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概括

  對地理的理解力建立在我們對生活的觀察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1、地理環境包括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氣候的變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層得以不斷改造,生物對地理環境的作用,歸根結底是由於綠色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聯絡有機界與無機界,促使化學元素遷移;改造大氣圈,使原始大氣逐漸演化為現在大氣;改造水圈,影響水體成分;改造岩石圈,促進岩石的風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環境創造了生物,生物又創造了現在的環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環境的生物,同時又是地理環境的塑造者

  ***3***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絡、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舉例:我國西北內陸——由於距海遠,海洋潮溼氣流難以到達,形成乾旱的大陸性氣候——河流不發育,多為內流河——氣候乾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有機質含量少.

  2、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1***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緯度地帶性***:受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影響——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規律的更替,這種分異是以熱量為基礎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熱帶雨林帶,其兩側隨緯度升高,是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

  ***2***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經度地帶性***:受海陸分佈的影響,自然景觀和自然帶從沿海向大陸內部產生的有規律的地域分異,這種分異是以水分為基礎的.例如:中緯度地區***特別是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從沿海到內陸出現:森林帶—草原帶—荒漠帶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在高山地區,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從山麓到山頂的水熱狀況差異很大,從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帶.舉例:赤道附近的高山,從山麓到山頂看到的自然帶類似於從赤道到兩極的水平自然帶.

  ***二***

  1、岩石分三大類:

  ①岩漿岩***岩漿上升冷卻凝固而成***

  ②沉積岩***岩石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岩作用下形成***③變質岩***變質作用***.從岩漿到形成各種岩石,三大類岩石可以相互轉化,又到新岩漿的產生,這一運動變化過程,構成了地殼物質迴圈.

  2、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地質作用***:

  ***1***內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內部熱能,它表現為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質構造的型別有褶皺***背斜和向斜***和斷層***地壘和地塹***.

  ***2***外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趨向平坦.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岩作用.流水侵蝕地貌***V型谷***、堆積地貌***沖積扇、沖積平原和三角洲***;風蝕地貌***風蝕窪地、蘑菇***、風積地貌***沙丘***.

  3、六大板塊名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一般說來,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兩個板塊之間的交界處,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佈在板塊的交界處.生長邊界——板塊張裂處,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邊界——板塊碰撞處,常形成山脈、海溝.

  4、大氣受熱過程:太陽輻射***短波***、大氣削弱、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大氣增溫、大氣輻射***長波***、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臭氧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對可見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雲層和顆粒較大的塵埃.雲層的反射作用最顯著.

  ③散射作用: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大氣吸收地面輻射併產生大氣逆輻射***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把部分熱量歸還給地面,雲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

  ***三***

  全球近地面有7 個氣壓帶***高低壓相間分佈***,6 個風帶.

  ***1***低緯度環流:

  ①赤道低壓帶:因為熱力作用形成,氣流輻合上升,易成雲致雨,形成多雨帶.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東南亞的馬來群島***

  ②副熱帶高壓帶:因為動力作用而形成,氣流在30度緯度上空聚積而下沉,形成少雨帶***東亞季風區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區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亞的沙漠、北美美國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祕魯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亞大沙漠***

  ③信風帶: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壓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信風.

  ***2***中緯度環流:

  ④副極地低壓帶:由來自低緯的暖氣流與來自高緯的冷氣流相遇運動上升而形成.形成溫帶多雨帶.

  ⑤中緯西風帶:由副高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風,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風,習慣上叫西風,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區,在大陸西岸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歐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溫哥華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側、澳大利亞南端及塔斯馬尼亞島、紐西蘭等***

  ***3***高緯環流:

  ⑥極地高壓帶:因為熱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氣下沉,形成少雨帶.不過極地因為氣溫低,蒸發更少,所以極地屬於降水量大於蒸發量的地區,為溼潤地區.

  ⑦極地東風帶:由極地高壓帶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東北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風.

  ***4***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移動的原因: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動.△移動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單一氣壓帶或風帶作用形成的氣候型別: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氣壓帶***、熱帶沙漠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溫帶海洋性氣候***中緯西風帶***.

  ***6***氣壓帶、風帶移動形成的氣候型別:熱帶草原氣候***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低緯信風帶控制***、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中緯西風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