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地方立法權

  省十二屆人大會第十六次會議決定,賦予保定等4個設區市立法權。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據悉,在7月24日我省十二屆人大會第十六次會議上,通過了《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確定廊坊等四個設區的市行使地方立法權的決定》,廊坊市、保定市、邢臺市、秦皇島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自2015年8月1日起,可以依法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這是新修改的《立法法》施行後,河北省首次對設區市賦予立法權,加上此前已具有立法權的石家莊、唐山、邯鄲3個設區市,我省具有立法權的設區市已達7個。

  據介紹,相對於國家和省級立法,設區市立法一般更具有及時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擁有地方立法權後,保定市人大會機關可以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對一些事關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事項,制定更加具體可行的法律規範,有利於防止重大決策因主管領導的更換而改變,有利於依法保障當地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和改善民生,對依法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據悉,在今年3月份我國新的《立法法》出臺前,全國282個設區的市,享有地方立法權的有49個,包括:27個省會市、18個經國務院批准的“較大的市”***其中,重慶市在1997年經全國人大批准為直轄市***以及4個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2015年3月15日,《立法法》修改,地方立法權擴至所有設區的市,但具體操作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7月26日,記者從保定市6S辦獲悉,目前,保定市擬將《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個人影響市容環境衛生行為管理處罰辦法》兩個政府檔案,呈報市人大相關委員會,儘早上升為地方性法規。此外,城管借法執法問題,治理狗患缺乏法規依據等此前呼聲較大的問題,在保定擁有地方立法權後,或將得到緩解。

  保定地方獲得立法權首實施條例

  5月1日,《保定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正式實施。這是保定市獲得地方立法權後,在環保方面頒佈的首個地方性法規。

  條例以清單方式進一步明確了發改、工信、住建、環保等各相關監管部門的監管事項,同時對應監管事項確定了各監管部門的法律責任,從制度設計上解決了大氣汙染防治的缺位和失位問題。對違反法律法規、主體功能區定位、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盲目決策致使大氣環境遭受破壞的,在職責範圍內對嚴重大氣汙染事件處置不力導致嚴重後果等行為,將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條例堅持問題導向,細化防治措施。針對煤煙型汙染,該市從調整能源結構入手,劃定市、縣建成區的禁燃區,大力發展集中供熱,採取建成區城中村冬季取暖清潔能源改造,拆除特定區域的分散燃煤鍋爐,農村地區推廣潔淨煤和清潔燃燒爐具等措施。針對PM10經常成為保定市首要汙染物的現象,條例規定在建設工程方面授權相關職能部門,制定控制揚塵實施規範並負責監督。

  條例明確,將實行大氣汙染防治網格化監管,努力構建立體監督體系。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原則,建立和完善縣、鄉、村三級網格和市、縣、鄉、村、企業五級管理的大氣環境保護監管機制。建立社會監督體系,負有大氣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設立舉報電話,對受理的舉報事項應當及時依法處理;授權市政府制定舉報有獎制度,賦權單位和個人對不依法履行職責的,可以向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舉報。引用信用評價制度,管理排汙企業。建立和完善向大氣排放汙染物生產經營者信用管理制度。實行環境違法資訊共享,對嚴重環境違法行為和一年內因環境違法行為受到兩次以上行政處罰的生產經營者,由有關部門實施聯合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