾絲美拉達的種種厭惡,他毫不在乎。他試圖使愛斯梅哈爾達遠離一切傷害。但個人的實力是很有限的,最終他還是不能保護好她,最後也只好選擇殉情。

  那源自於現實卻誇大於現實的故事,那明媚的美與醜善與惡的對比,尖銳的刻畫出一片絢爛的如夢似幻的時代悲劇,諷刺了當時的統治者與教會規矩的黑暗,正如雨果的浪漫流派,曼妙的筆觸卻鮮明的寫出了人性的悲哀。

  作者在《巴黎聖母院》中就是通過強烈的莢醜對照了塑造人物、反映現實、突出主題的。作者構思了兩個王朝兩個王國;兩個法庭兩種審判;兩種法律兩個絞架;兩個社會兩種場面;兩組人物兩種命運。作者通過這種鮮明的對比,突出了作品反封建、反教會的主題。

  合上書,閉上眼,腦海裡回想著那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在十九世紀群星燦爛的法國文壇,維克多雨果可以說是最璀璨的一顆明星。他是偉大的詩人,聲名卓著的劇作家、小說家,又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 運動的旗手和領袖。這部偉大的作品《巴黎聖母院》是他的第一部引起轟動效應的浪漫派小說,它的文學價值和對社會深刻的意義,使它在經歷了將近兩個世紀的時間之後,還是在今天被一遍遍的翻印、重版,從而來到我的手中。

  在我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強烈的“美醜對比”。書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於現實生活,也被大大誇張和強化了,在作家的濃墨重彩之下,構成了一幅幅絢麗而奇異的畫面,形成尖銳的、甚至是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

  《巴黎聖母院》的情節始終圍繞三個人展開:善良美麗的少女愛斯梅拉達,殘忍虛偽的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和外表醜陋、內心崇高的敲鐘人伽西莫多。

  波希米亞少女愛斯梅拉達是巴黎流浪人的寵兒,靠街頭賣藝為生。她天真純潔,富於同情心,樂於救助人。因為不忍心看見一個無辜者被處死,她接受詩人甘果瓦做自己名義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見伽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會同情憐憫,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鐘人的脣邊。這樣一個心地高貴的女孩,竟被教會、法庭誣衊為“女巫”、“殺 人犯”,並被判處絞刑。作者把這個人物塑造成美與善的化身,讓她心靈的美與外在的美完全統一,以引起讀者對她的無限同情,從而產生對封建教會及王權的強烈憤恨。

  至於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鐘人伽西莫多,這是兩個完全相反的形象。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過著清苦禁慾的修行生活,而內心卻渴求淫樂,對世俗的享受充滿妒羨。自私、陰險、不擇手段。而伽西莫多,這個駝背、獨眼、又聾又跛的畸形人,從小受到世人的歧視與欺凌。在愛斯梅拉達那裡,他第一次體驗到人心的溫暖,這個外表粗俗野蠻的怪人,從此便將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熱情寄託在愛斯梅拉達的身上,可以為她赴湯蹈火,可以為了她的幸福犧牲自己的一切。

  這種推向極端的美醜對照,絕對的崇高與邪 惡的對立,使小說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能捲走我們全部的思想情感。這也許正是浪漫派小說的魅力所在。

  在《巴黎聖母院》中,作者以極大的同情心描寫了巴黎最下層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們衣衫襤褸、舉止粗野,卻擁有遠遠勝過那個所謂有教養、文明的世界裡的人的美德。互助友愛,正直勇敢和捨己為人的美德。小說中巴黎流浪人為救出愛斯梅拉達攻打聖母院的場面,悲壯、激烈、慷慨、驚心動魄,顯然是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七月革命中巴黎人民顯示的英勇精神和巴黎人民搗毀聖日爾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教府的事件。小說寫到這裡,還通過書中人物之口預言人民將起來搗毀巴士底獄,暗示了一七八 九年大革命的爆發。

  四

  《巴黎聖母院》的作者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在小說中,雨果以引人入勝的生花妙筆,描述了愛斯梅拉達、卡西莫多和弗羅洛等幾個主要人物命運間的糾結、衝突、毀滅,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巴黎的富於傳奇色彩的悲劇性故事,藝術性的再現了法王路易十一的法國曆史現實。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浪漫主義。這裡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反映了當時的巴黎,同時鞭撻了醜惡,歌頌了善良。

  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感覺15世紀的法國實在是有點荒唐了,當時的法國,是善與惡並存的時代,當時巴黎的法官竟然是聽力幾乎跟聾子沒啥兩樣的人,有一次,這位法官在審訊一位犯人而這位犯人正是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卡西莫多,他因為長期在聖母院裡敲鐘耳鼓膜被震破,因此成了一位聾子,也就是說他們兩個誰也聽不見誰說話。可見當時社會的荒唐。

  我感到現在的我們實在是太幸福了,而舊社會的人們生活的悽慘,我們現在應該珍惜已有的生活,不要再埋怨這個世界的不公,當你回首看看舊社會的人們你會覺得現在的生活實在是太美好了。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請不要氣餒,因為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有一位女作家,也就是《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堪稱逆境成才的典範。她在《簡。愛》裡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們是平等的……至少我們可以通過墳墓平等的站到上帝面前。"

  在這部長篇小說中還寫了當時巴黎的習俗和活動,如:選取醜大王等,給人一種全新的感受。

  

  “讀一本好書,就象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今年寒假,我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翻開了《巴黎聖母院》,走進了作者雨果的內心世界。

  這本書講述了兩個完全不是一個世界的人神奇故事。

  愛斯美拉達是個美麗的流浪藝人。她不僅外表美麗,還有一顆高尚的心靈。當詩人格蘭古瓦即將被乞丐王國絞死的關鍵時刻,她毫不猶豫地以願意和他結婚的方式救下了詩人。當副主教克洛德利等用種種卑鄙的手段逼迫她時,她也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鎮定,她還寧死不屈,在絞刑架前顯出了她的大義凜然……

  卡西莫多是個極其醜陋的聾瞎敲鐘人。他遭到了親人及整個社會的遺棄。但厄運不但沒汙染他的心,反而使他成為了一個善良的人。他多次救下了愛斯美拉達,還常幫助無家可歸的孤兒。命運給了他愛上愛斯美拉達的機會,可上帝卻在他生命結束之時跟他開了個莫大的玩笑——在另一個世界與愛斯美拉達相愛。故事是悲慘的,可他們留下的精神卻是永恆的!

  是啊,一個人不能因為自己先天不足而自暴自棄,更不能過分追求外表美。我們應該學會真誠地善待他人。要懂得珍愛生命,尊重世界上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