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國際物流導論複習資料

第一章 國際物流概述
  第一節 國際物流概念
  一、國際物流:是組織原材料、在製品、半成品和製成品在國與國之間進行流動和轉移的活動,是發生在不同國家之間的物流,也稱國際大流通和大物流。
  二、國際物流的特點:(一)經營環境存在著較大差異。(二)高風險性。(三)物流資訊化具有先進性。(四)主要運輸方式具有複雜性。(五)國際物流的標準化要求較高。
  三、國際物流的分類
  (一)進口物流和出口物流
  (二)國際商品物流、國際展品物流、國際軍火物流、國際郵政物流和國際逆向物流
  國際商品物流:指通過國際貿易實現的交易活動的商品在國際間的流動。(有去無回)
  國際展品物流:指以展覽、展示為目的,暫時將商品運如一國境內,待展覽結束後再復運出境的物流活動。(有去有回)
  國際郵政物流:指通過國際郵政運送系統辦理的包裹、函件等遞送活動(門到門或手到手)。
  國際逆向物流:指對國際貿易中迴流的商品進行改造和重修的活動,包括迴圈利用容器和包裝材料、退貨、調貨等,是目前物流領域中的熱點。
  第二節 國際物流系統
  一、國際物流系統的組成:國際物流系統由商品的包裝、儲存、運輸、檢驗、外貿加工及國際配送等子系統構成。儲存和運輸子系統是物流的兩大支柱,產生時間和空間效益。
  (一)國際貨物運輸系統
  外貿運輸的兩段性:指外貿運輸分為國內運輸段和國際運輸段兩段。
  (二)外貿商品儲存系統
  儲存保管的作用:克服外貿商品使用價值在時間上的矛盾,創造商品的時間價值。
  (三)進出口商品裝卸與搬運子系統
  國際物流裝卸與搬運作業,是商品短距離的搬移,是倉庫作業和運輸作業的紐帶和橋樑,也實現物流的空間效益,保證商品運輸和保管的連續性。
  (四)進出口商品的流通加工與檢驗子系統
  流通加工與檢驗的作用:使商品發生一定的物流和化學以及形狀變化的加工過程,促進銷售,提高物流效率,保證產品質量。
  (五)商品包裝子系統
  包裝標誌:便於識別貨物和計數,主要有運輸標誌和指示性、警告性標誌兩種。
  1、運輸標誌:習慣稱為嘜頭或嘜。通常由三部分組成:收貨人及發貨人名稱的代用簡字或代號和簡單圖形;目的港(地)名稱;件號。有的還列入合同號碼、信用證號碼或進口許可證號碼等。
  2、指示性、警告性標誌。目的:提醒注意,保障貨物和操作人員的安全。
  (六)國際物流資訊子系統。主要功能:採集、處理和傳遞國際物流和商流的資訊情報
  二、國際物流網路系統
  (一)國際物流網路系統的概念:指由多個收發貨的節點和它們之間的連線所構成的物流抽象網路以及與之相伴隨的資訊流網路的有機整體。
  節點:指進出口國內外的各層倉庫,如製造倉庫、口岸倉庫。作用:實現國際物流系統的時間效益,克服生產和消費時間上的分離。
  連線:指連線收發節點的運輸連線,如海運航線、鐵路線、飛機航線等。作用:使貨物產生空間位移,實現貨物的空間效益。
  三、經濟全球化下國際物流系統的運作
  (一)全球化採購
  1、全球化採購發展的推動力:(1)跨國公司生產基地的全球化分佈;(2)生產企業與專業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同步全球化(3)多式聯運的發展和國際航線的形成。
  2、全球化採購的優勢:(1)擴大供應商比價範圍,提高採購效率,降低採購成本;(2)可以利用匯率變動進一步降低商品的購買成本。(3)實現採購過程的公開化和程式化。(4)實現生產企業從為庫存而採購到為訂單而採購。(5)實現採購管理向外部資源管理轉變
  (二)全球化生產
  企業在全球化範圍內組織生產具有的優勢:(1)可以更好地接近目標市場,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求(2)可以獲取資源優勢,降低生產成本;(3)可以避開東道國的貿易壁壘限制,更順利地進入國際市場;(4)降低物流費用,降低成本,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5)可以獲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6)可以獲得東道國的優惠政策。
  (三)全球化配送
  配送:在經濟合理的區域範圍內,根據使用者要求,對物品進行揀選、加工、包裝、分割、組配等作業,並按時送到制定地點的物流活動。
  (四)國際物流網絡合理化措施
  第三節 國際物流法律法規簡介
  一、《海牙規則》:是《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的簡稱。我國雖未加入該公約,卻把它作為制定我國《海商法》重要參考。
  (二)《海牙規則》的主要內容
  1、承運人最低限度義務:承運人有責任提供適航船舶,妥善管理貨物,否則將承擔賠償責任。
  2、承運人運輸貨物的責任期間:從貨物裝上船至卸完船為止。兩種情況:鉤至鉤期間;舷至舷期間。
  3、承運人的賠償責任限額:承運人單位最高賠償額為100英鎊。
  4、承運人的免責:分為過失免責和無過失免責兩類。
  5、索賠與訴訟時效
  索賠通知:貨物滅失或損壞明顯,索賠通知為承運人將貨物交付給收貨人時;
  貨物的滅失或損壞不明顯,收貨人在收到貨物之日起3日內將索賠通知提交承運人。
  訴訟時效:貨物交付之日或應交付之日起一年內。
  6、託運人的義務和責任
  (1)保證貨物說明正確的義務;(2)不得擅自裝運危險品的義務;(3)損害賠償責任
  7、運輸合同無效條款
  8、適用範圍:在任何締約國所簽發的一切提單;不適用於租船合同,但如果提單適根據租船合同簽發的,則符合公約的規定。
  (三)《海牙規則》存在的主要問題
  (1)較多地維護了承運人的利益
  (2)未考慮集裝箱運輸形式的需要(海運集裝箱始於1956年)
  (3)責任期間的規定欠周密,出現空白期間。
  (4)單位賠償限額太低,訴訟時效期間過短,適用範圍過窄
  (5)對某些條款的解釋至今仍未統一。
  二、《漢堡規則》
  《漢堡規則》是《聯合國海上貨物運輸公約》的簡稱。
  (一)《海牙規則》修改的兩種思路:以英國、北歐等海運發達國家的船方利益為代表,由國際海事委員負責起草修改,最終產生《海牙維斯比規則》;以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代表了貨主的利益,主張徹底修改《海牙規則》,最終產生《漢堡規則》。
  (二)《漢堡規則》的主要內容
  《漢堡規則》明顯擴大了承運人的責任。
  1、承運人的責任原則:
  《漢堡規則》確定了推定過失與舉證責任相結合的完全過失責任制(損失系由承運人的過失所造成,承運人應承擔賠償責任);
  《海牙規則》規定承運人的責任基礎是不完全過失責任制;《漢堡規則》較《海牙規則》擴大了承運人的責任
  2、承運人的責任期間
  《漢堡規則》:承運人的責任期間從承運人接管貨物起到交付貨物時止
  《海牙規則》:鉤至鉤或舷至舷;《漢堡規則》明顯延長了承運人的責任期間
  3、承運人賠償責任限額
  《漢堡規則》:以每件或每單位相當於835特別提款權或毛重每公斤2.5特別提款權的金額為限,二者中以較高者為準。
  《漢堡規則》的賠償不但高於《海牙規則》,也比《海牙-維斯比規則》的規定高25%。
  4、對遲延交付貨物的責任
  《漢堡規則》:承運人應對因延遲交付貨物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海牙規則》和《海牙維斯比規則》都沒有上述規定
  5、承運人和實際承運人的賠償責任
  承運人將全部或部分貨物委託給實際承運人辦理時,承運人仍需按公約規定對全部貨物負責,承擔連帶責任
  6、託運人的責任
  託運人的責任是過失責任,且不負舉證責任,由承運人負舉證責任
  7、保函的法律地位
  保函:託運人為換取清潔提單,向承運人出具承擔賠償責任的協議。
  8、索賠通知及訴訟時效
  索賠通知:貨物滅失或損害明顯,收貨人可在收到貨物後第一個工作日向承運人遞交貨物索賠通知;貨物滅失或損害不明顯,收貨人可在收到貨物後15天內向承運人遞交貨物索賠通知;對貨物延遲交付造成的損失,收貨人可在收到貨物後60天內向承運人遞交貨物索賠通知;
  訴訟時效:兩年。且可在時效期限內,提出延長。
  9、管轄權和仲裁的規定
  《海牙規則》、《維斯比規則》:船公司所在地法院管轄
  《漢堡規則》擴大了管轄權,《漢堡規則》:爭議雙方可達成書面仲裁協議
  10、規則使用範圍:適用於兩個不同締約國間海上運輸合同,其中租船合同特殊情況下適用。
  三、《維斯比規則》
  《維斯比規則》是《修改統一提單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議定書》的簡稱。
  (二)《維斯比規則》的適用範圍
  1、擴大了規則的適用範圍:只要提單或為提單所證明的運輸合同上有適用《維斯比規則》的規定,該提單或運輸合同就要受《維斯比規則》的約束。
  2、明確了提單的證據效力:彌補了《海牙規則》關於提單轉讓至第三人的證據效力。
  提單載明的內容具有最終證據效力
  3、強調了承運人及其受僱人員的責任限制
  雙重訴訟的權利,即貨主在其貨物遭受損害時,可以以承運人違法運輸合同或以其侵
  權為由向承運人起訴。這時承運人便不能引用《海牙規則》中的免責和責任限制的規定;
  《維斯比規則》第三條規定使得合同之訴和侵權之訴處於相同地位:承運人的受僱人員或
  代理人也享有責任限制的權利;人們稱這一條款為喜馬拉雅條款,它保護了船東的利益。
  4、提高了承運人對貨物損害賠償的限額:每件或每單位的賠償限額為10000金法郎,或以受損貨物毛重每公斤30金法郎為標準,取兩者較高的;規定喪失賠償責任限制權利的條件。
  5、增加了集裝箱條款:可將一個集裝箱或托盤視為一件貨物。
  6、訴訟時效的延長:《維斯比規則》規定只要雙方當事人同意,訴訟時效可適當延長。
  (三)1979年修訂《海牙維斯比規則》的議定書:主要將賠償金額計算標準改為特別提款權。
  第四節 國際物流的發展趨勢
  一、物流企業向集約化與協同化方向發展
  二、物流服務的優質化與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
  三、第三方物流快速發展且在物流產業中逐步佔據主導地位
  第三方物流:指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間商提供的服務,可根據客戶的不同需要,提供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務
  四、綠色物流是國際物流發展的又一趨勢
  綠色物流的提出源於物流負的外部性,如噪聲、汙染、交通阻塞等。
  綠色物流包括對物流系統汙染進行控制,逆向物流系統的建立等。
  五、物流產業將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物流企業模式即物流產業經營型別向著多樣化、細分化方向發展
  六、資訊化、自動化和網路化
  七、智慧化
  八、柔性化:據消費需求的變化來靈活調整生產工藝的實現,要靠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統,物流柔性化即要根據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