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喻戶曉的故事

  “家喻戶曉”表示一些人物、故事或者事件每家每戶都明白,人人都知道的意思。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古代的一本名叫《烈女傳》的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姓樑的女子,人稱樑姑,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跟她的哥哥一家人住在一起。

  有一天,哥哥和嫂嫂下地幹活去了,樑姑就在家獨自照看著哥哥的一個兒子和她的兩個孩子。當她在屋外的庭院裡洗衣服的時候,屋裡突然著起了熊熊大火,烈火將三個小孩子堵在屋子裡,情況十分危急。

  樑姑奮不顧身地衝進屋子裡,想先把哥哥的孩子救出來,但是因為屋子裡濃煙滾滾,根本分不清哪個孩子是自己的小侄兒,所以等她把孩子抱出來一看,卻發現得救的是自己的兒子。這時候,火勢越來越猛,再進去救孩子的話她自己都有生命危險。她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捶胸大哭,心裡想:這怎麼得了啊!要是我不能把哥哥的孩子救出來,自己的孩子卻得救了,這樣一來,家家戶戶不都會知道我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小人了嗎?那麼我以後將再也沒有臉去面對我的哥哥和嫂嫂了啊!不行,即使衝進去被燒死,我也得把自己的侄兒救出來!於是,她冒著生命危險再一次衝進了已成火海的茅草屋,結果孩子沒有被救出來,她自己也被燒死了。

  後來人們就用“家喻戶曉”來表示一些人物、故事或者事件每家每戶都明白,人人都知道的意思。喻,明白;曉,知道。

  【詞目】家喻戶曉

  【拼音】[jiā yù hù xiǎo]

  【近義詞】婦孺皆知、眾所周知、盡人皆知、人所共知、名聞遐邇、聲名遠播、舉世聞名、譽滿天下、遠近馳名、赫赫有名、家見戶說

  【反義詞】默默無聞、聞所未聞、鮮為人知

  【解釋】:喻:明白;曉:知道。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出自】:《漢書·劉輔傳》:"天下不可戶曉。"宋·樓鑰《繳鄭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諭***喻***戶曉。"

  【示例】:與其作不能行遠不能普及之秦漢六朝,不如作~之《水滸》《西遊》文字也。◎胡適《逼上梁山》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廣為流傳

  二:

  唐文宗時期,御史中丞李孝本因他人事發受到株連被殺後,他的女兒被召進宮,右拾遺魏暮認為這樣做有違人倫,就上書勸阻,皇帝接納他的意見並放了李孝本的女兒,皇帝在詔書中辯解說:"收李女入宮是為王子打掃宮殿,這不是家喻戶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