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抒情散文朗誦6篇_來看看吧

  朗誦時咬字吐字是關鍵,有助於聽眾能清楚聽到朗誦者的朗誦內容,下面小編整理了三分鐘抒情散文朗誦,供你閱讀參考。

  三分鐘抒情散文朗誦篇1

  隨風吹笛

  林清玄

  遠遠的地方吹過來一股涼風。

  風裡夾著呼呼的響聲。

  側耳仔細聽,那像是某一種音樂,我分析了很久,確定那是嫡子的聲音,因為蕭的聲音沒有那麼清晰,也沒有那麼高揚。

  由於來得遙遠,使我對自己的判斷感到懷疑;有什麼人的笛聲可以穿透廣大的平野,而且天上還有雨,它還能穿過雨聲,在四野裡擴散呢?笛的聲音好像沒有那麼悠長,何況只有簡單的幾種節奏。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鄉下的農田,左右兩面是延展到遠處的稻田,我的後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樂顯然是來自麻竹林,而後面的遠方彷彿也在迴響。

  竹林裡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時候我覺得所有的林間,竹林是最神祕的,尤其是那些歷史悠遠的竹林。因為所有的樹林再密,陽光總可以毫無困難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葉,有時連陽光也無能為力;再大的樹林也有規則,人能在其間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無規則的,有時走進其間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親就告訴我們“逢竹林莫人”的道理,何況有的竹林中是有亂刺的,像刺竹林。

  這樣想著,使我本來要走進竹林的腳步又遲疑了,在稻田田硬坐下來,獨自聽那一段音樂。我看看天色尚早,離竹林大約有兩里路,遂決定到竹林裡去走一遭——我想,有音樂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時,整個人被天風海雨似的音樂震攝了,它像一片樂海,波濤洶湧,聲威遠大,那不是人間的音樂,竹林中也沒有人家。

  竹子的本身就是樂器,風是指揮家,竹於和竹葉的關係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發現,原來竹子灑過了小雨,上面有著水漬,互相摩擦便發生尖利如笛子的聲音。而上面滿天搖動的竹葉間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風,發出許多細細的聲音,配合著竹子的笛聲。

  每個人都會感動於自然的聲音,譬如夏夜裡的蛙蟲鳴唱,春晨雀鳥的躍飛歌唱,甚至颳風天裡濤天海浪的交響。凡是自然的聲音沒有不令我們讚歎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靜的夜裡聽到遠處的春雷乍響,心裡總有一種喜悅的顫動。

  我有一個朋友,偏愛蟬的歌唱。孟夏的時候,他常常在山中獨座一日,為的是要聽蟬聲,有一次他送我一卷錄音帶,是在花蓮山中錄的蟬聲。送我的時候已經冬天了,我在寒夜裡放著錄音帶,一時萬蟬齊鳴,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無數的蟬在盤飛對唱,那種經驗的美,有時不遜於在山中聽蟬。

  後來我也喜歡錄下自然的聲籟,像是溪水流動的聲音,山風吹撫的聲音,有一回我放著一卷寫明《溪水》的錄音帶,在溪水琤琮之間,突然有兩聲山鳥長鳴的銳音,盈耳繞樑,久久不滅,就像人在平靜的時刻想到往日的歡愉,突然失聲發出歡欣的感嘆。

  但是我聽過許多自然之聲,總沒有這一次在竹林裡感受到那麼深刻的聲音。原來在自然裡所有的聲音都是獨奏,再美的聲音也僅彈動我們的心絃,可是竹林的交響整個包圍了我,像是百人的交響樂團剛開始演奏的第一個緊密響動的音符,那時候我才真正知道,為什麼中國許多樂器都是竹子製成的,因為沒有一種自然的植物能發出像竹子那樣清脆、悠遠、綿長的聲音。

  可惜的是我並沒有能錄下竹子的聲音,後來我去了幾次,不是無雨,就是無風,或者有風有雨卻不像原來配合得那麼好。我瞭解到,原來要聽上好的自然聲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變化無窮,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沒有風,竹子只是竹於,有了風,竹於才變成音樂,而有風有雨,正好能讓竹子摩擦生籟,竹子才成為交響樂。

  失去對自然聲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當有人說“風景美得像一幅畫”時,境界便低了,因為畫是靜的,自然的風景是活的、動的;而除了目視,自然還提供各種聲音,這種雙重的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創造的境界。世上有無數藝術家,全是從自然中吸取靈感,但再好的藝術家,總無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為自然是有聲音有畫面,還是活的,時刻都在變化的,這些全是藝術達不到的境界。

  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藝術一定有個結局。自然是沒有結局的,明白了這一點,藝術家就難免興起“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寂寞之感。人能繪下長江萬里圖令人動容,但永遠不如長江的真情實景令人感動;人能錄下蟬的鳴唱,但永遠不能代替看美麗的蟬在樹梢唱出動人的歌聲。

  那一天,我在竹林裡聽到竹子隨風吹笛,竟忘記了時間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陽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經停了,我卻好像經過一場心靈的沐浴,把塵俗都洗去了。

  我感覺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沒有自暴自棄的理由。

  三分鐘抒情散文朗誦篇2

  紫藤蘿瀑布

  宗璞

  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淺淡的部分和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這裡春紅已謝,沒有賞花的人群,也沒有蜂圍蝶陣,有的就是這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

  “我在開花!”它們在笑。

  “我在開花!”它們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顏色便上淺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澱下來了,沉澱在最嫩最小的花苞裡。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那裡裝的是什麼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沒有摘。我沒有摘花的習慣。我只是佇立凝望,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緩緩流過。流著流著,它帶走了這些時 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痛楚,那是關於生死謎、手足情的。我沉浸在這繁密的花朵的光輝中,別的一切暫時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

  這裡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忽然記起十多年前家門外也曾有過一大株紫藤蘿,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從來都是稀落的,東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掛在樹梢,好像在察顏觀色,試探什麼。後來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園中別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種了果樹。那時的說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麼必然關係。我曾遺憾地想:這裡再看不見藤蘿花了。

  過了這麼多年,藤蘿又開花了,而且開得這樣盛,這樣密,紫色的瀑布計劃遮住了粗壯的盤虯臥龍般的枝幹,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裡滿裝生命的美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個一朵,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

  三分鐘抒情散文朗誦篇3

  聽泉

  [日]東山魁夷

  鳥兒飛過曠野。一批又一批,成群的鳥兒接連不斷地飛了過去。

  有時候四五隻聯翩飛翔,有時候排成一字長蛇陣。看,多麼壯闊的鳥群啊!……

  鳥兒嗚叫著,它們和睦相處,互相激勵;有時又彼此憎惡,格鬥,傷殘,有的鳥兒因疾病、疲憊或衰老而失掉隊伍。

  今天,鳥群又飛過曠野。它們時而飛過碧綠的田原,看到小河在太陽照耀下流瀉;時而飛過叢林,窺見鮮紅的果實在樹蔭下閃灼。想從前,這樣的地方有的是。可如今,到處都是望不到邊的漠漠荒原。任憑大地改換了模樣,鳥兒一刻也不停歇,昨天,今天,明天,它們繼續打這裡飛過。

  不要認為鳥兒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飛翔的。它們為什麼飛?它們飛向何方?誰都弄不清楚,就連那些領頭的鳥兒也無從知曉。

  為什麼必須飛得這樣快?為什麼就不能慢一點呢?

  鳥兒只覺得光陰在匆匆忙忙中逝去了。然而,它們不知道時間是無限的,永恆的,逝去的只是鳥兒自己。它們像著了迷似地那樣劇烈,那樣急速地振膈翱翔。它們沒有想到,這會招來不幸,會使鳥兒更快地從這塊土地上消失。

  鳥兒依然忽喇喇拍著翅膀,更急速,更劇烈地飛過去……

  森林中有一泓清澈的泉水,發出叮叮咚咚的響聲,悄然流淌。這裡有鳥群休息的地方,儘管是短暫的,但對於飛越荒原的鳥群說來,這小憩何等珍貴!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這樣,一天過去了,又去迎接明天的新生。鳥兒在清泉旁歇歇翅膀,養養精神,傾聽泉水的絮語。鳴泉啊,你是否指點了鳥兒要去的方向?

  泉水從地層深處湧出來,不間斷地奔流著,從古到今,閱盡地面上一切生物的生死、榮枯。因此,泉水一定知道鳥兒應該飛去的方向。

  鳥兒站在清澄水邊,讓泉水映照著身影,它們想必看到了自己疲倦的模樣,它們終於明白了鳥兒作為天之驕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鳥兒想隨處都能看到泉水,這是困難的。因為,它們只顧儘快飛翔。

  不過,它們似乎有所覺悟,這樣連續飛翔下去,到頭來,鳥群本身就會泯滅的,但願鳥兒儘早懂得這個道理。

  我也是群鳥中的一隻,所有的人們都是在荒涼的不毛之地上飛翔不息的鳥兒。

  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煩亂生活,遮蔽了它的聲音,當你夜半突然醒來,你會從心靈的深處,聽到幽然的鳴聲,那正是潺諼的泉水啊!

  回想走過的道路,多少次在這曠野上迷失了方向。每逢這個時候,當我聽到心靈深處的鳴泉,我就重新找到了前進的標誌。

  泉水常常問我:你對別人,對自己,是誠實的嗎?我總是深感內疚,答不出話來,只好默默低著頭。

  我從事繪畫,是出自內心的祈望:我想誠實地生活。心靈的泉水告誡我:要謙虛,要樸素,要捨棄清高和偏執。

  心靈的泉水教導我:只有捨棄自我,才能看見真實。

  捨棄自我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我想。然而,絮絮低語的泉水明明白白對我說:美,正在於此。

>>>下一頁更多精彩  三分鐘抒情散文朗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