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慢性溼疹的中藥方

  溼疹是由於複雜的內外因素激發而引起的一種面板炎症反應。慢性溼疹一般侷限而有浸潤和肥厚,瘙癢劇烈,容易復發。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內服方

  生地10克,白芍10克,丹蔘10克,當歸6克,生白朮10克,茯苓10克,生苡仁10克,陳皮6克,防風6克。水煎服,每日1劑。

  外用方

  枯礬、皁礬、輕粉、松香、赤石脂各30克。共研成細末,用香油調成糊狀,將藥厚厚的塗於患處,待1小時左右,藥稍幹後用紗布包裹,待其乾燥結痂自行脫落而愈。

  注意,用藥治療期間,患者要保持情緒樂觀,避免精神緊張及過度勞累;忌食辛辣、牛羊肉、魚蝦等食物。

  慢性溼疹病因

  發病原因複雜,內外因素相互作用,常為多方面。病人往往是過敏體質,這種過敏體質與遺傳因素有關,故在特定的人群中發病。

  常見的內在因素如:胃腸功能紊亂、精神緊張、神經功能障礙、內分泌失調、體內有感染病灶、腸道寄生蟲等。

  外界因素如:日光、風吹、寒冷、炎熱、搔抓、摩擦以及接觸肥皂、化妝品等,動物皮毛、植物、化學物質等也可誘發。

  慢性溼疹臨床表現

  多因急性、亞急性溼疹反覆發作演變而成,也可開始即呈現慢性炎症。患處面板浸潤增厚,變成暗紅色及色素沉著。持久不愈時,皮損紋變粗大,表現乾燥而易發生皸裂。常見於小腿、手、足、肘窩、外陰、肛門等處。

  自覺劇烈瘙癢,紅斑、丘疹、丘皰疹或水皰密整合片,易滲出,境界不清,周圍散在小丘疹、丘皰疹,常伴糜爛、結痂,如繼發感染,可出現膿包或膿痂。處理適當則炎症減輕,皮損可在2~3周後消退,但常反覆發作並可轉為亞急性或慢性。

  慢性溼疹的食療

  ***1***薏米紅豆煎:薏米30克,紅小豆15克,加水同煮至豆爛,酌加白糖,早晚分服。

  ***2***馬齒莧煎:鮮馬齒莧30~60克,水煎,每日分數次服用,並可配合外洗。

  ***3***冬瓜湯:帶皮冬瓜250克,切塊,煮湯食用。

  ***4***黃瓜煎:黃瓜皮30克,加水煎煮沸3分鐘,加糖適量,1日3次,分服。

  ***5***綠豆海帶粥:綠豆30克,水發海帶50克,紅糖適量,糯米適量。水煮綠豆、糯米成粥, 調入切碎的海帶末,再煮3分鐘加入紅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