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蒯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蒯姓起源

  蒯氏或是一個典型的漢族姓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九十五位門閥。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介紹百家姓蒯姓姓氏源流,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蒯姓姓氏源流

  蒯***Kuǎi***姓源出有三:

  1、出自以國名為氏。據《古今姓氏辯證》載,商代時有蒯國***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的蒯鄉***。蒯國的人後來有的以國名為姓,稱為蒯姓。

  2、出自姬姓,以邑名為氏。據《風俗通》是記載,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得的後代。春秋時,蒯地成為晉國大夫得的封邑,世稱蒯得。他的子孫即以邑名“蒯”為姓,而稱蒯氏。

  3、出自姬姓,以祖字為氏。春秋時期的衛國,是衛靈公之子衛莊公的後代。衛莊公名叫蒯聵,他當太子的時候,曾經想刺殺靈公的夫人南子,失敗後出奔晉國,後回衛國,被良夫、孔悝立為衛君。後為晉軍所破,被殺。蒯聵的後代子孫以祖上的名字命姓,稱蒯姓。

  得姓始祖:蒯得。據《風俗通》是記載,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蒯得的後代。春秋時,蒯地成為晉國大夫蒯得的封邑,他的子孫即以蒯為姓,而稱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望族居於襄陽郡,即現在的湖北省襄陽縣。故蒯氏後人奉蒯得為蒯姓的得姓始祖。

  蒯姓遷徙分佈

  蒯氏或是一個典型的漢族姓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九十五位門閥。蒯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代有諸侯國蒯國***今河南省洛陽市西的蒯鄉***,居於此的國人多以國名為姓,稱為蒯氏。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得,被封地於蒯***同上***,他的子孫就一封邑名為姓,也稱為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同樣,衛國衛莊公名為蒯聵,他的子孫就取其名的一字為姓氏,稱為蒯氏。漢時,河南出現了名為蒯鄉的地方***今河南省洛陽市西郊澗水東岸***,當時的居民都以蒯為姓氏。蒯姓主要分佈在湖北省襄陽一帶。

  今湖北省的襄陽襄城區、宜城縣、安陸縣、武漢市,上海市,天津市,北京市,重慶市,安徽省的巢湖市、合肥市、壽縣、六安市、蕪湖市、安慶市,江蘇省的徐州市、丹陽市、蘇州市、鹽城市濱海縣、淮安市、宜興市、沭陽縣、揚州市江都區,河南省的鄭州市、虞城縣、洛陽市、商丘市、濮陽市、永城市,山東省的濰坊市、濟寧市、棗莊市、菏澤市成武縣,湖南省的常德市桃源縣、衡陽市、益陽市,山西省的朔州,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和浩特市,江西省的彭澤縣,貴州省的貴定縣,廣東省的懷集市、潮洲市,美國,德國等地,均有蒯氏族人分佈。

  蒯姓歷史名人

  蒯 通:漢代人。當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時,他活躍於政界,為人出謀劃策,以口才好和計謀高聞名天下。

  蒯 祥:明代營繕。官至工部侍郎,食俸一品。自永樂至天順,舉凡內殿陵寢,都是他營繕的。他能用兩支手各握一支筆畫龍,合在一起象一條龍一樣。皇帝每每稱他為“蒯魯班”。

  蒯光典:清朝人,知識極為廣博,文章也極也,對古代文獻加以整理注說考證,深受學界好評。所做的事業,光大華夏文化,功在千古。

  蒯姓郡望堂號

  郡望

  襄陽郡:東漢朝建安十三年***戊寅,公元198年***分南郡、南陽兩郡各一部份置襄陽郡,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樊襄城區***,其時轄地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宜城縣、當陽縣、遠安縣等一帶,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樊襄城區***。晉朝時期入為荊州治所。南北朝時期樑國置為南雍州,西魏改為襄州。隋朝時期改為襄陽郡。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高宗李淵平定王世充後,改為襄州,因原隋朝舊名而領襄陽、安養、漢南、義清、南漳、常平六縣。州置山南道行臺,統交、廣、安、黃、壽等二百五十七州。唐朝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撤酇州,以陰城、谷城二縣來屬於。唐朝武德七年***甲申,公元624年***罷行臺為都督府,督襄、鄧、唐、均、淅、重七州。唐朝貞觀元年***丁亥,公元627年***廢重州,以荊山縣來屬於。唐朝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廢都督府。唐朝貞觀八年***甲午,公元634年***廢鄀州,以率道、樂鄉二縣來屬於。又撤常平入襄陽,撤陰城入谷城,撤南津入義清,撤漢南入率道。唐朝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為襄陽郡。唐朝天寶十四年***乙未,公元755年***置防禦使。唐朝乾元元年***甲午,公元874年***復為襄州。唐朝上元二年***乙亥,公元675年***置襄州節度使,領襄、鄧、均、房、金、商等州,自後為山南東道節度使治所;轄領襄陽、鄧城、谷城、義清、南漳、樂鄉諸縣。以後襄陽為歷朝郡、州、道、府之治所。

  堂號

  襄陽堂:以望立堂。

  輔國堂:南宋時蒯恩官拜龍驤。他膽力過人,伐廣固,斬徐道復,襲金陵、伐蜀、討司馬休之,戰功累累,封新寧縣男。武帝北伐時,留他在京保衛太子,命朝士與他相交。他更加謙虛謹慎,對待部下官兵寬厚仁愛。歷官輔國,淮陵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