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該怎樣複習

高中生物雖然在各個學科中並不是重點,但是生物的高考成績依然關係到總成績,所以,不能忽視生物成績,尤其在複習階段更應該制定好生物複習計劃,採取恰當的複習方法來學習,這樣才能穩步提升生物成績,下面就是高考生物複習方法與技巧,請參考。

一、充分理解考綱要求

不僅老師對《考綱》要了如指掌,學生也必須十分明確高考的要求,知道自己該在那些方面下工夫,明確自己的任務和方向,以使自己的複習目標和複習行為與老師的要求合拍,減少師生之間的無謂的內耗,與高考先來次“零接觸”。

二、制定科學的複習計劃

1.時間分配,就是把複習時間劃分成不同的階段,並針對不同階段的特點確定複習任務,做到胸有成竹,有條不紊;

2.有所側重,就是時間不能平均,必須向重點章節傾斜,如新陳代謝和遺傳變異等章節;

3.教學分層,結合學生不同層次的實際情況,講解時要有所區別,既要培優又要輔差,使每個學生有明顯的不同程度的進步;

4.整體複習與階段複習計劃相配套,整體複習計劃精確到月,階段複習計劃應精確到詳細列出每週的複習任務和進度;

5.適當調整,根據已完成的複習情況來調整計劃,強化薄弱環節;或者根據考綱的變動而及時修訂計劃等;

6.確定模擬測試的時間、次數和分層輔導的安排等。

三、重視基礎知識

高考試題年年變,而解題所依據的基礎知識卻是相對不變的,所以紮實的生物學基礎知識是學生取勝高考必須具備的。生物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要求較高,當然僅是熟記這些基礎知識是遠遠達不到高考要求的,還必須深刻理解和把握這些基本概念、規律、原理的內涵和外延,做到提取準確,遷移靈活,運用合理。這樣,才能解決考題中設定的新情景問題。

四、加強能力訓練

生物高考的解題能力主要包括:閱讀分析資訊的能力、提取應用資訊的能力、綜合表達資訊的能力。資訊的呈現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影象、圖表等等。這些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引導學生在平時的月考、周練、限時練習中學會分析:試題考查的是什麼知識點?怎麼考的?從什麼角度考的?為什麼這樣考?還可能怎樣考?我的解法錯在哪裡?我的答案與標準答案有何差距?應如何消除這種差距?如何破題……通過對解題思維過程的訓練而逐步提高解題能力。

五、舉一反三精做題

有的老師要求學生重新溫習課本後的思考題目,有的同學會說,這些題目高二的時候已經做過了,現在還有必要再做一遍嗎?其實複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重複不斷加強的過程。當然,作為高三複習,僅僅依靠課後的題目肯定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一定的習題來鞏固。

生物複習中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但不是盲目進行,越多越好。首先要選好題目,而不是一味攻克難題。做題過程中,也要對題目勤加反思。做完一道題不能滿足於題目的答案,應該多想一想能否改變題目的條件,該怎樣解答?解題的方法是不是隻有惟一的一種?可不可以另闢蹊徑,嘗試新的解題思路。這樣,做一道題,你所收穫的就不僅僅是這道題本身。

除了利用課堂時間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分析外,還應該自覺主動地將每次做題後的典型錯誤摘錄下來形成自己的錯題集,每一次練習或考試後,要對差錯做出詳盡分析,找出錯誤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還是非知識性的失誤。對出現的差錯要作記載,每隔一段時間都要進行一次成果總結,看看哪些問題已經得到徹底改正,那些問題尚未根除,又新添了什麼問題,從而不斷消除生物複習中的疑點、盲點;然後因人而異地採取強化的糾錯方式加以解決。

高考生物複習的三點建議

1、迴歸教材:根據考綱說明中的知識內容及要求條目,回憶書本內容,然後對課本精讀,不遺漏任何知識點。旁欄閱讀、探究和課文後面的討論部分往往與考綱說明中的要求Ⅱ有關,不可忽略。同時要對相關聯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如各種研究方法、實驗方法、統計方法的比較;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歸納,如涉及骨架一詞的內容有:生物大分子單體的碳鏈骨架、生物膜的磷脂雙分子層骨架、細胞質中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的細胞骨架、磷酸—脫氧核糖交替排列組成的DNA分子基本骨架。

2、適度解題:是為了鞏固提高和維持一種較佳的解題狀態。有些習題包括某些地區的統考試題不夠嚴謹,甚至含有科學性錯誤,任課教師對佈置給學生做的習題要經過精心篩選,不能給考前的學生造成新的困惑。

3、重溫做過的習題(易錯題):考生最好重溫一遍自己做過的某些典型習題,使之印象更深刻,同時鞏固掌握解題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