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科學育兒知識大全

  經常多的爸爸媽媽在早教階段都會給孩子進行各種教育,可是到底什麼樣的早教方法才能夠非常好的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各位家長們抓緊看看吧。

  家庭科學育兒知識一

  爸爸媽媽需要遵守的早教原則

  爸爸媽媽總是對孩子抱著非常大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寶寶在以後的日子裡面能夠學到很多的知識,擁有紳士的品格,同時希望他們在經受鍛鍊以後能夠變成一個非常成功和優秀的人。因此非常多的爸爸媽媽在早教階段都會給孩子進行各種教育,可是到底什麼樣的早教方法才能夠非常好的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呢?小編在這裡告訴大家一些需要遵守的早教原則,幫助爸爸媽媽教育孩子。

  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是用對了合適的方法,就能夠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完美,讓他們越來越成功。要是選錯了方法,那麼就會有很多不好的影響,接下來就告訴爸爸媽媽一些早教原則,讓孩子接受教育,健康發展。

  1、零歲起步的原則

  我們這邊所說的零歲起步就是說爸爸媽媽要給孩子進行胎教,充分利用這段無知的年紀對寶貝進行一些必要的教育。孩子在6歲的時候,大腦差不多已經成熟了,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見,很多時候是不想爸爸媽媽太管自己的,他們需要自己的自由,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孩子不聽爸爸媽媽的話。告訴各位家長教育要趁早,早期教育能夠讓孩子奠定一些素質基礎,讓他們在潛意識中形成一些觀念,對於孩子以後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並且每個孩子都是有天賦的,他們將來也會有一定的可能性變成行業頂尖人物,所以一定要爸爸媽媽挖掘培養。早期教育的意義很大,爸爸媽媽需要把握時機。

  2、發掘孩子的興趣

  要是孩子對一件事情有興趣,那麼爸爸媽媽在後期培養的時候就會覺得輕鬆了,並且不需要付出多少時間精力。所以爸爸媽媽在孩子小的時候最好是能夠多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比如,孩子喜歡跳舞,音樂,也有可能是孩子的想象力非常的好,新鮮感,好奇心,這些都是爸爸媽媽可以挖掘的地方。原因是寶寶對於很多的事情都沒有概念,所以有興趣和好奇心,爸爸媽媽在這個時期給他們灌輸一些知識是最好的,這樣能夠讓孩子非常快的就接受,要是教的好,孩子以後就會變優秀。

  3、多鼓勵

  孩子在3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慢慢有不開心,易怒或者其他的不良情緒了,所以需要爸爸媽媽經常鼓勵他們。爸爸媽媽的誇獎能夠讓孩子覺得自己非常棒,這樣孩子的自信心就會變得更好,開心快樂,同時孩子會越來越喜歡做這些可以獲得誇獎的事情。接下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便不會自卑自棄,也不會有妒忌怨恨的心理。讓孩子陽光快樂的長大,對生活有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4、不要嬌生慣養

  一部分的爸爸媽媽在孩子摔跤之後,會覺得很心疼,事實上小孩子在家裡走路時摔跤非常平常,孩子不會覺得太痛。如果爸爸媽媽不上前扶他們,而是讓他們自己站起來,能夠鍛鍊孩子的勇氣與堅強品質,讓孩子變得更加勇敢。所以爸爸媽媽對孩子的疼愛最好是隱忍的關愛,而不是慣養溺愛。

  家庭科學育兒知識二

  做一個好爸爸一定要做的5件事情

  平時忙於工作的爸爸怎麼樣才可以變成一個好爸爸呢?接下來一個有40餘年教育經歷的研究者配合著例子跟大家講述一下。

  一、陪孩子運動

  哈佛的研究發現,寶寶在出生半年左右,就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是不相同的。當爸爸抱他的時候,他會覺得為什麼爸爸這麼有力量,原因在於爸爸把他舉得高,讓孩子覺得非常舒服。因此,爸爸是孩子最好的教練。

  國際奧委會駐中國的首席代表李紅,為什麼她會這麼厲害,原因就在於她在7歲開始隨爸爸跑步,一直到上大學之前都是這樣,跑的是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意志頑強、品學兼優。所以有時候她跟別人開玩笑說,她是從小跑著跑進國際奧委會的。

  二、多給妻子一些關愛和支援

  在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第一,親子關係第二。只有爸爸媽媽的感情好了,整個家庭才是穩固的,親子關係是家庭的枝葉。要是家庭關係好的話,那麼親子關係也相應地會變得很好。

  一位美國母親來到中國青島工作,被青島婦聯評為優秀母親。她說起自己的經歷,小的時候曾經問爸爸什麼是給她的最好的禮物?爸爸想了很久說“永遠愛她的母親”。當時她還不是非常明白,但是她有了孩子以後就明白了什麼是最好的禮物。

  三、給孩子做好榜樣

  孩子是看著爸爸的背影長大的。從爸爸的身上,孩子懂得了男人應該要做什麼,丈夫要怎麼做,爸爸要怎麼做,並且還會思考什麼是獨立和勇敢。我們對於爸爸進行了如下的比喻,爸爸是孩子的獨立宣言,爸爸是孩子勇敢的教科書,爸爸讓孩子成功的一個明燈。

  我曾經問中科院院士、原北京大學校長,為什麼他會走上物理系研究的道路?他說爸爸在雷雨天給童年恐慌的他做摩擦生電的遊戲,讓他覺得科學探索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他的爸爸是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但是同樣也致力於培養孩子的科學探索精神,陪他看居里夫人、愛迪生等科學家的傳記電影。

  四、即使出差,也要把孩子記在心裡

  爸爸一般都是負責工作的,所以總是會加班出差,這樣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少了。可是,要是你心裡有孩子,走到哪裡都帶著父愛,孩子也能夠感受到你的愛。像是,不管走到哪裡,每天都要和孩子通電話或者是視訊。

  一位女博士回憶說,她小時候,爸爸總是不在家,一回來就會給她帶轉筆刀,積累多年居然有上千個轉筆刀,到現在依然收藏著。某一年過生日的時候,雖然爸爸不在家,都是他卻從遙遠的地方發來電報,祝賀她生日快樂,她覺得非常神奇。

  五、帶孩子體驗職業生活

  研究者建議過的家庭教育的責任分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可以讓母親佔據主導,小學階段父母的責任各半,中學階段以爸爸為主。原因在於在孩子長到這麼大以後,母親的影響力開始下降,爸爸的影響力開始上升。中學時代往往對孩子以後的生活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爸爸的優勢就比母親要大,自然應該多為孩子創造積極拓展性的體驗機會,讓孩子明白自己到底喜歡什麼。

  新疆一位司機爸爸,利用寒暑假,帶孩子去各種地方,結合艱難坎坷談人生,讓孩子開始學會對人生思考。三個孩子不僅都考上博士,同時都靠著自己的實力不花家裡一分錢。

  家庭科學育兒知識三

  聰明家長常示弱,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棒

  曾經有過這樣的一句話:要是事情我們都做了,孩子看到自己沒有什麼事情是需要做的,那麼就什麼事情都不會去做,久而久之就沒有一點動手能力了;要是爸爸媽媽有20%的事情不做,,那麼這20%的事情就只能依靠孩子來完成了,所以孩子就會想盡辦法來完成這20%,那麼他們的動手能力就有了20%。

  在實際的生活當中,孩子的能力和爸爸媽媽所做的事情是成反比的。要是爸爸媽媽為孩子做的事情越多,那麼孩子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差。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接下來就給大家講述一下。

  在孩子眼中,爸爸媽媽越強大,那麼他們就可以更加依賴爸爸媽媽了,這樣自己所需要做的事情,承擔的責任就會越來越少了,因此孩子的能力就會變得越來越差。相反,懂得向孩子示弱的爸爸媽媽反而成就了孩子的“強大”。

  爸爸媽媽首先要明確的一點就是,示弱不是大家眼中所想象的軟弱,示弱其實在優秀的爸爸媽媽眼中是一種智慧。爸爸媽媽藉助孩子渴求獨立的心理,然後在適合的時候抓住適當的機會向孩子示弱,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這樣能夠讓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有著更大的信心和雄心壯志,孩子就會鍛鍊自己的能力,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第一步要做的是,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向孩子示弱。

  有位媽媽,自己生病了,但是擔心孩子的生活,拖著疲憊的身子給孩子做飯,洗衣服,但是孩子卻還是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同時還抱怨媽媽做的飯不好吃。還有一位媽媽雖然也是生病了,但是卻是這樣做的,媽媽明確告訴孩子,自己今天生病了覺得非常難受,孩子要自己做飯,同時還要承擔照顧媽媽的責任。結果孩子不但自己做了飯菜,還跑前跑後地照顧媽媽。

  第二步,在學習上我們要學會向孩子示弱。

  很多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第一時間就問爸爸媽媽,“媽媽,這個字念什麼?”“爸爸,這道難題我不會啊?”為了孩子的血液,大多數的爸爸媽媽都會積極給孩子解答,似乎回答不出就體現不出自己的知識水平,還怕挫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事實卻不是如此,要是孩子很輕易地從爸爸媽媽那裡得到幫助,那麼以後遇到難題就習慣性地問爸爸媽媽了,自己就不會思考了,所以這時候要學會示弱,讓孩子自己嘗試解決問題。“這個字媽媽也不認識,你可以嘗試著動手查字典哦”,“這道題確實很複雜,咱們一起看看例題吧,看看誰能先想出解題的方法”。

  爸爸媽媽還可以主動向孩子請教問題,讓孩子有做老師的感覺,讓孩子更加能夠獨立思考問題,這樣對他們的發展是非常好的。

  最後,在交往上我們要學會向孩子示弱。

  有一部分的孩子不喜歡和別人交往,甚至還害怕與人交往,本來該自己去做的事情,總是不願意自己去做,然後讓爸爸媽媽幫忙代勞,像是參加各種輔導班,不敢自己去報名,只能讓爸爸媽媽幫自己去報名;自己在班裡受了委屈,但是不敢跟老師直接說,就讓爸爸媽媽給老師打電話。遇到這種事,最好也要示弱,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鍛鍊孩子,這樣幾次下來孩子就有經驗了,說不定由孩子出面能夠比爸爸媽媽做的還好呢。

  家庭科學育兒知識四

  寶寶為何會對手機和電腦情有獨鍾?

  手機和電腦深受孩子的喜愛,不單單是因為樣子,主要是由於它們會發光、發聲,有按鍵,能聽懂孩子的命令並且還能夠進行互動。對於六個多月大的孩子來說,手機和電燈的效果是一樣的;對八九個月的孩子來說,手機就像是電器;孩子再大一點後,手機就像是陪伴自己的故事機。不過,還是會出現對手機和電腦著迷的孩子。

  原因是什麼呢?很多時候,我們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卻沒有進行反省。名人說過,孩子的錯,都是大人造成的。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

  第一,寶寶有的時候能夠從自己手機裡翻出一張照片,有時候還會幫爸爸媽媽接電話,遇到這種情況,很多的父母都會誇獎寶寶厲害,次數多了以後,寶寶就會默默覺得,玩手機的話爸爸媽媽會表揚自己。請各位爸爸媽媽好好想想,你在批評寶寶的時候,是不是有時候也覺得寶寶很聰明,很讓我們自豪?雖然很多人不願意承認,可是寶寶有時候也是能夠感受到的。因此,寶寶內心就覺得,玩手機的時候爸爸媽媽覺得自己很聰明,那麼我就應該多玩玩。

  第二,日常生活中我們已經離不開手機、電腦了,空下來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是玩手機。要知道,寶寶擅於模仿,看著爸爸媽媽玩手機,寶寶也會想要玩。大人會覺得,自己是為了工作,但是寶寶也會有自己的理由。偉大的幼兒教育專家蒙臺梭利曾經把寶寶的學習定義為“工作”。

  第三,除了手機、電腦,寶寶沒有可以一起玩耍的朋友。爸爸媽媽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為寶寶買他喜歡的任何玩具,可是,寶寶最想要的就是和爸爸媽媽一起玩。我們會注意到,當爸爸媽媽和寶寶玩最簡單的拍手唱歌遊戲的時候,寶寶的心情會變得特別好。

  小編語

  要是想讓寶寶少玩手機和電腦,爸爸媽媽首先要以身作則;第二,就算工作再忙碌也要多多和孩子玩耍;最後,當寶寶玩電腦和手機的時候,不能夠誇他厲害。時間長了,手機和電腦對寶寶的吸引力就不會那麼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