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病毒的破壞性有哪些

  電腦病毒我們需要預防,電腦病毒的破壞性又有多大呢!需要我們這麼重視!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相關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電腦病毒主要表現和破壞性為:

  ⑴機器的執行速度明顯變慢。

  ⑵機器硬體沒有問題,機器卻頻繁宕機。

  ⑶對檔案或資料進行修改,如修改檔名稱、改寫檔案內容、甚至刪除檔案。

  ⑷機器不能識別和進入硬碟,或硬碟不能引導系統使我們不能使用硬碟。

  ⑸機器或檔案被自動加密,本來無密碼的機器,開機時卻出現“請輸入密碼”。

  ⑹裝置的記憶體空間被無故佔用,不能執行原來可以執行的程式檔案,如不能執行FOXBASE。

  ⑺磁碟引導區或DOS的命令外殼檔案受攻擊,如COMMMAND.COM被破壞,出現“壞的或者失去了命令直譯器。”

  ⑻對印表機列印的破壞,如使印表機列印速度變慢、打印出現異常字元、在調入漢字驅動程式後不能列印漢字等。

  ⑼機器的顯示螢幕被騷擾,莫名其妙地出現一些字元或者演奏音樂等。

  破壞性是計算機病毒的最終目的,所有病毒程式都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破壞目的而被編寫的,有蓄意破壞的,也有是為了經濟利益的,所有的病毒程式都是一段可執行程式,當電腦中病毒後,啟動系統時,除了執行一些基本的程式之外還要執行這些病毒程式,這樣計算機病毒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影響電腦的啟動速度.

  電腦病毒的預防

  系統中感染了CIH病毒時,由於病毒時刻在監視系統中的檔案使用情況,造成系統效率降低,而且有些自解壓檔案在病毒感染後被破壞,清除病毒後也不能使用,尤其是病毒發作時造成的破壞,後果更為嚴重。目前,防止CIH病毒的傳染和破壞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實時監測,不讓病毒進入系統,如KILL98就採用了這種方法,其優點是比較安全,但影響系統的速度,有可能誤報,而且對使用染有病毒的檔案不方便。二是定期對系統進行病毒檢查,清除檔案中的病毒,這種方法比較簡單,系統效率影響不大,但安全性不高。

  實際上,CIH病毒第一次進入機器記憶體時,系統中感染病毒的檔案是很少的,只是由於未能及時發現,才使病毒得以傳播和蔓延。許多防毒軟體在檢查檔案中的病毒特徵時,由於病毒程式碼先於防毒軟體獲得檔案的操作權,從而將病毒程式碼寫進檔案中,這就造成了系統中幾乎所有的32位可執行檔案都感染了CIH病毒的現象。

  檔案中的CIH病毒的檢測比較簡單,只要從32位可執行檔案的PE檔案頭的偏移28H處獲得程式的***地址,對***程式段進行掃描即可。

  根據CIH病毒在感染檔案前對病毒特徵的判別,我們可以人為地在PE格式的EXE檔案頭的前一個位元組的位置處寫上55H或一個非零值,以騙過病毒對檔案是否染毒的判別。而大多數防毒軟體在防毒後,保留了檔案頭中的病毒特徵,相當於對這些檔案進行了免疫。

  由於病毒主要來源於因特網和光碟,光碟檔案上的病毒無法清除,始終是系統的隱患,而使用第一種方法則有可能使使用者從網上下載檔案失敗,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根據對病毒程式碼的分析,我們介紹一種方法,它既不影響系統效率,也能使使用者放心地使用網上下載的檔案和光碟上的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