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忘懷的鄉村回憶故事

  編者按:作者回憶起改革開放前的生活,那個純真的年代給他留下了難以忘記的感受,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的回憶吧!

  今天,我駕駛著車穿行在大街小巷,突然手機響了,一看是村長打來的。我馬上把車靠在路邊,急忙接了村長的電話。村長說:“你明天中午一定要趕回家來,我們村每年這一天都要辦一回壩壩宴。這是為了大家團聚、相互暢談的一次盛會,希望你一定參加。”村長的話讓我想起了曾經的那段時光。

  我出生在一個山青水秀卻並不富裕的山村。那時,生活貧困連飯都吃不飽,集體生產,全靠掙工分分口糧。聽父親說:“男主要勞動力一天評十分,女次要勞動力一天評八分。有事耽誤要給隊長請假。口糧又按人口多少和工分多少來分取。”

  那時候,鄰里鄉親很和善。我記得在山坡上分紅苕的時候,家裡人多勞動力少的就犯愁了。而且分紅苕總是在下午收工的時候進行,很多時候都是在晚上九、十點鐘才能分完。有勞力的總是幫著勞動力少的把紅苕挑回家,沒什麼報酬,可大家還是相互幫襯著。最讓人刻骨銘心的是,每年秋天收稻子的時候,是人們最累又最有希望的時候。人們總是在太陽最熱的時間收割稻子,打下的稻子要在晒場裡晒乾了才收回。可每到這個時節,“天中雨”特別多,多少時候人們正在吃飯的時候,大雨就來了,隊長一聲“搶天中雨”,大家放下碗筷就忙著搶收稻子,那種幹勁是城裡人無法感受得到的。人們在忙完秋收的時候,還要給國家交公糧。在交公糧的時候,總是隊裡強勞動力幹,他們挑著糧食排成長隊,幹勁十足,要挑在幾公里路外的集市上的糧站去交。

  農民的功勞誰能記得?他們默默的付出,得到了多少……回想那個時代,我的淚水總是不由自主地奪眶而出。是啊!在那個艱苦的年代,人們靠著勤儉節約、起早貪黑為了一家的生活忙碌著。

  那時,人們沒有休息的假日,只有下雨才能休息。我記得有一年冬天下了一場大雪,人們都在家休息。有的忙著家務,有的男人打點撲克,有的下著象棋***絕不賭博***,都玩得興高采烈的;女人忙著針線活,給一家人縫補衣服做鞋,大家相互拉點家常,十分很開心。

  每年一家都要喂上一兩頭豬,在春節前宰殺。宰殺的時候總是要煮一大鍋,給鄰里相親每家送上一碗。我至今都難以忘記那碗濃香的飯。在當時是多麼可口,又是多麼讓人奢望。過春節時,人們你給我送點雞蛋,我給他送點鴨蛋豬肉什麼的,人們純真的情感,鄰里的友誼,是用語言難以形容的。

  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遍祖國的每一個角落,鄉親們又從農村分散到祖國的大江南北,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艱苦奮鬥在各條戰線上。

  如今,高樓大廈林立,水泥道路四通八達,各型小車在山村穿越……生活再怎麼美好,可是總也忘不了過去有苦有樂、互相幫助的純真年代,給我們這一代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思念!

  壩壩宴,連線著純樸的鄉親曾經一起生活居住的那份鄉情!

  作者|林旭茂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