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嚴格教育孩子的故事

  在嚴格教育孩子上是很多父母煩惱的問題,不妨採用一些故事啟發教育孩子。下面小編收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司馬光教子節儉

  司馬光系北宋大臣、史學家,他的一生不僅自己生活十分儉樸,更把儉樸作為教子成才的重要內容。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謹身節用。

  他常說:“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卻“不敢服垢弊以矯俗於名”。他教育兒子說,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為了使兒子認識崇尚儉樸的重要,他以家書的體裁寫了一篇論儉約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強烈反對生活奢糜,極力提倡節儉樸實,並明確指出:古人以儉約為美德,今人以儉約而遭譏笑,實在是要不得的。他告誡兒子:“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

  司馬光還不斷告誡孩子說:讀書要認真,工作要踏實,生活要儉樸,具備這些道德品質,才能修身、齊家,乃至治國、平天下。在他的教育下,兒子司馬康從小就懂得儉樸的重要性,並以儉樸自律。他歷任校書郎、著作郎兼任侍講,也以博古通今,為人廉潔和生活儉樸而稱謄於後世。

  :居里夫人的家教藝術

  居里夫人原籍波蘭,後為法國的物理學家、化學家,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於抓緊時間對子女進行早期教育,並能把握孩子智力發展的年齡優勢。譬如,居里夫人在女兒不到1歲時,就讓她開始所謂的“幼兒智力體操”訓練,讓她廣泛接觸生人,到動物園看動物,讓她與貓玩;讓她到公園去看綠草、藍天、白雲,看色彩絢麗的各種植物和人群;讓她到水中拍水,使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孩子大點後,居里夫人又開始了一種帶藝術色彩的“智力體操”,教孩子唱兒歌和講童話。再大些,就開始智力訓練和手工製作,如數的訓練,字畫的識別,彈琴、作畫、泥塑,讓她自己在庭園種植植物、栽花、種菜等,並抽出時間與她們散步,在散步時給她講許多關於植物和動物的趣事,如種子是怎樣在花里長成的、小老鼠和鼴鼠是怎樣打洞的、哪裡能找到兔子窩等等。她的教育都力求從實物開始,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孩子興趣。她還教孩子騎車、烹調等。全方位幼兒早期“智力體操”訓練,不僅使孩子增長了智力,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各種能力,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錘鍊了性格。

  :馬克思教女之道

  馬克思不僅是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理論家,也是一位非常慈祥的父親。他教育子女的方法不是一味說教,而是將正確的思想寓於生動的故事之中,通過故事啟發教育孩子。在女兒愛琳娜很小的時候,馬克思就給她讀完了荷馬的全部作品以及莎士比亞的許多劇作。有一次,愛琳娜被馬利亞特的航海故事所感動,儘管當時她還不懂船長是怎麼回事,但卻被故事裡的船長的事蹟深深感動。她說,我也要去做一名“船長”。她問父親,自己是否也可以“扮一個男孩子”,並“偷偷逃走了去租一艘軍艦”。父親告訴她說,這當然是完全可以的,不過在計劃還沒有完全成熟之前,不應該把這件事告訴任何人。

  對於女兒提出的問題,馬克思和燕妮總是給予具體又透徹易懂的解答。孩子提問題,有時提的不是時候,有時講的過於固執,但誰也沒有看見馬克思惱怒過,他總是那麼溫和、有耐心。雖然,有時他正在忙於其他事情,但只要孩子跑來跑去向他提問題,他都耐心解答,他從來不讓孩子感覺到她打擾了父親。

  :王羲之勸子於學

  晉代書法家王獻之自小跟父親王羲之學寫字。有一次,他要父親傳授習字的祕訣,王羲之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指著院裡的十八口水缸說:祕訣就在這些水缸中,你把這些水缸中的水寫完就知道了。

  王獻之心中不服,認為自己人雖小,字已經寫得很不錯了,下決心再練基本功,在父親面前顯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親的字型,練習橫、豎、點、撇、捺,足足練習了兩年,才把自己寫的字給父親看。父親笑而不語,母親在一旁說:“有點像鐵劃了。”王獻之又練了兩年各種各樣的鉤,然後給父親看,父親還是不言不語,母親說:“有點像銀鉤了”。

  王獻之這才開始練完整的字,足足又練了四年,才把寫的字捧給父親看。王羲之看後,在兒子寫的“大”字下面加了一點,成了“太”字,因為他嫌獨生子寫的“大”字架勢上緊下鬆。母親王獻之寫的字,嘆了口氣說:“我兒練字三千日,只有這一點是像你父親寫的!”王獻之聽了,這才徹底服了。從此,他更加下工夫練習寫字了。

  王羲之看到兒子用功練字,心裡非常高興。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兒子的身背後,猛地拔他執握在手中的筆,沒有拔動,於是他讚揚了兒子說:“此兒後當復有大名。”王羲之知道兒子寫字時有了手勁,這才開始悉心培養他。後來,王獻之真的寫完了這十八缸中的水,與他的父親一樣,成了著名的書法家。

  王羲之勸子於學,採用的是“不動聲色”的方法。王羲之對兒子沒有一句說教,卻使王獻之逐步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從小就開始確立了嚴格的治學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