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

  雨林***Rainforest***是雨量甚多的生物區系。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一、雨林的前途——開發還是保護

  1、在當前的背景下,面對雨林正在遭受毀滅性破壞的嚴峻形勢,應該把保護放在第一位。

  2、保護雨林的措施

  ***1***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公民環保意識;***2***加強雨林管理和寶華,建立自然保護區;

  ***3***鼓勵保護性開發,如雨林觀光、生態旅遊等;***4***加強森林緩衝區建設;

  ***5***森林選擇性採伐和更新造林相結合;***6***設立國際基金,使當地從管理和保護中獲益。

  二、溼地——地球之腎

  1、概念:泛指暫時或長期覆蓋水深不超過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時水深不過6米的沿海地區,包括各種鹹水淡水沼澤地、溼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灘塗、河邊窪地或漫灘、溼草原等。

  2、功能: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美化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蓄水防洪、淨化水質

  ***二***

  一、森林的作用

  1、既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環境資源

  2、生態功能:調節氣候、穩定大氣成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維護生物多樣性

  3、環保功能:淨化空氣、美化環境、吸菸除塵、防風固沙等

  二、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

  1、熱帶雨林的分佈

  ***1***緯度分佈:赤道南北兩側10°內,大陸向風地帶可伸展到南北緯15°——25°

  ***2***地區分佈:東南亞馬來群島、非洲剛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

  2、熱帶雨林的全球生態環境效應

  ***1***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被稱為“地球之肺”

  ***2***促進全球水迴圈、調節全球水平衡

  ***3***繁衍物種最多,被譽為世界生物基因寶庫

  三、雨林生態的優越性和脆弱性

  1、優越性:光合作用強烈、生物迴圈旺盛、生物生長迅速,群落生產力高。

  2、脆弱性:

  ***1***易破壞——雨林生長所需養分幾乎全部集中在地上的植物體內,而這部分最容易遭受人類破壞的部分

  ***2***難恢復——雨林植被一旦被毀,養分遭受強烈淋洗而很快喪失,雨林生態系統則很難恢復

  四、亞馬孫開發計劃及其影響

  1、雨林被毀的原因

  ***1***根本原因: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和貧困導致的發展需求

  ***2***直接原因:過度的遷移農業;商業性伐木;開闢大型農牧場;採礦、修路、城鎮建設

  2、亞馬孫開發計劃

  ***1***修建亞馬孫橫貫公路***2***移民亞馬孫平原***3***藉助外資、鼓勵跨國企業投資開發

  ***三***

  一、石質荒漠化

  1、概念:是指在熱帶、亞熱帶溼潤、半溼潤氣候條件和岩溶極其發育的背景下,受人為活動的干擾,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壞,導致土壤嚴重流失,溶岩大面積裸露或礫石堆積的土地退化現象。是岩溶地區土地退化的極端形式。

  2、石質荒漠化可以簡稱石漠化,在我國主要發生在南方石灰岩地貌發育典型的地區,如雲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等。

  3、原因:石灰岩地貌***喀斯特地貌***發育典型,南方夏季高溫多雨,,自然植被不斷遭到破壞,大面積的陡坡開荒。

  二、次生鹽漬化

  1、次生鹽漬化又稱“次生鹽鹼化”,指由於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鹽漬化過程。主要發生我國的華北平原、松遼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

  2、原因:***1***受人為不合理措施的影響,使地下水抬升,在當地蒸發量大於降水量的條件下,使土壤表層鹽分增加,引起土壤鹽化;***2***超采地下水或河流枯水期,導致海水倒灌。

  3、防治:健全灌排系統,採取合理灌溉等農業技術措施,防止地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鹽。

  三、水土流失

  1、概念:水土流失指“地表土壤及母質、岩石受到水力、風力、重力和凍融等外力的作用,使之受到各種破壞和移動、堆積過程以及水本身的損失現象。這是廣義的水土流失。狹義的水土流失是特指水力侵蝕現象。

  2、原因:地形陡,土質疏鬆,降水多且集中,植被稀少,生態脆弱***地形氣候過渡區***,地質災害頻繁。

  3、防治:植樹種草,調整農業/工業結構,打壩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