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的教學反思

  教學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概述

  作為一名新教師,大學畢業走上三尺講臺,在從事高二地理教學中,在不斷的探索和學習的過程中,我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在此做一個階段性的教學反思,認識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尋求教與學的突破點,在學習、探索和研究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形成適合二中學生的教學模式,塑造屬於自己的教學風格,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高中地理教師。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知識跨度大,實際應用強,尤其是必修三區域地理的內容,高中地理區域性與綜合性的結合體。而文綜高考的各科目中,對於文科生來說,地理又是一門門難度較大的科目,需要學生在掌握地理基礎知識,理解地理過程,分析地理現象,逐步深入,逐步深入進行地理學科的學習。而作為一名教師,則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思考如何提高教學質量,課上積極引導學生探索地理知識,課下做好跟蹤和地理知識點的落實,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好解題方法,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為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因此,針對本學期區域地理的學科特徵,我需要從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設計,教學反饋的四方面進行改進。讓學生輕鬆學習,快樂學習,有所收穫,有所進步。

  :改變教學觀念

  改變以往教師為主體,教師講授佔用整個課堂大部分時間的觀念,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充分參與教學活動自主構建高效的課堂。課堂上讓學生髮揮主動能動性,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分析區域地理的自然地理背景和社會經濟背景,研究區域的綜合地理特徵,並通過例項引導學生進行區域發展的規劃和設計,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獲得區域研究分析的能力。課堂上把時間交給學生,積極引導學生充分思考,主動提出問題,就學生提出的重點問題進行探討,對課堂中產生的疑難點進行透徹的分析。再者,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支援他們的想法,把握好教學內容的同時儘量讓每一個同學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充分激發每一個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和興趣,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他們學習地理的自信心。

  :優化教學方法

  區域地理教學內容複雜,綜合性強,課堂教學沒有很好的條理性會讓學生對知識點產生模糊的印象,容易混淆,此時,就需要教師在明晰教學脈絡,把握教學重難點的前提下,針對特定的知識點選取特定的教學方式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區域地理中涉及的世界上各個國家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特徵,有較多需要進行機械記憶的知識點,教師則可採用知識競賽的教學方式,用同學間的競爭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在理解知識框架的基礎上進行重複性的記憶工作,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比如,可將班裡四組同學分別代表四隊,教師提問,讓學生迅速搶答。分組積分,最後評估高低。此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全員的參與慾望,並注重適時的評價,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

  區域地理中,對比幾個區域的地理特徵研究其發展的異同點已然成為高考熱門,因此,對比分析、特徵研究的教學方法也應該在課堂上多有體現。比如,同時30°N緯線穿過的地區,為什麼我們的華東地區的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而中東地區則是一片片的沙漠呢?為什麼同是赤道穿過的地區,有些地方是草原,有些地方趨勢熱帶雨林呢?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區域地理背景的對比分析,在理解地理過程及其原因的基礎上進行區域地理的學習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完善教學設計

  今天我們面臨的學生存在底子薄,基礎差的問題,尤其是地理學科。由於肇慶中招考試不考地理,使得很多同學從初中開始就沒有重視地理的學習,加上文科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所欠缺,在地理學習上存在更多的困難。

  因此,我們要做到課程設計過程難易相結合,課堂上少講解,多練習,講練結合,讓學生自己動起手來,在解題的過程中發現學習存在的問題,並及時進行解決。要求教師在在教授知識的同時,貫穿地理學習的思維和方法,幫助學生達到輕鬆記憶的效果。此外,合理地創設教學情景,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並通過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學活動過程多加鼓勵學生參與課堂的討論,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氛圍,並對學生予以充分的肯定和好評。

  :做好及時的教學反思

  學生的層次不同,對於所有學生用同樣的標準,未免有些強人所難。這樣會限制學生的進步或打擊他們的自信。因此,不能要求學生都做到一百分在課堂上,針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並對他們的參與和進步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評價,積極引導每一個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讓每一位學生有所進步。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完善,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水平,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