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家姬樊素的生平簡介

  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家姬,與小蠻齊名。託白居易之名,聞名遐邇。有詩云: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唐孟棨《本事詩·事感》,其中樊素和小蠻都是女子的名字,而且這兩個女子都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家姬,二人也因為白居易的成名而成名,因為白居易在自己的作品中寫了不少關於她們倆的詩作。

  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中的樊素正如詩句中說的那樣有一張櫻桃小嘴,而且能歌善舞,深得白居易的喜愛,白居易在詩不止一次地寫過樊素,如出自《春今日宴罷》的“病共樂天相伴住,春隨樊素一時歸”,那時候白居易六十四歲,但是依然想起自己和樊素度過的的爛漫時光,可見白居易對她的喜愛。還傳說在白居易六十多歲的時候,患了風疾,於是將馬兒賣掉斌讓樊素去另尋人家,樊素十分感傷,和白居易說了好一通不捨的話,可見二人感情還是很深的。

  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中的小蠻也是白居易的舞妓,但是對於這個人也存在不少的而爭議,就是有的學者根據白居易自己寫的詩作“攜將小蠻去,招得老劉來”和白居易自己作下的註釋說小蠻是盛久的酒榼,而不是人的名字,因為是出自白居易之口,所以很有說服力。但是在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這個詩句中小蠻還是被理解為一個叫小蠻的歌妓,並且有著非常纖細靈活的腰肢,和前半句的櫻桃小口呼應。後來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這句話就用來比喻妙齡少女的曼妙身姿。

  樊素的典故

  典故一

  白居易對樊素相當喜愛,白居易的詩集中關於樊素的詩也不少比如下面這一首:

  【春盡日宴罷,感事獨吟***開成五年三月三十日作***】白居易

  五年三月今朝盡,客散筵空獨掩扉。病共樂天相伴住,春隨樊子一時歸。

  閒聽鶯語移時立,思逐楊花觸處飛。金帶縋腰衫委地,年年衰瘦不勝衣。

  這是唐文宗開成五年***836年***的春天,此時的白居易滿頭白髮,病軀奄奄,已是六十四歲的老人了。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舊時,已經是風燭殘年。酒宴散後,正值暮春三月,春盡花殘,更添傷感。白居易突然感到莫名的惆悵和寂寞,他又想起了他最心愛的歌姬樊素,然而正像詩中所說的——“病共樂天相伴住,春隨樊子一時歸”,樊素和那爛漫春光彷彿一起走遠了,留下來的只有滿懷的病愁。

  典故二

  唐孟棨《本事詩·事感》:“白尚書***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蠻善舞,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美姬樊素的嘴小巧鮮豔,如同櫻桃;小蠻的腰柔弱纖細如同楊柳。現代人形容美眉們說什麼櫻桃嘴、小蠻腰或楊柳腰,就是從白居易那裡學過來的。

  典故三

  在白居易六十多歲時,他得了風疾,半身麻痺,於是他賣掉那匹好馬並讓樊素離開他去嫁人。可是,他那匹馬反顧而鳴,不忍離去。樊素也傷感落淚說:“主人乘此駱五年,銜撅之下,不驚不逸。素事主十年,巾櫛之間,無違無失。今素貌雖陋,未至衰摧。駱力猶壯,又無 。即駱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送主一杯。一旦雙去,有去無回。故素將去,其辭也苦;駱將去,其鳴也哀。此人之情也,馬之情也,豈主君獨無情哉?”

  從上面的文字看,樊素不但文采極高,而且對白老爺子還是很有感情的。白居易心中又怎麼能不難過?但是白居易讓“未至衰摧”的樊素早點離開他,也是為了樊素將來的幸福著想。白老爺子去世時是七十四歲,距離樊素離開時又過了十多年,如果再留樊素十多年,樊素怎麼也會有三十多歲了。在古代這個年齡就算相當大了,遠不如二十來歲的她更能選得好人家,於是,白居易長嘆一聲,揮手作歌讓她離去。

  【不能忘情吟】 白居易

  駱駱爾勿嘶,素素爾勿啼;駱反廄,素返閨。

  吾疾雖作,年雖頹,幸未及項籍之將死,何必一日之內棄騅兮而別虞姬!

  乃目素兮素兮!為我歌楊柳枝。我姑酌彼金 ,我與爾歸醉鄉去來。

  譯文:馬兒你別叫了,素素你也別哭了,馬要回圈,素素要回家。我雖然老病纏身,要離開你們,但還是比項羽當年對著烏騅馬別虞姬的時候強。素素你再給我唱首楊柳枝的歌吧,我要醉一場。

  白居易的樊素與小蠻

  白居易有二侍妾,樊素與小蠻。樊素善歌,小蠻善舞。故樂天有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劉禹錫曾想要樊素,有詩道:“終須買去名春草,處處將行步步隨。”意思是想把樊素買去,改名叫春草,然後帶在自己身邊,寸步不離。想得是挺美,沒想到好朋友白樂天不幹,說樊素我離不開,要不把小蠻給你吧。白爺也把這意思寫成詩了:“還攜小蠻去,試覓老劉看。” 大概是覺得倆大詩人商量這事兒有失體統吧,白爺還在詩後掩人耳目地注道:“小蠻,酒杯也。”

  “老劉”後來要沒要小蠻,記載不詳。但這事兒,肯定是有的。唐人範攄的《云溪友議》;北宋計有功的《唐詩紀事》;以及《舊唐書》中均有記載。今人肖瑞峰有《樊素小蠻考》一文,對此專有論述,登在《學林漫錄》第十期上。

  蘇東坡最喜歡白樂天,因白詩有“東坡何所愛,愛此新栽樹”句,故而自號東坡。其《送程懿叔》詩云:“我甚似樂天,但無素與蠻”。蓋東坡自稱“性不暱婦人”也。其實,蘇東坡與歌妓應酬往還也很多。在黃州時,許多歌妓都以得到東坡的贈詩為榮。但這些,在那個可以妻妾共存的時代,實在不算什麼。

  東坡一生娶過三個王姓女子,髮妻是王弗。婚後十一年,王弗病逝,遂續娶其堂妹王閏之。二十五年後,王閏之亦病逝。東坡第三任妻子是跟隨他多年的侍妾王朝雲。又是十一年後,朝雲亦亡。從此東坡鰥居不娶,直至終年。

  白居易對樊素小蠻,頗有感情。年老遣之,時有所憶。有詩曰:“病共樂天相伴伍,春隨樊子一時歸”。

  東坡更重感情,王弗死後,東坡不僅將她葬在自己母親墳旁,還手植一片松樹。十年後,更是寫下流傳千古的悼亡詞《江城子》。王閏之死後,東坡痛斷肝腸,有祭文曰:“我少實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東坡死後,其弟蘇轍將他與王閏之合葬,幫乃兄實現了“惟有同穴”的生前願望。對於王朝雲,東坡一直視為紅顏知己,寫給她的詩最多。朝雲死後,東坡將她葬於惠州西湖孤山下,並建六如亭,亭柱上有楹聯雲:“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其深情令後人動容。

  白蘇二位,雖有妻有妾,兼時與歌妓來往,但人品道德,並無大虧。其風流業績,較之當下眾多黨政官員,可謂小巫見大巫也。報載,某地方貪官,包養二奶竟達十幾人。還有某地政府主要官員,以脅迫手段,一人幾乎“幸”遍機關女下屬。方法亦妙:入夜,先於辦公室開燈,使其常亮。而後挾女下屬去賓館開房。事畢,速回辦公室,裝作深夜辦公的樣子……

  又據報載,某地有高幹居住院區,被知情人呼為“寡婦院”。蓋因高幹丈夫經常夜不歸宿,眾多夫人每每獨守空房。高幹都幹什麼去了?原來“二奶”、“情婦”、“小三兒”等,也是時時需要去陪的。

  包二奶,養情婦,吃花酒,打茶圍,泡夜總會等,是時下某些貪官汙吏的主要政務,其卑鄙無恥行為,遠過封建時代的官僚士大夫。因為他們進行的這一切,都打著“人民公僕”的旗號;賬都算在“為人民服務”的賬簿上;花銷都出在納稅人的血汗錢裡。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