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浮雕造型與影青釉的使用

  瓷器在我國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它是中國的偉大發明之一。那麼,關於陶藝浮雕造型的相關知識,你瞭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浮雕與影青釉的概念

  ***一***浮雕。浮雕是雕塑與繪畫結合的產物,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種雕塑,是一種介於圓雕和繪畫之間的藝術表現形式。用壓縮的辦法來處理物件,靠透視等因素來表現三維空間,其可以充分表現綜合雕塑與繪畫的優勢。

  ***二***影青釉。青白釉是介於青白二色之間的一種釉色,釉料中含有少量鐵分經過原焰燒成而呈現淺青色調,又稱影青釉。創燒於北宋前期,景德鎮陶瓷工匠在當地白瓷生產的基礎上,成功地燒製了色質如玉的青白釉瓷器。宋應星《天工開物.陶埏》評價為:“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其優點在於釉色青翠而潤澤,釉質晶瑩透徹而顯胎,紋飾繁密而清晰,刻、劃、篦等紋飾線條流暢而潑辣,青白釉瓷不僅有色澤之美,而且還獨具一種蘊蓄豐厚質感的內在美,受到宋代以來文人士大夫的青睞。

  陶瓷雕刻技法與影青釉的使用

  ***一***陶瓷雕刻的技術手法及工藝特點。從技術手法和工藝特點上看,浮雕雕刻大致可分以下四類:1、半刀泥。“半刀泥”是刻劃花裝飾的一種特種陶瓷工藝。它用金屬小刻刀,在坯體上刻劃成深淺不一的凹面與線組成紋樣,再施釉,經高溫一次性燒成的陶瓷品種。其特點是瓷體白如玉、釉色瑩潤、刻劃紋樣生動流暢、精巧細膩、給人一種神奇悅目的美感。2、捏塑。捏塑,俗稱“捏花”,因為捏塑品種也花卉相聯盛多。捏塑的常用手法是根據造型把準備好的泥料輟成相應尺寸泥條或者捏成泥片予於成型,它提倡寫實手法,經過藝術加工,高度的概括之精巧工藝反映出大自然的美,題材廣泛。3、鏤雕。在器物坯體未乾時,將裝飾花紋雕通,然後直接或施釉入窯燒製。鏤空的紋樣一般較為簡單,多為幾何形圖案。4、堆雕。亦稱“凸雕”、“凸花”。是採用各種方法,如堆、貼、刻等,使陶瓷表面產生凸起的紋樣。一般分為高浮雕和淺浮雕兩種,也有兩者相結合的。

  ***二***影青釉在浮雕造型上的使用。景德鎮素有“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之說。對於青白瓷來說,施釉是其中一項極其關鍵的工序。施釉過厚,“薄如紙”的效果達不到;施釉過薄,又會導致釉面的缺陷。而對於有著自身特殊性的浮雕來說,它不像傳統的圓器坯體表面那樣趨於平整,而是凹凸不平,這更增添了施釉的難度,因此,浮雕器物在施釉上遵循適合自身的法則。施釉方法有很多種,有的方法適用於整體施釉,有的則適用於區域性使用,或者二種方法結合使用。由於浮雕造型的不平整性與一般施釉的均衡性的矛盾特徵,我們首先視“浸釉”為其最基本的施釉方法。浸釉又稱“蘸釉”,“將坯體浸入釉漿中片刻取出,利用坯體的吸水性,使釉漿均勻地附著於坯體表面。釉層厚度由坯體的吸水率、釉漿濃度和浸入時間決定。”其次,如果是較大型的器物。還可以嘗試澆釉的方法。此外,噴釉方法也用於整體施釉,“其適用於大型坯體、薄胎坯體、色釉製品及需要上幾種釉的坯體。”優點是可按需要獲得厚度適宜的釉層,且施釉均勻。除了整體施釉的作品以外,有些作品適合於區域性施釉。可選擇的方法有幾種。刷釉又稱“塗釉”,用毛筆或刷子取釉漿均勻地塗在坯體表面。總而言之,對具有不同造型、圖案的器物進行施釉時,要因地制宜,博採眾長,方能獲得滿意的效果。

  浮雕與影青釉結合所產生的審美意境

  浮雕的優點在於它不但訴諸視覺而且涉及觸覺。此外,它又能很好地發揮繪畫藝術在構圖、題材和空間處理等方面的優勢。二維空間中的透視縮減,陪襯主體形象的背景刻畫或虛擬,使浮雕的塑造語言比之其它雕塑具有更強的敘事性同時也不失一般雕塑的表現性。而青白釉的優點則在於其透影性強,由於釉面玻璃質強,因此在已刻畫的紋飾輪廓線內外形成積釉現象,把紋飾襯托的格外優美清新。因此說當無與倫比的藝術形式碰上因火而生的材料時便註定了影青釉浮雕藝術的成功,並帶來了獨特的審美意境。浮雕造型與影青釉相結合,二維的空間壓縮帶來三維的立體效果,以疏襯密,手法洗練。青白釉在凹凸不平的坯體表面產生深淺不一的效果,積釉處深沉、厚重,釉薄處淡雅、清新,這種微妙起伏,給人一種淡雅含蓄的感覺。以色帶筆,它強調色彩的濃淡和線條的節奏變化。宛如一幅生動的中國畫,將中國視覺藝術中最自由、最簡潔的體悟自然的表現形式發揮的淋漓盡致,它是流動的韻律之美,是概括的抽象之美。老子說:“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浮雕作品中,通過刻畫出來的缺失效果,達到了以無為有的意境。

  浮雕與影青釉結合所產生的文化內涵

  ***一***文人的平淡、尚清。尚清意識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中國文人階層信仰的一個重要的哲學範疇、美學範疇以及藝術創作原則和欣賞原則,而且也是全體中國人的一種基本生活方式。古人尚玉,以玉比德,認為做人應當如玉般通透。影青釉浮雕藝術以其青玉般的釉色、簡練沉靜的造型、樸素典雅的氣質,贏得文人階層的青睞。

  ***二***理學的嚴謹、含蓄。唐人重“情”,宋人尚“理”。“一洗漪羅香澤之態,脫綢繆宛轉之度”深刻的概括了宋代工藝美術中嚴謹、含蓄的美學格調。田自秉先生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一書中概括了宋代工藝的美學風格:“宋代的工藝美術具有典雅、平易的藝術風格。不論陶瓷、漆器、金工,傢俱等.都以樸質的造型取勝.很少有繁縟的裝飾,使人感到―種清淡美。”作為宋代藝術品中的代表,影青釉浮雕藝術的工藝之美更能將此種清新、高雅的格調錶現的淋漓盡致。其在雕刻中起、轉、承、合之處的一絲不苟彰顯出宋人嚴謹的作風;另一方面,其釉色既不火熱又非低沉,而是從青白之間流露出若隱若現的含蓄之美,技法與釉色的完美結合,將嚴謹、含蓄的理學審美思想發展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