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插花有哪些需要學習的知識

  中國傳統插花具有獨特的風格和鮮明的特徵。主要表現在:追求花材的自然之美;追求花材的意趣美;善用木本花材;採用不對稱式構圖形式;賦予花材豐富的內涵與象徵性;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袖珍天地

  我國自然景色豐富多彩,人們早就懂得對自然美的欣賞和利用,「智者樂山,仁者樂水。」名山大川之佳景處均有亭臺、寺觀,遊人來此既可作宗教禮拜,又能觀賞大自然的四時美景。歷代宮苑、富宅都會聘請造園名匠,在花園裡「堆石成山,引水為池。」仿造天然景物,再進一步地將天然景色「縮龍成寸」培植在盆景裡。漢代墓道壁畫有一作品——陶質圓盆內種栽六枝紅花,盆下有方型幾座,看來當時已甚流行盆栽擺設。在唐代章懷太子墓中壁畫,有一侍從雙手捧著盆景,盆景裡有假山、小樹及樹上紅色綠色的果子***附圖***,另有侍女手執鮮花,壁畫生動地描繪出宮中「掌園」侍從的形象。王維是出色的詩人畫家,也是個盆景愛好者,古籍載:「王維以黃瓷鬥貯蘭蕙,養以倚石,累年彌盛。」始創於我國的盆景藝術,在千百年的發展下,成為一種獨特的東方藝術。

  古典插花

  在佛教藝術傳入我國以後,為盆栽造景和古典插花注入新的動力,佛殿中常有「供花」:以花皿盛載鮮花作供奉,稱為皿花、堆花,在法會時常用鮮花瓣置於花□中作為「散花」,「天女散花」成為佛教藝術裡浪漫的題材,再有用「瓶供」鮮花的形式,也就是現代的插花藝術了,「有獻蓮花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花不萎。」從簡單的瓶供,至花朵的布插及瓶花的保養,逐步形成古典的插花藝術。宋代流行「理念花」,用插花藝術來表現理學的哲理和審美觀,「以理為表,以意為裡。」另有禪房供花,以虛靈清雅佈局取勝,而皇室官宅則會運用各式花器、花籃、佈置各種豔麗花枝,成為「隆盛型」的大型盤花。

  明代邊文進有一幅清供圖,畫梅、鬆、柏、山茶花、蘭、水仙、靈芝、天竺子、紅柿、如意,巧妙地布插在銅壺裡,十種花材各有寓意,色彩是紅白綠互襯,虛實相映,是一幅描繪隆盛型加理念型插花的佳作。明宣宗朱瞻基是中國美術史裡極負盛名的藝術家,其設立的宣德畫院,大力推動藝術發展,以恢復宋代畫院的光輝,宣德朝不但創明代國勢的高峰,更在繪畫、銅器、瓷器、漆器都有輝煌的成就。他有畫作「壺中富貴」畫一隻狸貓仰望上方銅卣中盛放的白牡丹,銅卣用撞色、撞水法,並渲染陰陽色,產生銅器的立體和質感。古代插花用的器皿,種類繁多,銅器、瓷器、瓦器、玉瓶、石瓶、花籃均是可選用的花器。花器的設計也各式各樣,五孔的五嶽朝天瓶、七孔花插及多達卅三個插筒的「占星盤」。

  插花藝術在宋代與燒香、點茶、掛畫共列為「四藝」。當花開合時之際,舉辦大型花會,觀者如潮,那熱鬧氣氛可能與現時的花卉插花展覽及年宵花市的盛況相若吧。

  香賞酒賞

  古時的文人雅仕將插花藝術分成不同欣賞層次,有香賞、曲賞、酒賞、茶賞,「酒嘗新熟後,花賞半開時。」唐詩、元曲、宋詞裡有大量賞花醉歌之作,宋代歐陽修曾「插花百瓶,醉飲其間。」並有詩:深紅淺白宜相間,先後仍須次第栽,我欲四時攜酒賞,莫教一日不花開。」好一句「莫教一日不花開」,真是一個豪情柔懷的愛花之人也!酒宴賞花較合大型聚會,而插花燃香再加上一壺清茶則雅緻得多了,五代韓熙載:「對花焚香,有風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古人將生活情調提升至最高境界,現時流行的插花及香薰,都承接古風,尤其是日本的花道,將唐宋風格再創新發展,形成龐大的插花藝術系統。」「四藝」中惟獨「掛畫」在香港是處於「式微」,一部分由西方習藝回港之人,嘲諷「繪畫已死」,而香港的居所亦無太多空間佈置掛畫,加上多年來社會的美術資源絕大多數資助給所謂的「前衛藝術」活動,傳統的書畫愛好者需「自生自養」地維持創作,以求得到成績。

  歲朝清供

  在插花藝術的影響下,中國繪畫產生了一種「清供」畫,此種類似西方靜物畫的清供圖,題材豐富:四季花木、菜蔬瓜果、奇石盆景、節慶擺設、兒童玩具、文房四寶、吉祥工藝、茶具書幾,凡日常所見均能入畫,畫面大都以中置形式構圖,在疏密聚散、高低虛實中求變化,或白描,或賦彩,各施各法。畫的題材都有含意,特別是「歲朝清供圖」,多會選畫牡丹、梅、竹、水仙、石榴、佛手、壽石等來表達吉祥如意、富貴長壽之新春祝福,而「山家清供圖」則以香爐、野蔬、茶具為主,觀之令人寧心入禪。

  宋代宣和博古圖共有卅三卷,是用印拓及臨描的方式繪製銅器鐘鼎的大型畫集,留給後世寶貴的藝術資料,清人任伯年所作「吉金清供圖中銅器及銘文,是用拓印方法繪製,再畫白梅、牡丹,花木的柔美與厚重的銅器,產生對比而統一的效果。清供圖和博古圖是中國繪畫之中的特別類別,是新春佳節最合時應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