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學能力培養的建議有哪些

  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多樣化以及創新的教育方法和心理引導手段對提高兒童美術興趣以及繪畫技能的提高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美術教育要在教學方法上加以改革,適應兒童各方面的發展,讓兒童感受美,創造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美術教學能力培養的建議,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美術教學能力培養的建議:美術教學培養目標的轉變

  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傳統的美術教學過程就是填鴨式的教學過程,單向的知識傳授過程,教師不太重視學生的反饋及課堂反應,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學生不能充分了解教師講授的課堂知識。

  那麼當代時代環境下,在培育學生的過程中,為適應將來工作的需要,創造條件並鼓勵學生與社會實踐單位加強聯絡,著重強調實踐教學環節,將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教學的最終目標,加強與社會企業的掛鉤,積累社會經驗,做好與社會的過渡,將可以為走向社會作為過渡;系統掌握美術專業理論和必須的專業知識,提高藝術修養,從中培養專業創新精神,形成新的美術教學體系。

  在中國長期以來的的傳統教學中,教師基本採取的灌輸式的知識傳授教育,把學生當做灌輸的物件,從而使學生更加喪失主觀能動性,失去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好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主作用,構成一種和諧相長的教學關係,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將知識成為一種主動性的轉化。

  美術教學能力培養的建議:突出美術專業特色課程的教學

  當前人才市場需求和當前美術專業學生就業的實際狀況決定我們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應進一步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搞好傳統的美術理論知識和繪畫機能教學的同時,突出專業新科目特色教育,例如:藝術與科技。此專業是將藝術類各專業更加的科技化,使得設計產品的表現性更加的直接、目的性更加明確,使得產品或概念更加的實體化、多維化,所以說科學的發展離不開藝術,藝術的發展更離不開科學。而現階段我們可以更加突出科學的作用。

  隨著教學模式的改革,形成了以“學生”和“教師”為轉型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促進,發展互補,在發揮教師主動性的同時又要使教師的教學活動成果在學生的主觀學習活動中體現出來,學生的學習成果也離不開教師的統籌教導,使“雙主”教學發揮最大成效。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新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即“雙主”教學模式。教師與學生雙方相互合作、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如何去構建科學的“雙主”教學模式呢?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首先樹立在教育這個互動過程中的主動作用,樹立服務觀念。

  美術教學能力培養的建議:加強美術教學實踐基地建設

  美術教學實踐基地的建立,是使學生走向社會的重要橋樑,在實踐基地中,學生可以通過模擬的社會工作環境,學習工作技能,體驗生存環境,更加的瞭解社會生存規則以及生存所需要的勞動技能,對症下藥,使教學活動更加貼近世紀社會,打破學生的傳統思想,認識到新形勢下社會對實用型人才的要求是具有實踐操作能力。

  與企業聯合是美術教學基地建立的有效方式,在此環境下,可以將學校的理論知識在企業當中轉化成實際的生產力,將設計方案修正後的產品投入市場,使之更加完善以適應社會的需求。形成生產、學習、研發於一體的鏈條,實現可持續發展。在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經受的起社會這個大環境的考驗,為用人單位認可。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正確的看待美術教學及美術的發展和生存問題,從而去指導我們的素質教育改革。美術是人們情感的表達,是物質性上升到精神性的一種途徑,也是提高人們生活的精神性享受的重要方式。

  所以作為美術教育專業類學校,社會形勢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使美術專業學生的學習成果更加的適應社會,提高人們的審美水平與生活品質,陶冶藝術情操,使人們的精神文化得到充實。雙主教學模式便成為了目前重要的手段與形式,保證教學質量達到有效及高效,最終提高教學質量,做到教學的功能最大化。

  主動的培養人才,以為社會培養合格、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的人才為基準,注重引導不同個性素質的學生的正確發展。其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樹立整合教育的新觀念,不要總是注重單一的理論教育,輕視實踐教育,而在商品經濟的今天,教育的目的最終要轉化為生產力,那麼在教學過程中將教育理論與實踐整合,才是我們高校教育的正確方式,也是最終目標。教育是抽象的,而美術教育更是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