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生活陶藝的功能

  現代生活陶藝是人們為追求物的功能享用以及超越物質之美的藝術理想而創作的藝術形態。生活陶藝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那麼,關於生活陶藝的功能,你瞭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生活陶藝的介紹

  生活陶藝這一概念至今都還有些許模糊,儘管它被許多人拿來使用。從字面意思看,它本身屬於陶藝的一個分支,又與生活緊密聯絡***也就是有一定的實用功能***。這樣看來,生活陶藝必備兩個因素,一是實用功能,一是藝術屬性,兩者缺一不可。之所以還說這一概念模糊,是因為它與日用陶瓷以及陶瓷工藝品的屬性之間彼此相互交叉又各有不同,有時候很難明確地界定一件陶瓷到底是屬於日用陶瓷、陶瓷工藝品還是生活陶藝。

  筆者認為生活陶藝首要注重的是審美,也就是其藝術屬性,表達作者的情感和觀念,要美,這種情感和觀念常常是作者對生活的熱情及對生活的理解和態度,其次才是其實用屬性,當然實用屬性也絕對不能忽略,沒有實用性的陶瓷再美也不能算是生活陶藝。

  優秀的生活陶藝,在美的基礎上一定非常實用,好用帶給使用者的愉悅感受同樣也是一種審美體驗,生活陶藝的美也只有在使用的過程中才能淋漓盡致的展現。

  生活陶藝的功能之美

  藝術化的生活是人類生活的理想,是人們所向往的擁有完善的功能服務,同時又能超越其上美的生活以及理想化的生活形態或生活方式。作為一種理想,人們對這種生活的追求首先是從造物而開始的,它要求人們能將自由與美物化於我們生活中的物質產品和物態環境,讓藝術化的造物帶來的美的以及符合人的本性與生態要求的生活方式,並可以為使用者帶來那種超越物質之美的自由的、美的、藝術化的精神享受。現代生活陶藝作為一種兼顧生活日用以及藝術理念的藝術形態,其目的就是以能引起詩意反應的物品作為橋樑,讓人們進入藝術化的生活空間,實現生活的藝術化追求。在這裡,現代生活陶藝必須與生活接近,知生活所需。它的創作不僅要滿足生存、生活中各種實用要求,更重要的是,它還需完成“文化的、美學的乃至哲學上的價值目標”。

  現代生活陶藝是以物質之美和精神之美的統合為目的的。在實際創作中,由於創作者以藝術家為主,因而時常會有作者因為過於追求外觀形式之美以及個人主觀情感的表現,忽視了作品的使用功能和與之相關的造型規範,結果導致作品中看不中用,只能成為純藝術的現代陶藝作品。這樣的創作雖實現了現代生活陶藝的精神要求與審美目標,但卻抽去了它所賴以生存的根基——實用性,喪失了功能的支撐,作品便無法進入生活,生活日用的美化只能是紙上談兵。

  “使用功能的實現乃以物品‘資生’和‘安適’的條件為前提”。所謂“資生”就是為人所有,實現最基本的功能需求;所謂“安適”是指在使用物能夠滿足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安穩感和舒適感的需要,是建立在實用合目的性基礎上的與人為善的美。現代生活陶藝作品由於要滿足人們的實用要求,為人們生活帶來便利,所以必須認真瞭解和體會人們在使用器物時的生理——心理感覺。比如呈色素樸的陶泥常被人們用來製成各種茶具,以合飲茶所追求的古雅、自然之情,但若將其製成凳椅之類,雖然其使用功能尤在,但恐怕不會為多少人喜愛了。因為若想完整的表現陶泥的顏色與質地,採用這類材質而創作的作品則不適合施釉,因為制物觸覺滯澀,功能折扣大減,若是坐在這樣的椅子上,肯定會覺得心情不悅,自然也無法提及藝術化的生活理想了。因此,現代生活陶藝的創作若要達到“宜用”的目的,實現功能的“與人為善”之美,則必須在使用及生理感覺上都以“資生”和“安適”為目的,忽略了任何一方都有可能給人們的實用帶來不便。

  基於“資生”、“宜用”、“安適”要求上的作品創作追求的是精神世界的善和美,是為滿足人們對於怡情、怡性的環境需求而進行的精神層面的創作。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生活陶藝的創作應該注意到把使用時所得到的舒適感以及由此產生的美好印象和抒情價值加以理解運用,融功用與情感為一體,使功用中飽含人情,使詩意能夠具象為用。這樣的創作不僅讓作品有了嶄新的形式,而且還保證了作品功能不再是因為有著使用價值才具備其存在意義,而是由於功能、造型和審美情趣的完美結合,讓使用者對功能的認識增添了一份美的感受。因此,功用的價值不再停留在物用層面而是躍居於超越物質之美的精神思想層面。陸羽在《茶經》中評到“甌,越窯上,口脣不卷,底卷而成,受半生以下。越州瓷,越瓷皆青,青則宜茶,茶作紅白之色”。如圖中所示,這是一款唐大中二年的越窯茶盞,口脣外敞不卷,防止了口沿涎水,符合人們飲茶時的功能需要;整個茶盞大小合適,容量適中,考慮到了人們飲水量的多少。而設計者除了對茶盞的使用功能進行了全面而周詳的考慮,也將人們在舉杯品茗之時心中湧起的那份淡泊寧遠之情加以抽離並將其在新的製作中轉化為形式,茶盞才因此而色青如玉,外形清秀雅緻,配以盞底的卷邊荷葉,與飲茶時的心情更是相得益彰,使新的作品能與人們的實用感受互為託映,讓作品具備更積極的實用功能,給人以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享受,使功能與審美情感得以完美結合。

  實現功能與審美統一結合的現代生活陶藝作品必定是看起來眼順心舒,用起來得心應手,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使人感到輕鬆、愉快、自由的美的有用之物。就我們的創作而言,過分強調物品功能、追求實用功利的舉措雖然滿足了人們生理物質上的需要,但卻忽視了人性的豐富及複雜性,使生活陶藝成為缺乏個性及人情味的工業品。人們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常常把一切責任都推到形式上,將各色圖案無區別地與作品結合在一起。 “其實這樣的作法就只是‘生產加藝術’、‘實用加審美’,審美成為了一個外在的附屬的成分,被依附在生產、技術、和實用產品之上”,其實質仍是把實用品的審美完全歸於形式。對現代生活陶藝而言,它顯然有著外觀形式美不美的問題,外部裝飾當然能增加它的美感,但留於表面的裝飾終究膚淺,深層的美還在於功能與審美情感的融合以及由此而生的藝術化的生活之中。“瓦雪裡曾說建築有三種:一種是啞巴,不能說話;二是會說話的;三是能唱歌的。”這是一個很好的比喻,不能說話的現代生活陶藝只能成為大工業時代千篇一律的產品,讓我們感到冷漠與疏離;只會說話的現代生活陶藝正如我們上面提到的那些具有外在“形式美”的裝飾器物,淡而無味;為了實現美的生活,我們需要的是像“甌瓷”這樣會唱歌的陶藝品,它的使用以及由之帶來的審美愉悅正是功能與審美的整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