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的食療方_治療腹瀉的養生食療方

  造成腹瀉的原因有很多,腹瀉發生之後一定要注意對症的飲食要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腹瀉的食療方,供大家閱讀!

  腹瀉的食療方

  扁豆山藥羹

  炒扁豆、淮山藥各60g。洗淨,加水適量,煮成羹狀,加適量糖服食。每日1劑,連食數日,直至病癒。

  本方有健脾益氣、化溼止瀉的功效,對那些急性腸道感染恢復期,納少乏力、時有便溏的患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鯽魚羹

  蓽茇10g、縮砂仁10g、陳皮10g、大鯽魚1000g、大蒜2頭、胡椒10g、蔥、食鹽、醬油、泡辣椒、菜油各適量。將鯽魚去鱗、鰓和內臟,洗淨,在鯽魚腹內。

  裝入陳皮、縮砂仁、蓽茇、大蒜、胡椒、泡辣椒、蔥、食鹽、醬油備用。在鍋內放入菜油燒開,將鯽魚放入鍋內煎熟,再加入水適量,燉煮成羹即成。空腹食之。

  本方有醒脾暖胃之功,適用於脾胃虛寒之慢性腹瀉、慢性痢疾等症。

  薑糖飲

  鮮姜15g或乾薑6g,紅糖30g。姜打碎或切細,加入紅糖,用開水衝1碗溫服。每日1-2次,瀉止為度。本方有溫中祛寒、解痛止瀉之功,適於腹部受寒或過食生冷而致大便溏瀉、臭味不堪、腹痛喜溫的寒瀉者。

  馬齒莧湯

  準備好鮮馬齒莧250g,然後將其洗乾淨,放到鍋裡面用水煎,分數次飲服。每日1劑,連飲3~7天。

  本方有清熱祛溼、解毒止洩作用,適於腸道感染所致的發熱、腹痛、口渴、腹瀉等。

  藿香粥

  幹藿香15g,粳米30g,藿香研細末。粳米淘淨,加水燒至米粒開花時調入藿香末,文火煮成稀粥。每日1劑,調味分次服食,連食3天。

  本方具有健脾化溼的作用,對那些輕度急性腸炎腹痛、腹瀉者以及中度腸炎腹瀉都有著很好的療效。

  韭菜汁

  連根韭菜適量。洗淨,絞取汁。每次30ml,每日2次,開水沖服,連服2~3天。

  本方有抑菌解毒、溫中行氣之功,適於畏寒、口不渴、苔白膩屬寒溼內盛而腹痛較著、腹瀉較輕的急性腸炎。

  腹瀉的食療方及做法

  芡實山藥粥

  制用方法:芡實、幹山藥各30克,糯米50克,沙糖適量。將芡實、山藥、糯米洗淨後加沙糖,同煮成粥。供四季早晚餐食用,溫熱服。

  功效功用:補脾胃,滋肺固腎。適用於治療脾虛腹瀉,腎虛遺精,慢性久痢,虛勞咳嗽。

  蓮子芡實粥

  制用方法:蓮子15~20克,芡實15~30克,粳米或糯米100克。用蓮子、芡實同米共煮成粥。早晚餐食用。

  功效功用:健脾養心,益腎抗老。可用於治療年老體弱,慢性腹瀉,多夢失眠,夜間多尿。

  大棗糯米粥

  制用方法:山藥400克,薏苡仁500克,荸薺粉100克,大棗50克,糯米2500克,白糖250克。將薏苡仁淘洗乾淨,山藥打成粉。用薏苡仁、糯米、大棗入鍋煮粥,煮至薏苡仁開花,糯米熟爛時,將山藥粉撤入鍋內,邊攪邊撒,約隔20分鐘後,將荸薺粉撤入鍋內,攪勻,停止加熱,將粥盛入碗內,每碗加白糖25克。每次食1小碗,每日2~3次,溫熱食。

  功效功用:補益中氣,健脾除溼。適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乏力等症。

  扁豆山藥粥

  制用方法:扁豆、山藥各60克,大米50克。將上3味洗淨後同入沙鍋煮粥。可經常服食,小兒量減半。

  功效功用:健脾益胃,清暑止瀉。適用於治療脾虛胃弱,嘔逆洩瀉,食慾不振,食積痞塊,小兒疳積,消渴等。
 

腹瀉的食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