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藥物治療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影響頸椎的穩定性,產生一系列病理性改變。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西藥療法:主要是消炎止痛藥,如消炎痛、萊普生、阿斯匹林、芬必得等,但從藥時間不可超過兩週,若不見效即要更換治療藥物。另外可加用維生素B1、B2或三磷酸腺苷等效果更好。

  頸椎灸前灸後注意事項及調養

  1.施灸前要保持心情平靜,不要有較大的情緒波動,同時要在施灸前喝一杯溫開水***水溫應高於體溫***,艾灸時注意保暖,不要吹風,容易受涼受寒,夏季艾灸不宜吹空調。

  2.對於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的人、高熱、昏迷、抽風、身體極度衰弱等情況時,不要施灸;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身體發炎部位禁灸。

  3.失眠症患者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在飯前空腹時和飯後立即施灸。

  4.灸後要保持心情平靜,努力做到忘掉疾病、忘掉煩惱,這樣才有利於使艾灸達到更好的療效。

  5.灸後適當多飲水***水溫燙嘴皮子為宜***或多食稀粥,因為艾灸過程中會通過面板蒸發一部分水分,多飲水有助排洩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6.施灸後可能會出現發熱、口渴、上火、面板瘙癢,有的會起紅疹、疲倦、便祕、尿黃、出汗、牙痛、耳鳴、陰道不規則流血、全身不適的現象,一般不要驚慌,繼續艾灸後這些症狀就會消失。也可以艾灸足三裡穴、湧泉穴引火下行,或多喝水,必要時停灸或隔天灸,很快上述症狀就會消失。

  頸椎病的型別

  1.脊髓型頸椎病

  ***1***脊髓型頸椎病的病理特點是膨出的頸椎間盤組織、增生的椎體後緣骨贅、向下滑脫的椎體、增厚的黃韌帶和椎管內腫脹的軟組織形成混合性突出,對脊髓造成壓迫;或由於血管因素的參與,導致脊髓缺血、變性壞死,並由此而引起脊髓長傳導束功能障礙。

  ***2***表現為兩下肢的波浪型、進行型麻木和運動障礙。患者感到下肢無力,行走不穩,步態笨拙,主訴有“腳下踩棉花"的感覺。

  ***3***上肢症狀不典型,主要為沉重無力,根性痛並不多見。

  ***4***體檢見下肢肌張力增高,肌力減退,膝、踝反射亢進,可見到髕陣攣及踝陣攣,病理反射陽性。

  ***5***感覺障礙不平衡,一般是痛、溫覺感覺障礙明顯而觸覺障礙較輕或正常,下肢感覺障礙較重而軀幹部感覺障礙較輕。

  ***6***X線側位片上可見椎體後緣有較明顯的骨贅和***或***出現椎體沿後關節突斜面向後下方滑脫,但確定是否存在頸脊髓的機械壓迫需依靠CT或MRI檢查。

  2.椎動脈型頸椎病

  ***1***椎動脈型的病理特點是因椎間盤退變及上位頸椎錯位、橫突孔骨性非連續管道扭轉而引起椎動脈扭曲,或因椎體後外緣、鉤突的骨質增生而導致椎動脈受壓,或因椎動脈交感神經叢受刺激導致動脈終末支痙攣,使腦幹、小腦、大腦枕葉等椎動脈供血區缺血。

  ***2***眩暈是椎動脈型頸椎病的主要症狀:①因椎動脈長期供血不足而表現為慢性持續性的眩暈;②因椎動脈供血短暫的阻斷而表現為發作性的劇烈眩暈,眩暈的發作往往和頭部位置的改變有關。

  ***3***精神萎靡,乏力嗜睡。

  ***4***耳鳴、耳聾;視力降低。

  ***5***腦超***TCD***可透過顱骨而檢測椎動脈顱內分支的血流狀態,理論上對椎動脈型頸椎病具有特殊的診斷意義。

  ***6***椎動脈造影對本型頸椎病有積極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