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畫家王原祁生平簡介

  王原祁,字茂京,號麓臺、石師道人。擅畫山水,繼承家法,學元四家,以黃公望為宗,喜用幹筆焦墨,層層皴擦,用筆沉著,自稱筆端有金剛杵。與王時敏、王鑑、王翬並稱“四王”,形成婁東畫派,左右清代三百年畫壇,成為正統派中堅人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王原祁簡介

  王原祁是清初的一位著名畫家,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王原祁簡介。王原祁字茂京,號麓臺,又號石師道人。出生於公元1642年,江蘇太倉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畫家王時敏的孫子。康熙九年,王原祁高中進士,官至戶部侍郎,人稱王司農。

  王原祁繼承了董其昌和其爺爺王時敏的畫風,當時王原祁在官場上十分受寵,因此王原祁所作的山水畫對後世有很深的影響。影響較廣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弟子非常的多,其中比較出名的有王敬銘、金永熙等人。王原祁還開創了當時的一個畫派,名字叫做婁東派。在當時,與爺爺還有王鑑、王翬一起並稱為“四王”,後來又與吳歷、惲壽平一起稱為“清六家”。

  王原祁在高中進士之後,由於其熱衷於作畫,於是就被召供奉內廷,主要負責編纂《佩文齋書畫譜》等,偶爾也會幹幹鑑定書畫真偽的活。王原祁在繪畫方面主要是得到了王時敏和王鑑的傳授,畫風基本與他們的是一個套路,都是臨古的路子。其中王原祁最喜歡臨摹黃公望,這在他的創作上也有表現出來。

  王原祁由於受到皇帝的賞識,學習他畫風的大有人在,漸漸地就形成了“婁東派”。“婁東派”在當時屬於正統派,對後世的影響也是最大的。“婁東派”的作品大都是一味的摹古,千篇一律,因此清朝山水畫的發展大不如前,這就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王原祁作品

  關於王原祁作品,大家的看法也有不同。由於王原祁擅長臨古,所以許多畫家談起他的作品也是不太能接受的。王原祁一生都致力於摹古,早期跟隨祖父王時敏學習繪畫是,就是模仿祖父的作品作畫。他的山水畫更是直接淵源於祖父,但是筆墨氣味較祖父更重一些。

  王原祁早期的作品雖然都比較優秀,但是由於一味的臨古,缺少自己的真實感受,不太被看好。比如《仿子久山水圖》,是王原祁三十歲時的作品。這幅作品臨摹的是黃公望的作品,畫面筆墨簡淡,風格古秀,與黃公望是作品十分相似。

  直到王原祁中年的時候,他才漸漸地從摹古的路子中跳脫出來,開始擁有了自己的風格。比如《富春山圖》,整個畫面行雲流水,筆墨秀潤,天上的景、山上的景、水中的景全部都被描繪下來,這幅作品也算是王原祁中年時期山水畫中的代表作之一了。

  到了王原祁晚年時期,他曾經受到了“四王”之一的王鑑指教,畫風已經漸漸地出現了一種“熟而後生”的老練狀態。比如《南山積翠圖》,這是王原祁七十歲時的作品,筆鋒幻化、意韻高古。用色也是絳翠斑駁,整幅圖就給人一個成熟老練的感覺。

  在晚清民國時期,陳獨秀、徐悲鴻等重上西洋畫的畫家,對王原祁等“四王”的繪畫風格進行了全盤的否定,導致在1988年到1990年期間,王原祁的作品拍賣的價格都非常的低。直到進入了二十一世紀,畫界才重新審視了“婁東派”,王原祁作品的市場價格開始得到提升。

  王原祁風格

  王原祁在繪畫方面得到祖父和王鑑的傳授,喜歡臨摹五代至元代時期***公元907--公元1368年***的繪畫名作,繪畫風格主要受元代***公元1279--公元1368年***黃公望影響。在技巧方面,他作畫時喜歡用幹筆,先用筆,後用墨,由淡向濃反覆暈染,由疏向密,反覆皴擦,乾溼並用,畫面顯得渾然一體。除了會畫畫,他還編寫畫論,比較著名的有:《雨窗漫筆》和《麓臺題畫稿》。王原祁還擅長做詩,作品有《罨畫樓集》3卷。

  縱觀王原祁一生的畫風,其早年跟隨其祖父王時敏學畫,他的山水畫直接淵源於祖父而面貌更強烈,筆墨氣味亦更醇厚,致力於摹古,形式變化豐富,但缺乏生活氣息和真是感受,他的早期作品如《仿子久山水圖》,是作者三十歲時的作品。此圖仿效黃公望筆意,出神入化。畫面筆墨簡淡,風格古秀。王原祁中年時期的作品,從摹古中脫出,形成自己的特色,筆墨比較秀潤,這一特點可以從《富春山圖》看出,此圖畫面雲山秀水,用筆秀雅脫俗,沒色清淡圓潤,為他中年山水畫的代表作。後又受到王鑑指教,至六十歲時作畫,已顯示出一種“熟而後生”的老練,如作者七十歲所作的《南山積翠圖》筆墨與設色境界高妙。其用筆鋒穎幻化,真率而意韻高古,生澀之處見純屬。其用色絳翠斑駁,是淺絳和青綠手法的極致運用與融合。畫面中累見筆筆交疊,色色相浸之處,全然不拘小節而直渲天然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