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描寫白髮蘇州的散文

  餘秋雨創造了中華文化在當代世界罕見的向心力奇蹟,我們應該向他致以最高的敬意。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內容,歡迎閱讀!

  《白髮蘇州》原文:

  前些年,美國剛剛慶祝過建國200週年。洛杉磯奧運會的開幕式把他們兩個世紀的歷史表演得輝煌壯麗。前些天,澳大利亞又在慶祝他們的200週年,海灣裡千帆競發,確實也激動人心。

  與此同時,我們的蘇州城,卻悄悄地過了自己2500週年的生日。時間之長,簡直有點讓人發暈。

  入夜,蘇州人穿過2500年的街道,回到家裡,觀看美國和澳大利亞國慶的電視轉播。窗外,古城門藤葛垂垂,虎丘塔隱人夜空。

  在清理河道,說要變成東方的威尼斯。這些河道船楫如梭的時候,威尼斯還是荒原一片。

  蘇州是我常去之地。海內美景多得是,唯蘇州,能給我一種真正的休憩。柔婉的言語,姣好的面容,精雅的園林,幽深的街道,處處給人以感官上的寧靜和慰藉。現實生活常常攪得人心志煩亂,那麼,蘇州無數的古蹟會讓你熨帖著歷史走一定情懷。有古蹟必有題詠,大多是古代文人超邁的感嘆,讀一讀,那種鳥瞰歷史的達觀又能把你心頭的皺摺慰撫得平平展展。看得多了,也便知道,這些文人大多也是到這裡休憩來的。他們不想在這兒建立偉業,但在事成事敗之後,卻願意到這裡來走走。蘇州,是中國文化寧謐的後院。

  做了那麼長時間的後院,我有時不禁感嘆,蘇州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不公平的。歷來很有一些人,在這裡吃飽了,玩足了,風雅夠了,回去就寫鄙薄蘇州的文字。京城史官的眼光,更是很少在蘇州停駐。直到近代,吳依軟語與玩物喪志同義。

  理由是簡明的:蘇州缺少金陵王氣。這裡沒有森然殿闕,只有園林。這裡擺不開戰場,徒造了幾座城門。這裡的曲捲通不過堂皇的官轎,這裡的民風不崇拜肅殺的禁令。這裡的流水太清,這裡的桃花太豔,這裡的彈唱有點撩人。這裡的小食太甜,這裡的女人太悄,這裡的茶館太多,這裡的書肆太密,這裡的書法過於流利,這裡的繪畫不夠蒼涼遒勁,這裡的詩歌缺少易水壯士低啞的喉音。

  於是,蘇州,揹負著種種罪名,默默地端坐著,迎來送往,安分度日。卻也不願重整衣冠,去領受那份王氣。反正已經老了,去吃那種追隨之苦作甚?

  說來話長,蘇州的委屈,2000多年前已經受了。

  當時正是春秋晚期,蘇州一帶的吳國和浙江的越國打得難分難解。其實吳、越本是一家,兩國的首領都是外來的冒險家。先是越王勾踐把吳王闔閭打死,然後又是繼任的吳王夫差擊敗勾踐。勾踐利用計謀卑怯稱臣,實際上發憤圖強,終於在十年後捲土重來,成了春秋時代最後一個霸主。這事在中國差不多人所共知,原是一場分不清是非的混戰,可惜後人只欣賞勾踐的計謀和忍耐,嘲笑夫差的該死。千百年來,勾踐的首府會稽,一直被稱頌為“報仇雪恥之鄉”,那末蘇州呢,當然是亡國亡君之地。

  細想吳越混戰,最苦的是蘇州百姓。吳越間打的幾次大仗,有兩次是野外戰鬥,一次在嘉興南部,一次在太湖洞庭山,而第三次,則是勾踐攻陷蘇州,所遭慘狀一想便知。早在勾踐用計期間,蘇州人也連續遭殃。勾踐用煮過的稻子上貢吳國,吳國用以撒種,顆粒無收,災荒由蘇州人民領受;勾踐慫恿夫差享樂,亭臺樓閣建造無數,勞役由蘇州人民承擔。最後,亡國奴的滋味,又讓蘇州人民品嚐。傳說勾踐計謀中還有重要一項,就是把越國的美女西施進獻給夫差,誘使夫差荒婬*無度,慵理國事。計成,西施卻被家鄉來的官員投沉江中,因為她已與“亡國”二字相連,霸主最為忌諱。蘇州人心腸軟,他們不計較這位姑娘給自己帶來過多大的災害,只覺得她可憐,真真假假地留著她的大量遺蹟來紀念。據說今日蘇州西郊靈巖山頂的靈巖寺,便是當初西施居住的所在,吳王曾名之“館娃宮”。靈巖山是蘇州一大勝景,遊山時若能遇到幾位熱心的蘇州老者,他們還會細細告訴你,何處是西施洞,何處是西施跡,何處是玩月池,何處是吳王井,處處與西施相關。正當會稽人不斷為報仇雪恥的傳統而自豪的時候,他們派出的西施姑娘卻長期地躲避在對方的山巔。你做王他做王,管它亡不亡,蘇州人不大理睬。這也就註定了歷代帝王對蘇州很少垂盼。

  有關餘秋雨語錄推薦:

  1*** 人們在厭棄喋喋不休的道德說教之後,曾經熱情地呼籲過真實性,以為藝術的要旨就是真實;當真實所展示的畫面過於獰厲露骨冷酷陰森,人們回過頭來又呼籲過道德的光亮,以為抑惡揚善才是藝術的目的。其實,這兩方面的理解都太侷限。傑出的藝術,必須超越對真實的追索***讓科學沉浸在那裡吧***,也必須超越對善惡的裁定***讓倫理學和法學去完成這個任務吧***,而達到足以鳥瞰和包容兩者的高度。在這個高度上,中心命題就是人生的況味。

  2***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目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樂,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四周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喧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泊,一種無需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3*** 一般情況下,老年歲月總是比較悠閒,總是能夠沒有功利而重新面對自然,總是漫步在回憶的原野,而這一切,都是詩和文學的特質所在。老年人可能不會寫詩或已經不再寫詩,但他們卻以詩的方式生存著。看街市忙碌,看後輩來去,看庭花凋零,看春草又綠,而思緒則時斷時續,時喜時悲,時真時幻。

  4*** 如果有一天,我們突然發現,投身再大的事業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當做一個事業,聆聽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當做一個故事,我們一定會動手動筆,做一點有意思的事情。不妨把這樣的故事稱之為“收藏人生的遊戲”。讓今天收藏昨天,讓明天收藏今天,在一截一截的收藏中,原先的斷片連成了長線,原先的水潭連成了大河,而大河,就不會再有腐臭和乾涸的危險。

  5*** 我看到,被最美麗月光籠罩著的總是荒蕪的山谷。我看到,被最密集的“朋友”簇擁著的總友情的孤兒。我看到,最怨紛的蒼老嘆息總是針對早年的好友。我看到,最堅固的結盟大多是由於利益。我看到。最堅決的分離大多是由於情感。我看到,最容易和解的是百年血戰。我看到,最不能消解的是半句齟齬。我看到,最低俗的友情被滔滔酒水浸泡著越泡越大。我看到,最典雅的友情被無知的彩筆描畫著越描越淡。我看到,最早到臨終床前的總是小人。我看到,最後被告知噩耗的總是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