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兒童睡覺出汗怎麼回事

  秋天兒童晚上睡覺出汗一般是屬於盜汗的情況,在睡眠中出汗比較常見的現象。秋天兒童睡覺出汗怎麼破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秋天兒童睡覺出汗盜汗的原以及治療措施,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秋天兒童睡覺出汗的原因

  1、盜汗

  盜汗,中醫認為,汗為人體陽氣蒸化津液所生成的一種物質,秋季主燥氣,燥性乾燥,最易損傷津液。寶寶臟腑肌膚柔弱,在適應盛夏炎熱環境後,不能及時適應立秋後的環境改變,而且寶寶天性好動,容易產熱,因此容易出現秋季多汗的現象。

  2、生理性原因

  秋天兒童晚上睡覺出汗怎麼回事?是生理性原因,孩子生長髮育良好,身體健康,沒有任何疾病,但是卻經常在睡眠中出汗。中醫認為,系“寶寶純陽之體”,加之小兒“腠理疏鬆,肌膚薄嫩”,睡著覺後陽氣入裡,體內陽氣相對較多,通過陽氣的蒸騰作用很容易使寶寶在入睡後稍有微汗。

  3、睡眠溫度過高

  秋天兒童晚上睡覺出汗怎麼回事?是睡眠溫度過高,媽媽們還總是擔心孩子晚上睡覺會著涼,所以蓋得厚厚的,而孩子大腦神經系統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不完善,而且又處於生長髮育時期,機體的新陳代謝非常旺盛,產熱太多,再加上厚衣被的刺激,所以只能通過出汗才能發散體內的熱量,來調節到正常的體溫。

  4、營養過盛

  秋天兒童晚上睡覺出汗怎麼回事?是營養過盛,給孩子吃太多補品會導致營養過剩,很多媽媽會有這樣的情況,總是讓孩子在入睡前經常喝點奶或吃些熱量高的東西再去睡覺,結果入睡後機體大量產熱,只好通過面板出汗來散熱。

  5、病理性原因

  秋天兒童晚上睡覺出汗怎麼回事?是病理性原因,孩子可能是患上了活動性佝僂病,小兒活動性結核病,小兒內分泌疾病,低血糖或者是其他小兒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有些孩子有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也可引起病理性出汗。每種疾病除了出汗多以外,還有多種其他疾病表現,父母需帶孩子去醫院就醫,進一步做有關的檢查。

  秋天兒童盜汗的治療方法

  1、中藥內治

  中草藥內服應在中醫醫師的指導下服用,因中藥味多苦,一般寶寶難以喂服。常先以中成藥進行調服,如玉屏風口服液、生脈飲等。

  2、中藥外治

  選取中草藥薄荷、艾草適量,開水浸泡15分鐘後,去藥留汁加入孩子盆浴水中,洗浴時,注意清洗面板容易出汗的部位,如頭部、頸部、胸部、背、肘窩和膕窩部等。

  3、推拿治療

  推天河水,取孩子腕橫紋中點為起點,肘橫紋外側端點為終點,劃一直線,操作者食指和中指並列從直線的起點處開始,以合適的力度向上推直到終點處,重複直到面板有輕微發熱為宜。

  4、飲食治療

  黃芪大棗粥,黃芪30克,大棗3枚,粳米50克,先將黃芪、大棗加入適量水煎煮,去藥留汁,並剔除大棗核和皮,單取棗肉,再加入已浸泡過的粳米,小火慢熬,粥成後再加入適量冰糖,適時餵食。

  中醫對小兒秋季多汗的治療

  小兒秋季多汗屬於中醫兒科疾病中的“汗證”範疇,中醫將機體處於熟睡狀態下出汗,醒後汗出停止的現象稱為“盜汗”,機體處於睡眠或清醒狀態都出汗的現象稱為“自汗”。中醫認為,汗為人體陽氣蒸化津液所生成的一種物質,秋季主燥氣,燥性乾燥,最易損傷津液。寶寶臟腑肌膚柔弱,在適應盛夏炎熱環境後,不能及時適應立秋後的環境改變,而且寶寶天性好動,容易產熱,因此容易出現秋季多汗的現象。

  治療:

  中醫認為寶寶多汗以虛為主,治療以補虛為法,包括內治法和外治法。

  1.中藥內治法

  中草藥內服應在中醫醫師的指導下服用,因中藥味多苦,一般寶寶難以喂服。常先以中成藥進行調服,如玉屏風口服液、生脈飲等。

  2.中藥外治法

  ①選取中草藥金銀花適量,開水沖泡15分鐘後,去藥留汁加入寶寶盆浴水中,待水溫適宜***以手背試溫不燙為度***後,再給寶寶進行洗浴,洗浴完後及時擦乾寶寶肌膚,並在寶寶面板上塗抹適量的痱子粉,同時,仔細檢查寶寶面板是否有因汗液浸漬而出現的面板損傷的情況。主要作用為清熱解毒。

  ②選取中草藥薄荷、艾草適量,開水浸泡15分鐘後,去藥留汁加入寶寶盆浴水中,給寶寶洗浴時,注意清洗面板容易出汗的部位,如頭部、頸部、胸部、背、肘窩和膕窩部等。主要作用為解暑散熱,清利頭目。

  ③三伏貼,夏季三伏天時節,選取中草藥如黃芩、白朮、附子等,研成細末,再以薑汁調和製成硬幣大小藥餅,然後將藥餅敷貼在寶寶背部大椎穴,左右肺俞穴,並以敷料、膠布加以固定,敷貼兩小時後取下藥餅即可,如加以促進藥物吸收的儀器輔助敷貼,一般只需20分鐘。每個伏天前後各1次,共6次,為1個療程。

  ④佩戴香囊療法,選取具有芳香化溼益氣的中草藥,研成細末後裝入棉質、麻質或絲質的袋中,白天佩戴於寶寶胸前膻中穴處,夜間將香袋放置寶寶枕邊或床頭,每週更換1次。

  3.推拿治療法

  注意推拿手法應輕柔又不失力度,操作前應在寶寶面板上塗抹介質,如滑石粉、橄欖油等。

  ①捏脊,寶寶俯臥位,操作者利用兩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從寶寶的長強穴,即肛門上3寸的部位,向上沿著脊柱兩旁提捏面板,邊捏邊推,每捏3次需將背部面板向上提一次,直到寶寶大椎穴位。重複6遍後再以左右手兩拇指自上而下按揉寶寶脊柱兩側3遍,每天一次,以7天為一療程。

  ②推天河水,取寶寶腕橫紋中點為起點,肘橫紋外側端點為終點,劃一直線,操作者食指和中指並列從直線的起點處開始,以合適的力度向上推直到終點處,重複直到面板有輕微發熱為宜。